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五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2014-04-26曹德龙王晓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刺五加生理盐水毒性

曹德龙,张 坚,王晓霞

(1.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3.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刺五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曹德龙1,2,张 坚1*,王晓霞3

(1.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3.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对临床常用中成药刺五加注射液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受试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短期与中长期大剂量腹腔注射给予大鼠刺五加注射液,观察受试大鼠的毒性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粪便、体重等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组织无病理变化。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安全性好,对肝肾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刺五加注射液;安全性;毒性反应

刺五加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肺、肾类疾病的治疗[1]。目前关于该药物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而对其毒性却鲜有研究。本研究选取刺五加注射液专利企业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大剂量腹腔注射大鼠体内,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及中长期毒性试验[2-4],观察受试大鼠的毒性反应情况,从而对刺五加注射液的毒性反应及毒性程度进行初步研究,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试剂

药品:刺五加注射液(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每瓶100mL(含总黄酮300mg)。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青海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书:青医动字001号)。

2 急性毒性试验

2.1 实验动物分组

取30只受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雌雄各半,各10只。

2.2 给药方法

实验1组:连续7天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30mL/kg(约人体剂量的13.04倍)。观察给药后5h大鼠的毒性反应并称重,第8天处死并解剖,观察其有无病理改变。

实验2组:连续7天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50mL/kg(约人体剂量的21.74倍)。观察给药后5h大鼠的毒性反应并称重,第8天处死并解剖,观察其有无病理改变。

对照组:连续7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mL/kg,观察注射后5h大鼠的反应并称重,第8天处死并解剖,观察其有无病理改变。

2.3 结果

腹腔注射给药5h后观察大鼠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行为活动、大小便量和颜色、唾液等生理指标。实验1、2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也未出现死亡现象。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三组大鼠的体重,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大鼠均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

3 中长期毒性试验

3.1 实验动物分组

取40只受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雌雄各半,各20只。

3.2 给药方法

实验组:连续30天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30mL/kg(约人体剂量的13.04倍)。观察给药后5h大鼠的毒性反应并称重,第31天处死10只,取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对照组:连续30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mL/kg,观察注射后5h大鼠的反应并称重,第31天处死10只,取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上述新鲜组织取材后采用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6μm,HE染色,封固,显微镜下观察。

3.3 可逆性观察

剩余大鼠继续饲养30天,同样进行上述观察,以进一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

3.4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行为活动、大小便量和颜色均未出现明显差异,也未出现死亡现象。对两组大鼠体重进行比较分析,亦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肾组织: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清晰,无管型形成,无异常炎症细胞浸润,无细胞增生或损伤(见图1)。光镜下肝组织: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窦结构规整,肝细胞核圆形完整,无炎细胞浸润(见图2)。停药30天后,无迟缓性毒性发生。

图1 大鼠肾组织光镜

图2 大鼠肝组织光镜

4 结论

本实验采用约人体13.04~21.74倍的剂量,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对刺五加注射液进行了急性及中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无1例死亡,其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粪便、体重等情况亦未见明显异常,病理组织切片无特异性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刺五加注射液安全性好,对肝肾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张炜,刘宝珠,裴月湖.刺五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2):143-146.

[2] 袁伯俊.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施[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772-775.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GPT3-1,2003.

[4] 袁伯俊,廖明阳,李波药物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4-09

曹德龙(1984-),男,硕士,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张坚(1965-),男,硕士,兰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理学研究。

R286

A

1673-2197(2014)16-0027-01

猜你喜欢

刺五加生理盐水毒性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自制生理盐水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