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究

2014-05-09李晨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物流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上海港集装箱港口

李晨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1 港口的概念及与物流的关系

1.1 港口的概念

港口法中将港口定义为:“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1]。港口一般包括水域、陆域、港口工程建筑、港口物流装备与配套设施、港口管理与装卸生产组织机构。

1.2 港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港口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将港口按其功能发展划分为三代。目前,已向第四代港口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港口发展示意图

目前,第三代港口仍是世界港口中的发展主流,上海港也属于第三代港口的范畴。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曾在2002年对第三代港口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港口正在向第四代发展[2]。具体演变过程如表1所示。

1.3 港口与物流的关系

港口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港口和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物流的兴起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港口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3]。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港口的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拓展。在过去,港口只是装卸货物的转运地。而现在港口已经成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港口在国际竞争力中地位。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港口物流和各种相关产业的区域优势。来推动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港口物流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表1 港口物流发展与功能演变的四个阶段

2 上海港港口物流现状

上海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前缘,是我国沿海的重要枢纽港。经济腹地非常广阔,是中国港口的代表。港口经营业务主要包括装卸、仓储、物流、船舶拖带、引航、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海铁联运、中转服务以及水路客运服务等。港口主要经营的货类为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石油及其制品、钢材、矿建材料、机械设备等。近10年来,上海港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增长显著。主要年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如表2所示,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如表3所示。2012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36亿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 25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5%。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2.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表2 主要年份港口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3 上海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表3 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按进出港分)

3.1.1 上海港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

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其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总量最大的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间接腹地主要有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安徽、江西等省份,这些地区生成的集装箱给上海港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箱源。

3.1.2 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

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水路:地处长三角水网地带,沿海北距大连558海里,南距香港823海里,长江西溯重庆2 399公里。

铁路:港区内有铁路与沪杭、沪宁铁路干线相连。其中沪宁线与津浦线联结,成为中国东部纵贯南北的运输大动脉;沪杭线与浙赣、萧甬线相衔,可通达中南、西南及浙东地区。

公路:有沪宁、沪杭两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公网网络通向全国[4]。

3.1.3 上海港设施齐全

上海港务局具备齐全完备的设施条件。各类装卸机械总计3 256台,其中起重机械类578台,输送机械类660台,搬运机械类980台;另外沪港合营的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拥有搬运、专用机械204台。港作船舶:上海港务局共有港作船舶373艘,其中交通船18艘,引水船4艘,供应船11艘,消防船7艘,清洁船5艘,带缆船14艘。仓库面积39.4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55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7.7万平方米。

3.2 机遇分析

3.2.1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给上海港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过整合这4大保税区,将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物流等方便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免税和自由港将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加剧了物流产业升级,自由贸易区对物流的聚集效应显著。长江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运通道,被称为黄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长江经济带,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机场也依赖长江经济带。目前我国约90%以上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因此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度增加将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到2014年,我国海运量将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在未来10年,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由20%至30%的速度增长[5]。

3.2.2 上海港经济腹地发展迅速

作为上海腹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012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了10.6%,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并且上海港的间接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迅速,能够为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3 挑战分析

3.3.1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给上海港带来的挑战

现阶段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使得国际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大型物流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上海,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这就要求上海港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的“试验田”,要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如果取得良好的效果,上海的自由贸易区模式一定会在全国推广,此前和上海有竞争的天津、深圳等城市,一旦时机成熟,不仅仅这些城市,国内的很多港口城市都将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诉求,这将对上海港现有的优势带来很大的挑战。

3.3.2 周边港口物流的竞争

上海港作为长江三角洲港口之一,距离宁波港和舟山港都较近。宁波港具有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近年来,宁波港实现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并将良好的生产经营业绩转化为优异的经济效益,实现营业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2012年10月11日,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的批准设立将对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3.4 问题分析

3.4.1 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港口实力的重要指标。现阶段,上海港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尚未形成良性格局和整体效应。虽然高成本的信息化投入,但没能带来高水平的服务产出,难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尤其是国际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难有能力提供实时信息和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物流信息化服务。目前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传统的业务上,缺少开展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其他功能[6]。

3.4.2 缺乏区域性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已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核心城市,其物流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区域内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并应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目前的状况看,区域内分工合作与对外开放的进程相比尚有差距。上海在积极发展对外合作的同时,却疏于区域内协调,出现地区经济一体化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割裂的现象。由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优化,容易出现物流业的恶性竞争现象。

4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4.1 建设和优化港口物流硬件环境

进一步加强港口物流硬件环境建设是促进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上海港要进一步建设和优化港口物流硬件环境。就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大投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高通关效率。围绕将上海港建成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发展目标,立足港口现有服务品牌,尽快把上海港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大港。

4.2 重视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

现代港口的发展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硬环境之间的竞争,而是现代管理模式及功能政策等软环境之间的竞争。上海港在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上一定要紧紧围绕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结合港口物流的特点,着重从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综合服务、产业配套、人力支撑等方面对上海港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功能创新和执行落实。优化规划环境,明确发展定位和法律地位。优化政务环境,做到统筹协调和步调一致。优化口岸环境,确保程序流畅和运作高效。优化产业环境,注重联动配套和有序竞争。学习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促进上海市物流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开阔视野、强化理念、创新思路。

4.3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已经是当代港口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增强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推进高科技和信息化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力度,给港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建设高效低能的现代化、自动化码头装卸设备[7]。上海港在完善港口内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可以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实现整个港口系统的全面接入和数据交换共享。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地使用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建立航运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借鉴大连、天津等市经验,构建航运交易信息中心,逐步实现“传统港”向“数字智能港”的转变。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际航运物流市场。

4.4 加强港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港口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港应该大力构筑引才平台,开辟引智渠道,可以通过和大学以及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港口物流应用型人才。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叶红军.《港口法》基本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91-94.

[3]谢文德.现代物流与港口关系研究[J].大众科技,2005(3):78-90.

[4]叶红.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分析及策略选择[J].物流科技,2011(5):36-39.

[5]姜蕾.上海港物流建设的SWOT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21-22.

[6]王海俊.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和策略选择[J].水运管理,2009(1):16-22.

[7]丁敏,孙文一.青岛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8(1):220-221.

猜你喜欢

上海港集装箱港口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港口上的笑脸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我家住在集装箱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