APP下载

中医泻下法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6-09刘耀文刘耀武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泻下氧分压糖尿病足

刘耀文 刘耀武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1

中医泻下法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分析

刘耀文 刘耀武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治疗,1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泻下法治疗,即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糖尿病足;中医泻下法;应用效果

在临床医学上,糖尿病足指的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伴发神经病变或末梢血管病变,所形成的深部组织破坏、下肢感染以及溃疡[1]。在中医上讲[2],属于血瘀、脉痹等范畴,属于热毒证的一种,患者伴有严重的坏疽感染,且肿痛、浓臭、高热。为了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收集了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20例男,8例女,患者年龄在33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岁。上述患者均符合血管病研究学会关于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标准。结合Wagner分级标准:I级6例,II级14例,III级3例,IV级3例,V级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疾病病程、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治疗,一天三次,一次五片。1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泻下法治疗,即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桃核承气汤药方:黄芪、大黄、红花、桃仁、甘草、桂枝、当归、玄参、蜈蚣、全蝎、赤芍、芒硝(所用药品中药配方颗粒)。14天一天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足背皮肤变化、经皮氧分压变化。

1.3 治疗指标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患者肢体创面全部愈合,能够持续步行1.5km以上,每分钟步行110步左右。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患者肢体创面接近或基本愈合,能够持续步行0.5km以上,每分钟步行110步左右。无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未见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数据处理软件,对筹集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组间t检验、X2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变化: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均有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变化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

3.讨论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3],糖尿病足机理主要为饮食不节、膏粱厚味导致的痰瘀互结、脾胃损伤、湿浊内生导致的静脉阻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热毒、气虚、血瘀等症状。泻下法主要以"下瘀泄热"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记载核桃承气汤[4],大黄与桃仁两味主药相配伍,通过泻下法,除淤活血并经由下窍排出。黄芪脱毒益气;甘草调和诸药,辛温甘缓,使邪热、淤血经肠腹排出;当归补血养血,红花大黄活血祛瘀,桂枝温通经络,能够与桃仁相结合,更好的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将桂枝应用在下泻寒凉药方中,有效对抗药方凝血、寒凉;玄参养阴清热,麻黄散阴疽,全蝎、武功活络通经。芒硝性凉,辅助大黄泄热、排淤。

经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1]徐文君,吴国伟,姚文范,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4(2):99-101

[2]周水平,胡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2):70-72

[3]李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2(10):879-881

[4]高亚丽.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中医正骨,2011,19(10):94-95

R255.4

B

1009-6019(2014)11-0018-02

刘耀文男1977年12月生人南阳内乡人大学本科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泻下氧分压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太阳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