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04-26余佛金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意境想象课文

余佛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四方面的感悟教学尝试:

一、在品词析句中感悟

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经尝词句中发现美。有时拿到一个文本,粗粗一看,语句平淡朴实,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仔细读读,品品词句,换一个词语,换一个句子,换一个顺序,才发现没有课文中来得精彩。例如人教版丰子恺的《白鹅》中有这样一段话: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我是这样教学的:1.读读这几句话,找一找哪个词连续出现了三次?(一样)2.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用词不要重复,一个文学大师是不是在这里出现了用词重复的错误?3.去掉“一样”我们读读看,哪个更好?(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明白了鹅下饭非这三样东西不可。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由于教师的调拨和学生的意会之下,品出了文章中的味道,同时也领略了文学大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考究。

二、在放飞想象中感悟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教学时我们总是想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图画内涵丰富深邃,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插图扩展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揣摩图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画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发掘图画的深层内涵,进行合理的补充、连接、组合,进行再创作的思维活动。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像: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图中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音外之意。

三、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换位体验,激发情感转化。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我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要求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从初知到体会,到感悟、到动情,学生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感受在不断加深。

四、在联系现实中感悟

我们语文老师在处理教材,解读文字的时候应该在学生容易忽视之处,不能很好地体会文本中隐藏的感情之时,敏感地把握,挖掘生活中情景,唤起学生的回忆、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猫》中有这么一句话“它(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对于“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上并不存在问题,无论通过查字典,还是联系上下文都能理解。然而这样的理解仅仅浮在字的表面,对于真正地理解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还不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还原生活,还原画面,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加深理解,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当猫吃饱喝足,心满意足长叫一声;(学生模仿猫叫)听到主人呼唤,短促地叫一声;当猫与人打架的时候,粗吼一声;当老舍给它挠痒的时候,非常舒服,细叫一声……学生在模拟猫叫的过程中兴致非常高,于是形象地感知理解了“长短不同,粗细各异”,那么“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就其义自现了。让学生体会到猫是有灵性的,这样的猫怎么会不让人喜爱呢?这样既理解了文字,又体会了情感。

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课文的容量是有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融融乐趣。只有情感这条“根”扎深、扎牢了,才会有“枝繁叶茂”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的情怀、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

猜你喜欢

意境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