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十年代长影故事片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2014-04-17王晓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长影改革开放党员

王晓蕾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八十年代长影故事片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王晓蕾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八十年代长影中的不少故事片都在艺术审美、题材选择以及主题传播等方面表达着改革后对社会主义新人意识形态、行为举止的诉求与期待。本文以长影八十年代的故事片为例,从影片中对改革后社会环境变化的展示、人们价值观与行为的刻画两个方面,探讨长影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所发挥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改革;长影;意识形态;传播

八十年代的长影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中再次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在某种意义上内化了“四化”建设进程新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精神。题材方面集中反映了在“四化”建设进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艺术方面则更加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中国主流文化宣传的前沿陈地,在对共产党员与普通百姓、改革者与保守者等社会改革中的身份、意识、行为重新定位上,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构成了八十年代长影电影中具有时代意义和独具特色的“寻人计划”。电影中的角色都以“形象化”的符号体现出了社会主流价值与信仰,使观众在影像中体验自我改变与社会改革的实际感受。

一、电影通过无与伦比的洞察力,用影像暗示着国家的”内在生活”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的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四化”建设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八十年代的长影故事片主要从三个方面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

(一)改革开放的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是是党的根本方针,但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体现在改革者与保守者的权利之争上。如电影《花园街五号》,将花园街五号这幢楼房象征为权利,谁能入住就代表着谁拥有了决定权。影片围绕着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三位主角的竞争“入住”展开了一系列的描写。影片不是通过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不将改革的思想之争以影片明线的方式展现,而是通过对三位竞争者各自心态、行为的刻画,为观众真实再现了改革过程中,中华机械厂厂长李江川在坚持原则与随波逐流中摇摆不定,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工业战线的复杂矛盾,并从李江川的觉悟和坚定的过程中,使观众看到了改变社会不正之风的希望。

(二)党群关系的梳理与改进。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军,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如何树立,群众威信如何确立,是改革开放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该发生的故事》为观众直接呈现了一个由“无威”到“树威”的党群关系改善故事。影片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党员为何在群众中遭到冷落。此影片在全国放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文化部和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该影片是一部“可以作为整党材料”的好影片。影片中真实描写了五位党员在明月沟生产队工作中恢复自身形象与党的威信的自我认知与改造的过程,大胆触及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端正和恢复党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党群关系的关注体现出长影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表现出一个国家在生存与发展时所必须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市民生活的变化。改革对党员、领导和国企提出了要求,随着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改革的观念与步伐也逐步渗透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改革开放对于普通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生活、思想等诸多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影片《路边吉他队》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文化的融合与繁荣后对两辈人生活的影响,因循守旧还是勇于追求自我,影片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展示改革对不同时代人的思想冲击。《勿忘我》、《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表达出普通百姓经历文革进入改革开放新生活后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影片以突出人物内心活动为重心,体现出普通百姓在改革中的“周期性心态”,也体现出长影艺术家对于普通百姓在改革中如何寻求发展、如何实现自我认知的深度关注。

八十年代的长影故事片为观众集中展示改革开放集体大环境与个人小环境的横纵两个维度,表达出对改革的进程的持续关注以及多维度的思考,反映出“延伸于意识维度之下的深层集体心理。也就是当时的社会以及个人对新道路的质疑与思考,这些改革母题重复在电影中叙事、画面出现,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感受现实社会内驱力的工具与方法。

二、影片折射出国家与社会对“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

八十年代的长影故事片中,我们了解了“李江川”、“梁财”的徘徊与迷茫,感受过“陆文婷”“刘春桦”的坚持与奉献,这些栩栩如生的电影人物显然不是随意选择的“当代社会”样品,它的美学创意与展示始终都是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人物在影片中折射出国家与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

通过影像到底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在四次文代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的文艺,应该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

“十年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如何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与信仰的坚守?“陆文婷”在影片《人到中年后》为观众做出了解答。陆文婷有着那个年代中年知识分子的质朴美和崇高美。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生活,甘于清贫;对待处境,不怨不怒。她有对事业的崇高自我牺牲精神,也有着对在家庭角色中无法调解的经济问题。“陆文婷”所代表的中年知识分子,在新旧两个时代过渡中,中年知识份子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还是碌碌无为、趋炎附势?“陆文婷”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年知识分子”一个最为直接的,最值得参考的榜样。

《勿忘我》与《十六号病房》主要描写从文革中解脱,步入新生活的普通百姓。雯雯与周弘,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着各自伤痛与包袱。影片没有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而是将人性中的理性层面挖掘出来,表现出“社会主义新人”不求回报与理性行事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十六号病房》中展示的四名女知青,她对于过去的苦涩无法释怀,对于未来也毫无期待,桑青青是一个心灵空虚的女患者,“作家”田进军脱离实际,活在自己的世界,他们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经历文革后迷茫的一类人,而影片中的第四位患者刘春桦却和他们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中最应规范的是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十年文革”之后,党员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之风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长影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些列党员典型来触发党员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改造。《不该发生的故事》中最典型的人物是“党组”领导人梁财,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树立起党员的威信与形象。影片中折射出党员对自己的要求及决心,而以梁财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也有决心、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这种思想与品格是改革开放对于党员的要求与期待,也是“社会主义新党员”的品德与行为准则。

改革开放后,新的思想与办事理念在逐渐的更新与变化,改革者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新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企业家是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份子,对于改革,他们是“意见领袖”,他们在传播改革思想、改革方式上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在被告后面》中的李江川就是“社会主义新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深谋远虑、善于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也敢于改革,在旧体制旧意识面前,他敢于迈出第一步,关注职工文化教育,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在工作中即坚持又妥协,即清醒又迷茫,但是对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忠于党的真挚感情是永恒的不变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企业家”的时代风采。

三、结论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八十年代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构建“社会主义新人”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在长影现实主义的审美创造原则中产生了很大的实际影响,成为八十年代长影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的证明,也为长影迎来了辉煌的成就。

[1]李瑞环,著.为人民办实事随谈上.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8.

The feature of "socialist new man" image in the eighties movies

Wang Xiao-le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dia,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Many stories of the eighties electricity in art aesthetic,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theme transmission expression after the reform of socialist ideology, behavior demands and expectation. This article projected a feature film in the eighties, for example, they provide for reform after the show, people values and behavior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es of depicting two aspects, discusses projected for building socialism new role.

"the socialist new man" image; reform; projected; ideology; spread

J09

A

1000-9795(2014)09-000072-02

[责任编辑:刘 乾]

王晓蕾(1986-),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助教,吉林大学在读博士,从事艺术史与艺术传播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长影改革开放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长影集团基于“长影”品牌的产业拓展研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长影世纪城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成龙受聘出任长影集团总导演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