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境角度获取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2014-04-17刘巧香

教育观察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关联性原文译者

刘巧香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盐城,224000)

一、关联理论的来源与最佳的关联原则

1986年,英国的斯铂佰(Sperber,D.)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他指出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的关联性,其最佳的关联性简单概括就是指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人际交往的实质就是一个明示加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个所谓的最佳认知模式——关联性,所以交际的双方要默契配合,共同找到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这种最佳关联性就是指当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且按照关联理论,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的相关期待,而这种期待就是双方在共知的认知环境中能够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联,并且可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语境中所暗含的意思,从而获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及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实践。翻译也属于一种言语交际行为,需要与大脑相结合进行推理,而这种推理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关联性。关联性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如果语境效果好,那么在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相对较少,则表明关联性强;如果语境效果差,那么推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就相对较大,则表明关联性弱。因此要想翻译出最佳的文章,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从而得到最佳关联性。

(二)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在关联理论产生之前,译者采用的是静态的描述方法进行翻译,因此,翻译体现的只是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双方关系。但是这种理论完全忽略了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最终翻译的内容也只是一种片面的翻译。而关联理论的应用是翻译不再是静态地去翻译,而是动态地去阐释和推理。之所以要用动态阐释的方法,是因为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推理的过程,是需要涉及大脑机制进行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因此翻译从本质上属于交际的一种言语。这种推理的模式涉及两轮的交际。第一轮是作者与译者的交际,第二轮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那么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就不再是固定的了,这种模式对翻译产生了更加有益的启示。而这种启示包括两个方面:

1.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

翻译其实也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方式,属于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其中涉及三个文本。首先是因为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交际,产生了原文作者传输给译者的文本;其次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主要是译者通过推理形成了图式文本;最后是译者将这种图式文本传递给读者从而形成译语文本的形式,最终完成了交际。在这种交际过程中,译者实施的是一种中间的行为,一方面需要通过寻找对原文的关联,形成对原文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又需要将译者自己对原文的认知和了理解传递给读者。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译者努力从原文中通过寻找关联性而获得的语境效果一定和原文作者的语境效果不同。所以译者所传达的信息和原文作者作品中所蕴含的信息是不对等的。而且译文传达出的信息内容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那么两者之间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不同,使得译者和读者的语境也是不完全等同的。因此,读者的认知不完全等同于译者的认知,而译者的认知也不完全等同于原文作者的认知。所以翻译涉及的是一种由原文作者、译者、读者三方构成的三元关系。

2.成功翻译的前提是对原文语境进行正确的理解

在翻译之前,只有首先找到原文和语境之间的关联,译者才能够通过对这种关联性的分析进行认知和推理,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另一种明确的方式翻译给读者。翻译能否成功,必须看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明示和推理的过程能否成功。所以,翻译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译者能否首先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翻译,找出原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

三、关于语境和翻译

(一)关于语境

语境即指言语环境。其中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语境因素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时间、空间、情境和对象,以及上下文等,只要是与词语有关的都属于语境的因素。而语境又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可以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其中语言性的语境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所要表达的某一种观点代表着某一种含义而需要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这种上下文既指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指人们口语对话中的前言后语。而非语言性语境是指人们所要表达的某一种观点表达某种特定含义时所依赖的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或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等。语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缺少了语境的表达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使交际无法进行。比如在一段情境对话中:

A:what do you do?

B:Try to guess,please.

然后B给出了一些有关他的职业的描述的语句,比如“people talk about my clothes.” “People take picture of me.” “I work around camera.”如果只是从前一句看,会得出很多答案,比如“designer”“model”“tailor”等。但是如果结合后面几句话,就可以翻译出B的职业是“fashion model”。

语境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的重要,在文学创作中也是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提醒当时的文学创作者们要深入群众中去,主动了解群众的生活并且能够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创作活力,并为大众所喜爱。所以在当时涌现的一批人才,为国家建设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历史事实足以证明,语境在语言和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语境的影响力。

(二)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从关联理论分析,翻译包括两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其中在第一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中,需要翻译者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需要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并且对其进行推理;在另一个过程中,需要译者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能够根据自己对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最终传给读者。在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对认知语境进行了解,而翻译在其中充当的就是原文和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的角色。

实践证明,不同的话语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即使是相同的话语,由于交际的双方对语境的认知不同,意义也会有所差别。语境和话语本身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就会使得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的推断,从而获得对对方话语的正确反应。假如双方缺乏共同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而只是片面地去理解话语的含义,就很容易导致交际判断的失误,因此产生误会,导致交际失败。

(三)社会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社会语境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作者和读者的立场、创作风格、阅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各方面。语言与文化是密切关联的,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和特色,从语言上不仅能够体会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思维习惯等。因此,在翻译之前,译者要详细地了解原文作者和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将整个的语境看做全面和动态的,而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译者的工作就是要以全面的动态语境为出发点,正确地翻译、评估原文与译者之间的语言文化语境。这种评估既包括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又包括原文作者所处的语境文化和读者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四、总结

通过对关联理论的理解得出,翻译离不开对语境的认识和推理。语境在整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译者应该通过努力寻找这种关联性从而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正确翻译的目的。

[1] 伏运新.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最佳关联转换过程[J].怀化学院学报,2009(3):68-69.

[2] 吴音.关联理论下的认知语境观与广告语翻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67-68.

[3] 余高峰.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57.

猜你喜欢

关联性原文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