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4-04-26孙伟张俊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危重患者胸腔积液

孙伟 张俊侠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危重患者

胸腔积液多是由肺外疾病、胸膜疾病引起。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在对胸腔积液进行治疗时, 常用穿刺抽液和胸腔闭式引流。但是常规治疗方法易出现引流管脱落、患者疼痛明显、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年龄较大, 血流动力学不够稳定, 不能进行穿刺引流,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水, 操作时间较短、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1]。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人民医院将就诊的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患者, 总共70例患者。患者中有40例男性, 30例女性, 为25~87岁的年龄阶段。患者中有25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18例心衰胸腔积液, 15例癌性胸腔积液、4例低蛋白胸腔积液、3例结核胸膜炎、5例情况不明。排除了外伤性的胸水患者。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的症状、病程、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普通硅胶管穿刺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开展胸腔穿刺引流。

1. 2. 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采取B.BRAUN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为2.4 mm直径。手术有2个去掉针头的输液袋, 药品选择一支12500 U肝素钠、500 ml的生理盐水、10 ml的10%利多卡因。其引流方法为, 先通过超声定位点选择穿刺点, 用碘伏消毒手术视野, 并用无菌孔巾铺好。对患者进行利多卡因麻醉, 中心静脉抽取2 ml的肝素水。针尖要向着穿刺点, 轻微缓慢的进针。到达胸腔内, 液体涌进注射器再停止进针, 并随着注射器末端单向孔进入J型导丝[2]。将穿刺针退去, 随着导丝进入中心静脉管, 达到7~12 cm的深度。导管固定用无菌胶贴膜, 并倒接输液袋。要用针尖对输液管过滤器进行刺痛, 不然会出现堵塞。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3.0的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 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x-±s)比较用t检验, 并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胸腔穿刺引流均为100%的成功率, 其效果不存在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有7例患者的切口存在红肿和分泌物。35例患者有瘢痕形成。17例患者出现疼痛不耐受镇痛剂注射, 拔管有2 cm直径瘢痕。观察组患者有1例术后出现胸膜反应, 疼痛不耐受镇痛剂。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在穿刺前期(未插管),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中期和后期, 患者HR、SpO2、DBP、SBP的记录中,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腔积液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渗出液多为脓性、结核性、恶性, 需要进行反复抽液治疗。需要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导致的患者呼吸困难。而漏出液不用抽液治疗, 只需治疗其原发疾病。目前, 治疗胸腔积液常用7~10 cm直径的胸腔引流管, 它的排液、排气效果好, 管径较大。但是它需要2 cm左右的切口, 并对患者胸壁各层进行扩开。这样容易损伤患者的肋间血管和神经, 造成外源性和皮下气肿感染。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的时间较短、操作方便, 手术创伤小。引流导管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不会损害到肋间血管, 出现继发性血胸。患者的肋间心脏、神经、肺组织未收到刺激, 患者能够自由排痰和活动[3]。本文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证实胸腔积液患者刺穿引流之后症状有了明显减轻, 血流动力学有了明显缓解。普通硅胶管刺穿引流会致使患者感觉不适、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 并形成瘢痕。而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96-97.

[2] 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4):250-251.

[3] 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中国肺癌杂志, 2007(3):245-24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危重患者

胸腔积液多是由肺外疾病、胸膜疾病引起。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在对胸腔积液进行治疗时, 常用穿刺抽液和胸腔闭式引流。但是常规治疗方法易出现引流管脱落、患者疼痛明显、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年龄较大, 血流动力学不够稳定, 不能进行穿刺引流,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水, 操作时间较短、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1]。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人民医院将就诊的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患者, 总共70例患者。患者中有40例男性, 30例女性, 为25~87岁的年龄阶段。患者中有25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18例心衰胸腔积液, 15例癌性胸腔积液、4例低蛋白胸腔积液、3例结核胸膜炎、5例情况不明。排除了外伤性的胸水患者。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的症状、病程、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普通硅胶管穿刺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开展胸腔穿刺引流。

