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段分析:议论文语言教学的合理路径

2014-05-28杨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段语句议论文

杨林

曾对学生作过如何阅读议论文的学情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把握文章的观点(含分论点),理清论证的结构,了解论证的方法。看来学生的阅读关注点或者说阅读习惯深受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平时教学议论文也往往侧重于上述几方面。

这些教学侧重点的定位有其合理性,因为议论文的阅读重点应该是文章的观点是如何论证的,具体又可分解为论证的层次以及用什么方法论证。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看,观点属于写什么,结构与方法则属于怎么写,语文课关注的当是后者。从议论文的教学任务看,议论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文章的论证结构体现了行文的逻辑思路,理清结构则意味着思辨的介入。

但日常教学中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基本是从篇章着眼,它往往停留在逻辑思路的结构层面,而议论文的思辨特性不单单是论证的有理有据,也不仅仅指文章结构的严谨,还有语言表达缜密的特点。我认为,语言表达的缜密更多地体现于逻辑思路的语句层面,也就是以语段为单位的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层面。而对这一层面的关注是目前的课堂教学较为缺少的,教学中谈及议论文的语言表达,分析的往往是语言的准确、严密、形象、生动,而且基本是在语句内部的词语层面上的分析。常见的课堂教学提示或提问是:说说某某词的含义及作用。这类问题与其他文类的教学提示相差无几,不能明确体现议论文语言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词语的分析品味是议论文语言教学的要点之一,不应该是议论文语言教学的全部。

议论文的语言分析,还应关注语句分析。此所谓语句分析,含语句(主要指复句)内部关系的理解分析和语句外部(主要是句与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分析两层含义。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在句子内部,而在句子间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即语段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体会并分析议论文的理路。一般而言,议论文的理路有两条途径可供探寻,一是着眼于整体结构的分析,以篇章为单位;一是着眼于语句组合的分析,以语段为单位。如此看来,对后者的读解是基于文体特点的语言分析,应该在议论文教学中据有一席之地。

本文探讨语段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的语段为例作一说明。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从篇章的视角分析,上述段落论述的是文化传统的“惰性”(相对不变)与“变化”的特点,论述的重点在文化传统的“变化”,分别从内部的变化和受外部影响而变化来阐述。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晰可辨,一般而言,学生经教师的提示能够自行理清,作为教学要点几无必要。

而从语段的视角分析,上述每一语段皆有中心句,语段中的其他语句用以论证中心句,句与句之间存在着解说、证明、顺承、转折、递进、因果、总结等多种关系。理清这种逻辑关系能更为清楚地认知文章说理的缜密,而这方面是学生学习课文时常常忽略的,也可能是教师教学时不大关注的。从文本的解读来看,细读并理清语句间的关系无疑比结构的把握更贴近语言本身;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一层面的语句逻辑联系较篇章结构的分析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对学生逻辑思维以及说理技能的培养更为具体,更为直接。由此可知,语段分析可以作为议论文语言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语段分析应用于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展开讨论是关键,教学预设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提示语的设计。教学提示语可以是对语句语义的概括,表达作用的分析,重要词语的理解,启发思考的问题等,重点是启发学生对语句之间关系的思考与理解。以引文的第一段为例——

①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判断“文化传统”的特性。这句话在语段中的作用?注意“一般说来”。)

②它制约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阐述其作用,是对“人们”而言。注意动词。)

③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

(与第②句比较,这一句的内容侧重点?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注意“绝对”一词。)

④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但”承何而来?“此”指代什么?这句与第②句表意上的区别?)

⑤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这句话论证什么?与前一句的关系?)

上列括号内的教学提示语主要有三类。一是要求学生“注意”词语的,如“注意‘一般说来”“注意动词”“‘此指代什么”;二是提醒学生关注句子的,如“判断‘传统文化的特性”“阐述其作用”;三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如“这句话在语段中的作用?”“与前一句的关系?”。第一类指那些表修饰、限制的词语,表意准确的动词,所指明确的代词等,意在体会议论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第二类侧重于句意的理解,意在知晓一句话的论说内容、论证方法、表达作用等;第三类重在思考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不仅思考某一句子与上下句的关系,还要从语段整体的视角思考某个句子的地位及作用。

上述几类提示语中,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当是第三类。因为议论语段内部的逻辑联系体现为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这种衔接由解说、证明、层进、对比、条件、因果等多种关系构成,所谓语段的分析,就是基于语句之间关系的分析。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知议论文语言的具体的逻辑链条,进而认识议论文语言的逻辑力量。

当然,语句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词语、句子的提示与解析不是截然割裂的,对语句的分析应结合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关联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也应结合句意的理解以及论证方法的运用。换言之,在把握语句间关系这一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将语段视为一个整体作多角度的审视,有助于学生对议论文语段认识的深化。

此外,从课堂教学时效考虑,语段的选取应力求典型精当,不求段段俱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追求灵活变化,如在教师示范之后,由学生自行写语段阅读提示语,以此引导学生养成重视语段的阅读习惯和分析语句逻辑联系的自觉意识。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市北仑中学]

猜你喜欢

语段语句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重点:语句衔接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