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2014-04-26凌春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中风病天麻白术

凌春生

(河源市中医院 康复科,广东 河源 517000)



针刺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凌春生

(河源市中医院 康复科,广东 河源 517000)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风痰上扰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穴;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研究

缺血中风为脑血管意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影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中医药及针灸治疗中风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风痰上扰证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5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2~80岁,发病时间1.5~72h;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发病时间0.5~68 h。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标准 参照199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感觉障碍;次症: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痰多而黏或呈泡沫痰,舌质暗红或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凡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及相应舌脉象即可诊断。

1.2.2 西医标准 参照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制定的脑梗死诊断要点。

1.3 纳入标准

年龄≤80岁;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符合中医中风经络诊断标准,并辨证为风痰上扰证;发病时间≤72h。

1.4 排除标准

CT或MRI诊断为出血性脑卒中者;合并患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者;有血管畸形及脑外伤和颅内手术史者;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及严重内分泌系统和凝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疗程不足,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药处方为:天麻、白术各30g,法半夏15g,茯苓、陈皮各15g,大枣、生姜、炙甘草各10g。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配伍:语言不利为主者加石菖蒲、远志;肝风内动明显者加钩藤、石决明;胸闷痰多者,加天竺黄;肢体麻木者,加全虫、地龙。上述药材加1000mL水煎服,煎取汁300mL,鼻饲或口服,2次/d。针灸方法选取特定祛风化痰穴(风池、太溪、丰隆、支正),采用环球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选择合适针刺深度及针具,全部针刺穴位按基本针刺操作手法,得气(提插、捻转等)后连接(华谊牌G6805-2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选连续波(频率10~50Hz),留针30min,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

1.6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按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于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各记录1次;中医证候积分,针对主症及次症制定分级量化计分,于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各记录1次。

1.7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NDS)评判标准[5]:基本痊愈:NDS减少>90%;显著进步:NDS减少达40%~90%;进步:NDS减少达18%~3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恶化。

中医疗效评价:依据1996年中华中医药学分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8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明显高于对照组(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积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积分,结果如表2所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ND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积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如表3所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上中风病乃常见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本即肝肾阴亏、气血衰少,标即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导致气血逆乱而发病。该病诸多发病因素以“风”“痰 ”“瘀”为本病之根、危急病证之源[6]。风为百病之长,也是中风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在中风发病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临床研究提示,有40%~50%患者表现出痰证,风邪夹痰阻滞脉络,脉络不通为主要病机,风痰上扰,壅滞咽喉要道,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肺部疾病。在中风病急性期,若出现风痰证,治疗要点即应重在祛风化痰[7-8]。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者发病多由肝肾损伤、虚风从内而生,加之嗜食肥甘损伤脾胃,痰湿内盛,日久风邪遂夹痰上扰脑窍而致病,辨证论治采用祛风化痰治疗为主。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该方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原方具有燥湿化痰作用,加入白术健脾燥湿,天麻平肝熄风,组成化痰熄风方剂。结合传统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合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疗效显著,配合西医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降低致残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中医急症,1995,4(2):52.

[2] 中医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研究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57-5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4]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60-61.

[5]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79.

[6] 姜波玲.中风从痰论治 [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8):725.

[7] 何群芳.导痰汤治疗中风痰浊上扰证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62-64.

[8] 屈泽,李宣,黄元芳,等.平肝潜阳活血汤治疗中风风阳上扰证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19-20.

(责任编辑:李岚春)

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The Wind and Phlegm Removing Points and Banxiabaizhutianma Decoction on Stroke with Wind-Phlegm Syndrome Disturbing Mind

Ling Chunsheng

(He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517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The wind and phlegm removing points and Banxiabaizhutianma decoction on stroke with The wind-phlegm syndrome disturbing mind.Methods:5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27 patients in each group. 2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27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 wind and phlegm removing points and Banxiabaizhutianma decoction,and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measured after treatment 2 weeks.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TCM symptoms and the NDS score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The wind and phlegm removing points and Banxiabaizhutianma decoction is effective for apoplexy with The wind-phlegm syndrome disturbing mind.

Stroke;Wind-Phlegm Syndrome Disturbing Mind;Acupuncture Wind and Phlegm Removing Points;Banxiabaizhutianma Deco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2014-04-29

凌春生(1987-),男,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临床。E-mail:lingchunsheng20@sina.com。

R743.3

A

1673-2197(2014)16-0044-02

猜你喜欢

中风病天麻白术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