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师效能建设与实践*

2014-04-17张彩云鲁传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念效能

张彩云 鲁传华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38)

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是指学生在从事和完成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能达到指定操作表现的主观能力判断,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个人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高效能教师作为各种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和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是实现学生效能建设最重要的保障,对提升学生效能意义重大。对大学生的效能建设离不开高效能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因此高校教师效能建设是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提升和高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对高校教师而言,效能建设既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教学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和教学效果,更对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造性和成就感的培养有影响。因此,教师效能建设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高校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方面探讨高校教师效能建设,以期推动大学生效能建设和高校效能建设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教师效能理论

(一)教师效能概念的提出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和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效能理论起缘于罗特(Rotter)的控制源理论[1]、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2]以及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3]。其中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包括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和自我效能信念(belief of self-efficacy)。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制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的判断,而当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人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己能力的认知取向或能力自信。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重要调节和控制力量,自我效能高,自信心高,情绪积极,完成任务的概率更高。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目前对教师自我效能内涵的理解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从总体上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期望和判断。另一个是将教师的教学效能分为一般效能和个人效能两部分:一般效能是指教师个人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等问题的认识和评价,而个人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及效果的认识和判断。笔者认为,教师效能是指教师个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判断,是在教育活动中对自身胜任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观评估或判断,是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教学能力和取得预定教学效果的认知和信念。

(二)教师自我效能的培养方法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最有影响力的主宰,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和提高:一是自身的成败经验。这是获得自我效能最重要的途径,成功的经验会建立起个体效能的坚定信念,而失败则会削弱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信心。二是替代性经验。这是获得自我效能的一种间接经验,观察榜样的成功经验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结果的积极期待,特别是当示范者与自己水平相当时,更能增强主体完成同样任务的信心与效能信念。三是他人的评价。来自他人的评价如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会影响个体效能信念的建立,尤其当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四是生理和情绪状态。因为高度紧张、焦虑、抑郁容易降低自我效能判断,由此引起的疲劳和烦恼会令主体感到难以胜任,并影响实际能力的发挥,所以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的能力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效能的培养和增强可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实现,在积累个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同事特别是资深教师的成功经验、接受他人正向积极的建议和个人情绪调节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对教师效能建设有着积极的贡献。

二、高校教师效能建设的策略

本文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实践,从高校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三个方面的提升讨论教师效能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教育信念的充实和更新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更是教师提高素质和进行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教育信念宛如灯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航标。教师的责任在于尽心尽责地培养教育好学生,这种培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促进学习和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4]。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这一动机与生俱来,如果没有受到压抑它会伴随人的一生。教育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让所有学生长久保持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成为不倦的学习者。人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生存发展的条件是“自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和发现的自由,是能够对一切现存结论置疑的自由,是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的自由。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提高教师效能和学生效能非常具有建设性。首先,大学生已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活跃的思维品质,内在成长力量亟待发挥,是个人成就感、自信心建立实现自我效能的关键时期。其次,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急需缓解。目前呈上升趋势的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而职业倦怠实质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危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第三,高校现有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为师生效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准备和延伸空间,是教师效能建设的潜在补充。目前,在高校中仍存在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和资源浪费,同时这种单向的教学行为也滋生大学生在课堂的低效能感和无聊情绪。如何提高课堂效能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对教育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观念的更新,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简单重复的教与学。

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与自立地学习。很多重要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力。唯有把教育的重点从以教科书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就感和信心,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能。只有当高校教师从教育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念的充实和更新,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效能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提高效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5]。

(二)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个体应具有的专业特性,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强调对教师自身世界的关注,这与教师效能建设一样是试图调动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效能感强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抱有积极的看法,一般会有较强的自我胜任感,并认为自身的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他们有着强烈的教学改革愿望,能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6][7]。

