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玉剔透,村童稚笔也生花

2014-04-26何稔峰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3期

何稔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所有语文教师以及语文教学工作者费尽周折、尽心竭力地在教学上花功夫,以求理想效果。本人经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渐而久之,也获得点滴感受。

【关键词】丰富阅历 拓宽视野 从说到写 逐渐过渡

一、丰富阅历,拓宽视野

语言表达能力虽无法通过哪个人的传授得到提高,但它却能在不断地 训练过程中得到提高。就像走路,只有走过沟沟坎坎、越过山山水水,才能训练强劲的腿脚。

1.通过各种情境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人的口语交际范围是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扩展的。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主要对象是家人、同伴和教师,而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纵深提高的主要是教师,因此教师要创设不同情境实践。

(1)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交流主校场。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意境中,学生所发表的意见和感受,在语言方面,从句式、结构、内容和表达手法等,必须得到众多人的认可,表达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能及时矫正、补充,在共同的影响指导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全面而较大幅度的提高。

(2)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往往比课堂更灵活多样,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回答和询问自己需要解决的疑问,教师在这种情境下同样用规范的语言与之交流,在无意间对学生产生影响。

2.通过阅读书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书中内容都是作者反复修改、提炼而成,是以最佳的表达方式用文字形式呈现在书面上的语言。尤其是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中的字里行间,从字词结构到表达方式都是学生的典范。久而久之,必能效仿和内化。

(1)熟读和背诵经典诗句、谚语、名言警句,以及文学作品的选句 或选段,这些内容尽管当时不会完全运用,但随着学生阅历的扩展,却能逐步活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

(2)运用学过的字词练习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课本中通常以用词说话、写话的练习出现。虽然学生的词汇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充实,但与选择运用于说话的词是不可能平行。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和引导某种意境,让学生觉得有“词”可用。如用“若隐若现”说话,教师可引导回忆在雨雾中看远处的山、田野、村庄的情景,这样学生就能说:“我在雨雾中,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晚上,飞机上的灯光若隐若现。”

二、从说到写,逐渐过渡

1.目标着眼、内容着手。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着眼,让学生明确每个训练话题要求,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尔后从具体的内容着手。如“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围绕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个目标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引导:爸爸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事,联系自己在家中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来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有的说自己感冒了,爸爸冒雨带他上医院,有的说每次杀鸡鸭,妈妈都把鸡鸭腿留给自己,有的说过生日时,妈妈会给自己买上生日礼物等。教师为了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要安排时间进行双向或多向互动,激活思维,提高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2.引导评议,提高能力。通过评价,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训练的质量。“刀越磨越利,话越说越多。”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面对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批评。课堂上的积极交流、双方互动局面,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达到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放手实践,全心投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不做过多的指点。教师在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每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便要“身先士卒”,让学生觉得“这么说我也会”。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发现不足时,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生机勃勃、富有动态性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4.说写过渡,水到渠成。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安排在口语交际训练之后,其意图就是从说到写、降低梯度。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至少经过有两次的评价,接着要求把说的内容写在习作练习本上,使学生觉得“言为心声、字表吾意”,感到“搬运工”活儿并不难,另外要是觉得对另外之材更感兴趣,还可以更改。在写作的教学中,应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文体,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的愿望,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结,为日后习作开启“创作”之门。

5.精雕细琢,稚笔生花。学生把自己口述的事物转换成文字后,要充分利用口语习惯和语言规则,反复多次地默读或朗读,然后把自己的“杰作”读给同桌或前后桌或父母听,听取他人的意见,养成“文章不怕别人听,就怕别人听不懂”的习作品质。这样你读我评,你评我改,让全体学生都可充当“一字之师”“一词或一句之师”。待各自修改满意后,教师让学生上台大声朗读习作。每读完一篇后,师生再次评价,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让小作者随时记录,以便修正,这样每篇习作都经过“精雕细琢”,让每个学生的小手都能“稚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