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红色资源互动开发研究*

2014-04-17宋立军朱春燕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共通经验红色

宋立军 朱春燕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自从教育部2001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来,课程资源开发越来越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1]。课程资源的种类很多,红色资源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要重视对红色资源的开发。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要进入教学需要开发,目前对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的研究很多。本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作为“检索项”,分别以“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作为“检索词”,按照“精确”匹配方式对2001-2014时间段进行搜索,分别搜索到论文2251篇、4596篇。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也有一些研究强调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互动的重要性,但基本没有人将互动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互动是课程资源尤其是红色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对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红色资源互动开发进行研究。

一、互动是红色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课程资源开发方式很多,互动为什么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开发方式?红色资源为什么要通过互动来进行开发?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课程资源开发、互动以及红色资源来进行综合分析。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含义

课程资源开发重在“开发”,开发的前提和关键是进入教学过程并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相结合。但是,这种结合不是将课程资源与其他教学要素简单地相加,而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提升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因此,课程资源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并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能动地挖掘和提升课程资源的价值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2]。

(二)互动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

“互动”(interaction)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括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以及互动结果在内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3](P1)。“师生互动”是互动概念中的一个分支概念,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方面,师生互动的结构同样包括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以及互动结果。其中,互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境既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延伸于课堂教学之外,但本研究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引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展开交流、对话;互动的结果是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传播的过程,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4](P47),因此互动的过程实质上是意义交流的过程。通过对互动概念的分析可知,互动同样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并有利于这些教学要素的结合,而且由于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意义交流的过程,所以师生双方能够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意义的交流、对话来实现对课程资源内在价值的挖掘和提升。因此,互动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课程资源的互动开发过程是师生双方以课程资源为对象进行意义的交流、对话,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共同挖掘和提升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对互动这一开发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上,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首先,作为一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互动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发生,一个个体谈不上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互动开发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但是,有两个以上的个体存在,而这些个体之间只是简单的施加与接受、刺激与反应或被动的单方面作用,不能认为彼此之间存在互动。因此互动开发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影响,这意味着学生是参与互动过程的,参与意义的交流、对话的,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同时,师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三)互动有利于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

红色资源是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5]。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其特殊性表现在其本身带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对红色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把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出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6]。也就是说,红色资源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递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集中体现。以往的教师单向讲授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实现知识目标,却不利于学生对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品质的认同和接受,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互动开发则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因为:互动开发强调师生双方以红色资源为对象,进行意义的双向交流,这意味着红色资源的互动开发过程与教师的单向讲授不同,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动”,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双方以红色资源为对象进行意义的沟通、交流、对话、协商,相互启发,共同分享思想观念,交流情感和体验,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与经验共享。可见,通过互动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知识和观点的争论中,既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渲染,启迪学生的真善美,引导学生认同并接受红色资源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互动是红色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互动能够不断挖掘和提升红色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红色资源互动开发的过程分析

红色资源的互动开发是师生双方以红色资源为对象进行意义的交流、对话,从而挖掘和提升红色资源价值的过程。但是,师生双方要实现意义的交流,必须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互动过程中既要重视也要努力创设共通的意义空间。

(一)师生双方要实现意义的交流,必须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红色资源的互动开发是师生双方以红色资源为对象、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意义的交换来理解意义和产生意义的过程。而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所谓共通的意义空间,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意义有共同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4](P53)。共通意义空间是双方互动的载体和意义交换的前提,它促使意义的交换更加有效,也能促使彼此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认同达到共通共鸣。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拥有的共通意义空间越大,就越有利于双方的互动,也越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的开发。相反,如果共通意义空间很小或者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从而造成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误解或偏差,阻碍红色资源的开发。然而,在对红色资源的界定中,它虽然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但它的主体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革命年代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它所依赖的是那个时代的历史,需要有切身的经验才能认同并接受它的意义。但是,生活在现代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于过去的红色资源很难有切身的体验,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使师生双方的意义交流出现障碍。比如有的教师为了表达“要忆苦思甜、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的意义时,举出“父辈在艰苦年代只能吃红薯”的事例,而学生却认为艰苦年代的人们居然可以这么“时尚”,可以经常吃现代时尚界所提倡的“粗粮”,所以不懂其“苦”从何来。因此,教师要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实现与学生的意义交流,让学生认同并接受红色资源的意义,就要创设与学生的共通意义空间,使意义互动保持在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内进行。

(二)在互动过程中通过经验迁移来创设共通意义空间

共通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般而言,对于第一层含义即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意义有共同的理解比较容易实现,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是使用普通话和汉字进行教学,师生对此都有共同的理解。因此,创设共通意义空间的关键在于师生双方要拥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虽然学生对于过去的红色资源没有切身的体验,但没有切身的体验并不意味着没有相似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没有切身体验的情况下懂得假借经验,进行经验迁移,以此来创设共通的意义空间,实现意义的交流。所谓经验迁移,是指人们把解决个别问题所取得的经验用来解决其他类似问题的一种类似联想的思维方法[7]。具体到红色资源的互动开发就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或者调动学生的类似经验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品质。

经验迁移的关键在于找到两种经验之间的相似性,具体到红色资源开发就是寻找学生经验与过去经验相通的地方,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共同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经验迁移之前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哪些类似经验。因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一无所知地进入教室,其实在他们进入教室进行学习之前,已经在以往的生活和各种形式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且对世界的事物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当教师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在互动中让学生认同并接受红色资源的意义就应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全面深入地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

教师在了解学生经验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互动来唤起学生的经验,进行经验迁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引发学生类似的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理体验来与教学内容发生共振和交融,引发学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将红色资源的意义内化于心。例如教师在讲述重庆渣滓洞革命英雄如何在严刑拷打面前无所畏惧的情怀,目的是引导学生要像革命英雄那样无所畏惧、坚韧不拔,但是由于学生在生活当中并没有严刑拷打的经历,所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认同这种精神,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类似经验的迁移: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很多人都难以忍受生活中的一些小伤痛,试想革命英雄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挺住这种剧痛。通过对学生进行经验的迁移,既开发了学生的类似经验,也把学生的经验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二者的沟通、互补与融合,加深学生对红色资源精神品质的感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在互动过程中通过赋予红色资源现代意义来创设共通意义空间

经验迁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似的经验感悟来实现对红色资源意义的认同和接受,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品质继承下来。但是,红色资源本身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再加上学生的生活背景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就不能总是要求现代的学生认同、接受红色资源过去的意义,而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因此,对于红色资源的意义不能总是停留在继承过去的意义,而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能够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赋予红色资源现代意义,实现红色资源意义的发展。红色资源由于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也由于现代意义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切身的生活经验即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才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红色资源的意义。再者,互动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以红色资源为中介,不断交换意义、理解意义,从而不断建构和产生新意义的过程。钟启泉教授曾经说过:“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8]这一观点表明,互动不是单纯意义的传递,而是建构和生成新的意义。传统的开发方式中,教师只重视将自己理解、赋予的意义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多重意义,如红色资源本身的意义、学生所解释的意义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意义等等。通过互动能使这些不同的意义实现交流、融合,从而建构、生成新的意义,而不同意义交流、融合从而产生新意义的过程则正好体现了师生双方共同对红色资源意义、价值的挖掘和提升。

互动是红色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互动不仅能够挖掘和提升红色资源的价值,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还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红色资源的互动开发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阳 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开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3]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

[6]刘争先.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运用原则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

[7]黄国泰.关于发展大学生思维实践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8]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7).

猜你喜欢

共通经验红色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红色是什么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红色在哪里?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追忆红色浪漫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