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情意得以磨炼,专业知识获得很大发展,为教师效能建设提供了源泉和保障。“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强调作为教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该有必要的储备。在信息时代飞速前进的情况下,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大量专业知识储备和对本学科前沿的认识,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帮助学生挖掘“一条河”和“源头活水”的引导能力。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单靠吃老本、啃书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师一定要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学习夯实提高,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以引领、丰富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实现高效能课堂建设。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的纽带,一定要终身学习,而对于不善于学习的教师很难获得较高的教学成就感。高校教师在对承担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增强教师效能的重要策略。通过促使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讨和实践、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参与教学改革等措施使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开发教学潜能增强教师效能。有调查发现,有高达8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于当教师的来讲,直接的教学经验要比所谓的教学理论管用得多”[8]。可见,在教师效能建设过程中,通过观摩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是提高自我效能的一种重要途径。本人在进行物理化学教学的初期倍感艰难,主要是因为该学科概念多、理论抽象、公式繁杂,是大多数学生畏惧的科目之一。通过借鉴我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他们驾轻就熟的教学过程中我实现了教学技能和讲授技巧的突破。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改善教学,而且还能增强教学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近代教育史上,杜威率先强调了教学要有反思或反思性[9]。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才会在反思过程中有目的地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成长和教学效果,结合客观的标准来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达到以反思促提升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反思中获得的各种效能信息进行及时整合,以保证有效提高教师效能。

(三)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良好的关系中开展教育会让师生都受益,而在不良关系中开展教育往往引发学生的逆反和教师的倦怠。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只有在师生两个独立个体之间沟通管道畅通的情况下,知识的传递和思维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怕在专业上多学习提高,也不怕在课堂上的付出,只是我们的努力学生感受到了吗?在当前的大学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又有多少大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杂志呢?我们自以为是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而学生却毫无兴趣;而同时学生们发出的“学这个太难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啊”等抵触和厌倦情绪往往被一些教师忽略而没有给出积极的回应。产生教师出于好意不被学生理解、而学生也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支持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以及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度不够,教师和学生沟通管道堵塞。如何说学生才愿意听,如何听学生才愿意说呢?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满怀尊重和信任。对学生人格的真正尊重和学习能力水平的真正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对学生情绪的积极回应,是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必备的能力,是教师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肩负创造有效教育系统的神圣责任,不仅要培养学生成就感、自信心和迎接社会挑战的能力,还要以身作则给出教师最大程度的关爱、信任、宽恕和理解。当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榜样示范的力量,并在教师有意识的设置教学情景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责任心等正面力量的引导时,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内在反思,从而真正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

很多具有高学历的高校教师并不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意识、技巧和能力。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训练。国外教育界已将沟通能力作为教师和学生应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并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沟通课程。尽管我国提高教师沟通能力迫在眉睫,但目前国内涉及教师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和研究相对较少。这需要来自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并完善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切实为教师提高素养和个人效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

总之,教师效能直接影响教师行为和学生成就,高校教师效能建设关系到大学生效能提升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本文在班杜拉等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自身效能建设的实践,通过充实和更新教育信念、发展和提升专业能力以及提升沟通能力三个方面讨论了教师效能建设的具体策略。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效能建设将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1]【美】Julian B Rotter.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of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s[M].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6.

[2]【美】Bernard Weiner.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85,92(4).

[3]【美】Albert Bandur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W.H.Freeman & Co Ltd,1997.

[4]【美】Carl Rogers,H.Jerome Freiberg.Freedom to Learn[M].Prentice Hall,3rd Revised edition,1994.

[5]叶圣陶,杨 斌.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美】Gian Vittorio Caprara,Claudio Barbaranelli,Laura Borgogni,Patrizia Steca.Efficacy Beliefs as Determinants of Teachers'Job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4):821-832.

[7]【美】Karl F Wheatley.The Case for Reconceptualizing Teacher Efficacy Research[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5,21(7).

[8]罗筱端,彭豪祥.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认知偏差与其解决对策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0,(8).

[9]【美】杜 威.思维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念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为了信念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发光的信念
信念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