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十个“度”

2014-05-26李小宝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课堂教学

李小宝

摘 要:我们要上好地理课,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掌握好教学中的各种“度”,以便我们更好地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地理课堂;“度”;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0-2

我们平时想问题、办事情都讲究过犹不及,要适可而止,做到恰到好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也同样有个“度”的学问。笔者认为,我们要上好地理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十个“度”。

一、关注教学素材的“精准度”

我们常常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选用一些教学素材,如各地的风土民情、地理时事热点、地理小故事、地理趣闻迭事、地理小实验、古诗民歌等等,来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但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在选择素材时,有的老师只贪多,只求离奇,不求与我们地理理论知识是否相符,有时,我们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地理课堂中“笑果”,而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讲故事,说笑话,叙风情。最终使得课堂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反而冲淡了我们正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只记得老师讲的地理风情、趣闻迭事等一些他们认为好玩好笑的东西,而忽略了我们地理教学相关重要理论知识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效果不佳。另外,我们在教学资料的引证上不仅要符合所教理论知识,而且要正确无误,不可随便引用,缺乏科学依据,以讹传讹,误导学生。

二、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度”

地理知识有时非常零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费力。老师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如概念间的区别、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前后呼应等,进而架构起一个知识体系,整合成归纳性话语以及知识整理性的图表等。这样能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书本知识,更好地学会理解运用有关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三、注意问题的“难易度”

设问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或者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层层递进式的设问,将思路打开,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深化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可以通过教师采取的苏格拉底式精神助产术的提问方式使自己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好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方面不能太过简单,只需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又或者从书上能很快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无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但是另一方面难度太大,也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是不知如何回答,就是回答偏离教学内容,同样收不到很好的提问效果。所以,问题应设在适中的水平,那样学生会踊跃发言,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积极深入的讨论,所教理论知识的疑难点很可能就在问题的讨论中迎刃而解。

四、留有课堂的“空白度”

我们如果对山水画细细品味,会发现水墨丹青的大师们一般都会故意在画上留下一片空白,其目的不是在惜墨如金,而是留给观者无尽的遐想。如果什么都一目了然,那画恐怕就没有欣赏的意义了。一节课留点空白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堂地理课全都在上课,且不论是不是填鸭式或满堂灌,或者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都在师生互动中度过,可这样根本没有任何时间来让学生理清、消化一节课的内容,更不可能去联系地理热点和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来深入思考和探究,课堂的有效性好不到哪里。当然,在知识内容上的空白需要留有多大,给学生课上思考时间的空白留有多长,这也是我们需要自己掌握控制好的,如果“空白度”过多过长会影响地理教学进度和课堂密度。

五、控制师生互动的“活跃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师生互动形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被日益重视并广泛运用。我们常说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就是这个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部分教师在沉醉于师生互动热闹气氛的同时,却很少思考这种教学形式的有效性。这里面就有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互动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思维过于扩散,则有可能离开所讲内容。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关注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控制好课堂师生互动的“活跃度”,研究有效互动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对于发挥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教师自己提出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尽量将讨论内容控制在所教理论知识的范围之内。

六、提高教学的“灵活度”

要使地理变成学生喜欢的一门课,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灵活度。课前的教师备课是必要的,但课堂不能太死板,不要什么都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讲课,可以适当提高我们地理教学的“灵活度”,就学生预习后所提出的一些生成问题来临场发挥。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一棍子打死,可以一方面肯定其求异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如有错误之处,我们可以加以引导,使其自我纠偏。当然,对于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教学、实验教学等,和各种教学方法,如复习提问法、谈话法、例析法、分析综合法和读讲议练并举法等,我们都要灵活使用,只要有助于教学,完全可以尝试,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七、提升教学的“审美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地理课堂教学慎之又慎,加强教学构思、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研究,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审美度。这样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有助于学生改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乐于受教,从而形成乐于学习的氛围,正如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课堂教学犹如作文,写好一篇美文,必须做到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而优质的地理课之为优亦如是。“凤头”是指教学的导入要有吸引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猪肚”是指教学的过程要有理有据,尽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有血有肉;“豹尾”是指教学的小结部分要简洁有力,不要给人以拖沓冗长之感。endprint

八、增强师生的“和谐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现着师道尊严,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人们常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希望有个很僵的师生关系,那样会让教师怕教,学生厌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来突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园丁与花朵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应该细心呵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自觉地学习和喜欢上我们的地理课。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正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九、保持积极情绪的“稳定度”

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促使教师处于良好的心境,使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激情四溢,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教师的任何消极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如果控制不当或不能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都知道在教学中需要有积极的情绪,但往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由于来自学生和自己的多方面原因,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一种良好情绪。对于出现的消极情绪,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里以合理的方式作正确的调节。比如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足够的耐心,去郊外散步,听上一段钢琴曲,或是在旷野上高喊几声等等。

十、审视课堂的“严谨度”

课堂教学的严谨是指教师理性的、科学的教学,教学行为合乎教学规律和规范。教师要理性地工作,言行举止要理性,教师在生活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整齐,教师不能穿得很性感;教师要理性地工作,上课前无论知识方面,还是时间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拿起教材就讲台上,想起哪儿讲哪儿,没中心,没重、难点,没有脉络,没层次,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师要理性地工作,教师在教学管理上要严肃、严厉,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且要坚持不懈,长抓不放。教师要科学的工作,现在学生懂得很多,思想复杂,个性明显。我们在教学中要持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和问题要有辨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不要想当然,一切听从老师。

总之,我们要上好地理课,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掌握好教学中的各种“度”,以便我们更好地和学生达到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自觉做到“日三省吾身”,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课堂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