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4-06-07颜学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细针组织学细胞学

颜学平

(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颜学平

(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目的: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乳腺肿瘤患者,均予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诊断,对照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确诊率91.43%,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率100%无明显差异;且两种诊断方法中各病情分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的常规诊断方式,但对疑难病症也存在漏诊及误诊的可能,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组织学诊断。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病理组织学;乳腺肿瘤

本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乳腺肿瘤患者予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疑似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36.25±8.48)岁,肿块直径1-10cm,平均(4.19±2.08)cm;其中左乳肿瘤29例,右乳肿瘤32例,双乳肿瘤9例;出现压痛41例,乳头溢液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乳头内陷11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与乳腺肿瘤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病理切片组织学的临床确诊。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乳腺肿瘤患者且无乳腺癌病史;均同意并了解相关检查诊断方案。排除标准:非原发性肿瘤,为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所致;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方案者;资料不完整者[1]。

1.4 方法

对70例乳腺肿瘤患予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具体为:穿刺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家族病史,认真检查肿块大小、表面情况、疼痛情况、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情况等,穿刺时取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对患侧乳腺充分暴露并予局部皮肤消毒,取7-8号针头,左手固定肿块,右手将针头穿刺入肿块内保持负压状态进行来回抽吸,并旋转针头方向3-4次,直至足量标本吸入空针头中,逐渐退掉负压,拔出针头,并将提取物制涂片2-4张,冷风吹干后染色,于显微镜下检查[2],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5 观察指标

以Bethesda诊断条件为参照,观察导管上皮细胞数量、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对病情进行4级分类:良性病变,未见非典型细胞及恶性细胞;非典型性病变,可见非典型细胞但无恶性细胞;可疑恶性病变,可见非典型细胞,尚不能确诊为癌症;恶性病变,可见到恶性特征明显的癌细胞[3]。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检验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的准确率对照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确诊率91.43%,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率100%,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检验方法的病情分类检出对照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与病理组织学在良性病变、非典型性病变及可疑性病变上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的病情分类检出对照[n(%),n=70]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早期的诊断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很多,如X线钼靶、乳腺B超、红外线、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及病理组织学检验等,其中细针吸取细胞学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乳腺肿瘤检测方法[4]。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检验方法准确率的对照,得出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确诊64例,确诊率91.43%,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率的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表明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因其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损伤较少,取样迅速,诊断较快,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较为合适。使用针吸法时,可对肿块予多点穿刺,重复检查,且所取样本细胞并无自溶变性及人为收缩,有利于镜下观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针吸法的准确率[5]。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病情分类检出对照,得出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检出良性病变26例,非典型性病变16例,可疑性病变13例,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稍有差异,但两者在恶性病变上的诊断均为9例,表明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由于吸取物小,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即针吸细胞学阴性的病例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的存在,且因小部分乳腺肿瘤病变并无细胞异常或高分化恶性病变的表现,因此局限了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上的准确性,并为病情分型带来一定阻碍[6]。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反应,针吸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本身及家族的肿瘤病史、肿块的确切情况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并注意结合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以此减少误诊及漏诊,为乳腺肿瘤患者的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的常规诊断方式,但对疑难病症也存在漏诊及误诊的可能,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组织学诊断。

[1]孙秀娟,纪军生.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6.

[2]陈东波,李俊.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117例乳腺癌结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1):1646.

[3]赵芳,郭建华,杜娟.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结果分析631例[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8(2):201.

[4]左明远.280例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25.

[5]张春雨,闫云珍,赵鹏飞.78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101-2102.

[6]付春林,夏波,任红兵,陈庭煊,李军川.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947-948.

R737.9

A

1009-6019(2014)07-0032-02

猜你喜欢

细针组织学细胞学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乳腺癌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