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平台 促发展 重引领 求实效—北京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综述

2014-05-11马凌李忠诚樊伟田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45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北京市专项

马凌 李忠诚 樊伟 田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45)

搭平台 促发展 重引领 求实效—北京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综述

马凌 李忠诚 樊伟 田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45)

2014年7月5日,北京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在北京市八一中学举办,全市194名体育教师参加了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和足、篮、排三大球的展示与比赛,拉开了北京新一轮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序幕。根据本轮工作计划,北京市将用3年时间,完成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和健美操7个大项的展示与比赛工作,从而培养一批专项技能水平较高、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力量,引导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一、开展技能展示与比赛工作的缘由

参赛教师正在进行篮球项目的比赛

1.一贯重视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此项工作开展的原动力。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把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首都广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07年中央7号文件和2008年市委6号文件下发后,北京市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推进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方面,截至2013年,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达到8047人,与2007年的统计结果相比,6年间增加了1398人,累计增长21.03%;在质量方面,从2007年起,坚持面向全体适龄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用6年时间完成5571名体育教师(男45岁、女40岁以下)的考核工作,全面提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任职的底线(会讲解与示范)水平。2007年,在设计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之初,此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马凌便指出:“作为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会讲解、示范是在一线任职的底线。就像语文老师会字、词、句、篇章,数学老师会演算、推理一样,体育教师必须会讲解与示范。”但从北京市历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优、教学设计评选等工作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守住自己职业的底线,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6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默默无闻、一丝不苟地解决体育教学中底线问题。

2.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更加重视是此项工作开展的新推力。2007年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精神,2013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教委等8个委办局制定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三提高、两确保、一下降”的工作目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确保8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作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整体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写入市政府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撰文指出:“在中央的重大综合性文件中能如此明确具体地对学校体育提出要求,应该属于首次。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也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国家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殷切期望”。无论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运动技能”,还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都离不开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师资队伍。各级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参赛教师正在进行足球项目的比赛

3.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是此项工作开展的内生力。北京市已经建设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育背景专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以初中体育教师为例,201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50岁及以下的人数为2199人,学历以本科和研究生(不含研究生课程班或教育专业硕士)为主,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为94.72%,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4.14%,两者合计的比例高达98.86%。教师主要毕业于体育院(系),第一学历毕业院校以“专业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为主,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7.2%和45.2%,两者合计的比例为92.4%。但是,教师的学历优势和专业优势在职称结构、学科教学效果等方面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中小学体育教师潜在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已经成为首都中小学体育工作者的集体思考,并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生力,不断寻找新的专业发展路径。

近几年,北京市在开展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中,基本形成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计划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再经过3年努力,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树立一大批典型,带动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再一次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从而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本次技能展示与比赛内容的特点

展示与比赛内容设计突出了“注重基础,树立典型”的特点,内容涉及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专项运动技能和微格教学展示四个部分。以教师所学专项为载体进行展示是本次比赛内容构架的一大特色。通过比赛,不但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分布情况,而且可以培养一批专项技能水平较高、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力量,引领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在注重基础方面,主要体现在要求所有参赛教师至少熟练掌握4套国家颁布的广播操和武术操。广播操是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学生每天都需要接触,教师动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锻炼的质量和兴趣;武术操是以富含民族文化底蕴的武术动作为素材,采用广播操的表现形式,在中小学校中易于推广,具有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要求:“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操化的武术动作,很适合在中小学中普及、推广,如果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都不会做,推广和传承只是一句空话。

专项运动技能展示和微格教学展示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典型、引领发展。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是: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很多高校将其形象地描述为“一专多能”。但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教学,且这种现象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这其中,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截流大量运动技能水平高、专业思想意识强的体育专业人才是重要原因之一。1986年,我国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已达到230余所高校,招收项目涉及30余项。经历近30年的截流,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已经对体育院校招生,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小学校新入职教师中的表现日趋明显。为遏制这种趋势,在教师的职后培养中拾遗补阙,此次展示与比赛专门设置了专项比赛内容。在专项比赛阶段,参赛教师只需参加自己申报的项目,运动技能和微格教学展示都紧紧围绕教师的专项开展,充分展现教师的“一专”,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树立优秀的典型教师。今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典型教师的作用,加大他们在市、区县和学校三级教学研究体系中的作用,带领大家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三、本次技能展示与比赛组织工作的特色

“全面实施、分项展示、提高质量”既是本次技能展示与比赛组织工作的原则,也是组织工作的特色。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由政府主导,业务部门组织,形成了“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开展市级展示与比赛工作前,要求区县和学校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认真统计与核实教师基本情况。各区县要认真统计并核实体育教师的运动专项和年龄、教龄等基础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本区县的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活动。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0周岁以下的女教师,必须参加区县展示与比赛活动,保证工作的普及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逐步摸清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做好培训与交流工作。要求区县把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活动同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结合,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与交流,结合展示与比赛活动,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比赛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增加比赛的普惠性,同时,加强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委成立由体卫艺科(体卫中心)牵头,会同相关科室、教研部门共同组成的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县体育教师展示与比赛工作的组织、评选及推荐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和动员辖区内适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展示与比赛活动。

从活动现场的效果来看,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参赛教师在广播体操和武术健身操比赛中,精神饱满、动作整齐,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专项比赛中,动作标准、富有激情,展现出较高的专项技能水平。未来两年,北京市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不断适应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马凌,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及课程教学相关领域。曾参加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多项课题和相关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承担“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编著出版了《中学生体育指南》、《中学生修身成才问答》、《体育趣谈123》等书籍。担任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副主编,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体育游戏》主编,承担多次国家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正在进行广播操展示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北京市专项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