1. 2. 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采取B.BRAUN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为2.4 mm直径。手术有2个去掉针头的输液袋, 药品选择一支12500 U肝素钠、500 ml的生理盐水、10 ml的10%利多卡因。其引流方法为, 先通过超声定位点选择穿刺点, 用碘伏消毒手术视野, 并用无菌孔巾铺好。对患者进行利多卡因麻醉, 中心静脉抽取2 ml的肝素水。针尖要向着穿刺点, 轻微缓慢的进针。到达胸腔内, 液体涌进注射器再停止进针, 并随着注射器末端单向孔进入J型导丝[2]。将穿刺针退去, 随着导丝进入中心静脉管, 达到7~12 cm的深度。导管固定用无菌胶贴膜, 并倒接输液袋。要用针尖对输液管过滤器进行刺痛, 不然会出现堵塞。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3.0的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 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x-±s)比较用t检验, 并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胸腔穿刺引流均为100%的成功率, 其效果不存在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有7例患者的切口存在红肿和分泌物。35例患者有瘢痕形成。17例患者出现疼痛不耐受镇痛剂注射, 拔管有2 cm直径瘢痕。观察组患者有1例术后出现胸膜反应, 疼痛不耐受镇痛剂。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在穿刺前期(未插管),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中期和后期, 患者HR、SpO2、DBP、SBP的记录中,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腔积液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渗出液多为脓性、结核性、恶性, 需要进行反复抽液治疗。需要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导致的患者呼吸困难。而漏出液不用抽液治疗, 只需治疗其原发疾病。目前, 治疗胸腔积液常用7~10 cm直径的胸腔引流管, 它的排液、排气效果好, 管径较大。但是它需要2 cm左右的切口, 并对患者胸壁各层进行扩开。这样容易损伤患者的肋间血管和神经, 造成外源性和皮下气肿感染。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的时间较短、操作方便, 手术创伤小。引流导管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不会损害到肋间血管, 出现继发性血胸。患者的肋间心脏、神经、肺组织未收到刺激, 患者能够自由排痰和活动[3]。本文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证实胸腔积液患者刺穿引流之后症状有了明显减轻, 血流动力学有了明显缓解。普通硅胶管刺穿引流会致使患者感觉不适、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 并形成瘢痕。而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96-97.

[2] 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4):250-251.

[3] 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中国肺癌杂志, 2007(3):245-24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危重患者

胸腔积液多是由肺外疾病、胸膜疾病引起。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在对胸腔积液进行治疗时, 常用穿刺抽液和胸腔闭式引流。但是常规治疗方法易出现引流管脱落、患者疼痛明显、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年龄较大, 血流动力学不够稳定, 不能进行穿刺引流,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水, 操作时间较短、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1]。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人民医院将就诊的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患者, 总共70例患者。患者中有40例男性, 30例女性, 为25~87岁的年龄阶段。患者中有25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18例心衰胸腔积液, 15例癌性胸腔积液、4例低蛋白胸腔积液、3例结核胸膜炎、5例情况不明。排除了外伤性的胸水患者。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的症状、病程、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普通硅胶管穿刺 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开展胸腔穿刺引流。

1. 2. 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采取B.BRAUN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为2.4 mm直径。手术有2个去掉针头的输液袋, 药品选择一支12500 U肝素钠、500 ml的生理盐水、10 ml的10%利多卡因。其引流方法为, 先通过超声定位点选择穿刺点, 用碘伏消毒手术视野, 并用无菌孔巾铺好。对患者进行利多卡因麻醉, 中心静脉抽取2 ml的肝素水。针尖要向着穿刺点, 轻微缓慢的进针。到达胸腔内, 液体涌进注射器再停止进针, 并随着注射器末端单向孔进入J型导丝[2]。将穿刺针退去, 随着导丝进入中心静脉管, 达到7~12 cm的深度。导管固定用无菌胶贴膜, 并倒接输液袋。要用针尖对输液管过滤器进行刺痛, 不然会出现堵塞。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3.0的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 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x-±s)比较用t检验, 并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胸腔穿刺引流均为100%的成功率, 其效果不存在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有7例患者的切口存在红肿和分泌物。35例患者有瘢痕形成。17例患者出现疼痛不耐受镇痛剂注射, 拔管有2 cm直径瘢痕。观察组患者有1例术后出现胸膜反应, 疼痛不耐受镇痛剂。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在穿刺前期(未插管),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中期和后期, 患者HR、SpO2、DBP、SBP的记录中,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腔积液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渗出液多为脓性、结核性、恶性, 需要进行反复抽液治疗。需要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导致的患者呼吸困难。而漏出液不用抽液治疗, 只需治疗其原发疾病。目前, 治疗胸腔积液常用7~10 cm直径的胸腔引流管, 它的排液、排气效果好, 管径较大。但是它需要2 cm左右的切口, 并对患者胸壁各层进行扩开。这样容易损伤患者的肋间血管和神经, 造成外源性和皮下气肿感染。

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的时间较短、操作方便, 手术创伤小。引流导管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不会损害到肋间血管, 出现继发性血胸。患者的肋间心脏、神经、肺组织未收到刺激, 患者能够自由排痰和活动[3]。本文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证实胸腔积液患者刺穿引流之后症状有了明显减轻, 血流动力学有了明显缓解。普通硅胶管刺穿引流会致使患者感觉不适、出血量较大, 引流管脱出情况较多, 并形成瘢痕。而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 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96-97.

[2] 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4):250-251.

[3] 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中国肺癌杂志, 2007(3):245-24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危重患者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干预要点研究及分析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合并胸腔积液的布鲁氏菌病1例临床分析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