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我见

2014-04-26苏义现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座谈监护人

苏义现

近年来,随着我县大城关战略步伐的加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10多万人,为农村家庭增加收入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道德出现滑坡,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为了解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的措施,本人采取典型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当前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了调研,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较差。由于“留守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而且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2.人格缺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忽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逆反心理强等新问题。

3.行为偏差。由于“留守学生”与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5.安全隐患。有些稍大些的留守孩子独自在家,不仅要自我安排生活、学习,还要看家护院,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学生”实施不法侵害。再者,由于缺少管理和控制,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有些孩子还会选择离家出走的危险方式,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二、“留守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座谈,“留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友、心理等方面情况都做了大致的描述。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现象:

1.从父母方面来说,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子女。“留守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在座谈中,外出打工的大部分父母虽然会定期打电话回家,但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

2.从临时监护人方面来说,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在座谈中了解到,学校“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3.从学校方面来说,关注程度逐步加大,措施还需完善。在座谈中,学生们也反映了学校图书普遍较旧,新的、针对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不多。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

4.从社会方面来说,对“留守学生”的关注不够。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再次,要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再者,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的心,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最后,学校可以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2.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是教育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认识到只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可以每周和子女联系一次,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挣钱和关心孩子教育两不误。其次,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再者,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呵护。

3.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要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学生”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学生”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学生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青少年活动,弥补孩子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座谈监护人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6.座谈
石鲁同志谈写生 记一次家庭走访座谈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标准委就《标准化法》修订进行座谈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关于“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