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来华留学管理队伍培训的思考

2014-04-17莫永东

教育观察 2014年19期
关键词:留学生队伍院校

莫永东

(长江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湖北荆州,43402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来华留学教育有如下表述:“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教育部在《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各省推出了各自留学该省的计划和具体政策,各院校在想方设法加大留学生教育工作力度。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及人、财、物的综合投入,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各项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亟须提上议事日程,而其主要方式就是做好来华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

一、培训的必要性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事务繁杂,涉及国家外交、公安、教育等方针政策,需要校内外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支持。现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猛,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留管人员”)承担的管理工作面广量大,因此,需要清晰地认识做好留管人员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一)发展的规律性

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提出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工作方针,确定扩大规模是首要任务,优化结构是迫切要求,规范管理是重要保证,保证质量是发展关键。可以说,“十六字方针”蕴含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律性。扩大规模是招生工作的主要内容,留管人员在想方设法开辟了招生渠道并成功招来留学生之后,必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招生渠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更多的优秀生源,即优化结构。目前,部分院校存在招生渠道少、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校留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势必要求强化管理,管理的内容需要完善,方式需要改进。在发展初期,有些院校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招来留学生却留不住学生或者在校留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现象突出。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抓好留学生的教育大有学问,留管人员既需要了解生源国的国情、教育领域的基本情况,又肩负着介绍中国国情、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是抓好教育的必要前提。必要的培训会促使留管人员较全面地认识这些任务,并对完成任务更有信心。

(二)管理的复杂性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其管理工作包括招生与注册、体检与保险、校内外住宿、居留证件办理、社会管理、学生社团管理和制订奖惩措施等。相当多的工作事项环环相扣,管理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并具有复杂性。目前,多数院校的留管人员通过各种合适的途径招收留学生,按一定的条件或标准为留学生安排住宿,然后带领他们去体检、办理居留证件,校内的各项事务包括缴费、办理学生证和图书证、介绍校情和管理制度等也是由留管人员逐项完成的。整个工作流程中某一项没有做好将会影响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全面的培训或专题的研讨会可让留管人员理清工作脉络,掌握工作程序,化繁为简,逐项落实。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上级部门政策时有调整,需要坚持原则性。譬如在招生工作方面,留管人员必须牢记一些特殊要求,要按照政策选择生源国,忌盲目招生。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风俗爱好等不尽相同,留管人员需要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较好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复杂的工作中掌握主动权。

(三)队伍的稳定性

留学生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素质全面的管理队伍。留学生管理的规范化也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2013年底,全国来华留学生规模逾35万。按教育部提出的到2020年达50万人次的目标,留学生教育工作仍大有可为。那么,不管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从某个学校人员配置看,留学生管理队伍均需要相对稳定。据笔者了解,各个院校都在争取一块“蛋糕”,每年均有新的院校加入开展留学生教育的行列,部分院校人员配置并不到位,所安排的留管人员需要一定的培训,这是显而易见。另外,部分院校的学历留学生教育开办时间短,随着管理内容的增多和工作力度的加强,需不断扩充管理队伍,而新的留管人员对新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要求了解并不全面,因此对他们的培训不可或缺。譬如,院校每年12月10日前需要在全国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数据,没经过培训的留管人员对系统的结构和数据的上报就会感到困难。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对工作有所了解,有了了解才会肯干,肯干才能发展,有了发展才能促使队伍相对稳定。

二、培训的途径

当前,国家制定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政策,各省政府实施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各个院校也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教育的接受者是留学生,实施者是教师,包括留管人员。因此,培训的组织者可以从上而下,上下结合开展形式不一的各类培训。

(一)教育部组织培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留学中国计划》,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暂行办法》。该办法中的培训包括基本技能培训、综合提升培训和专项培训(区域来华留学工作专项培训)。教育部计划的培训一般组织周密,安排有序,理论性和政策性强,主旨讲话内容新颖,富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但该类培训的举办时间和次数有限,讲解内容不可能涉及所有具体方面,需要其他单位举办或组织培训加以补充。

(二)省内或各省之间联合组织培训

为推动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各省推出了留学该省的计划。计划的付诸实施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做好人员配置。人员配置到位后,最重要的是使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路、措施、业务技能等到位。因此,各省教育部门需要制订计划举办培训或者委托有关机构对留管队伍分层分类组织一定的培训。几个相邻的省份也可联合举办有关培训。一般来讲,省内新招留学生的院校面临的问题和现象类似,留学生教育发展较好的院校可派出经验丰富的留管干部作为主讲人全面讲解管理事务,或分专题安排几名教师讲解。在某一区域的院校可以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会协调组织一定的培训,学习了解本区域留学生教育的优势和挑战,相互交流借鉴管理经验。该类培训组织相对容易,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三)学校组织培训

随着在校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涉及的专业与层次增多,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会随之改变,参与留学生管理的人员也会随之增多。新的留管人员承担繁杂的日常工作,短时间内一一安排外出参加培训存在困难。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内组织小范围的培训,培训对象为新配置的留管人员,讲解教师可以是从其他院校邀请的多年从事留管工作的专家,也可以是校内工作经验丰富的留管干部。这样的培训,时间和场地安排容易,可以针对岗位职责或者某一个工作任务开展。此外,学校每年可派出留管人员到留学生管理先进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先进院校的管理经验。学校组织的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灵活性。

(四)自我学习

各类留学生管理工作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留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综合知识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等,而自我学习机制能更直接、更有效地保障留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文提到,留管工作事务繁杂,各类培训不可能一一覆盖所有工作内容,培训的时间和次数总会有限,因此,留管人员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需要自我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涉外法律法规、教育规章制度、招生注册、教学管理、出入境管理、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工作技巧。自我学习不仅是时代和事业的要求,也是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通过自我学习,留管人员才能成为通晓国际化交易规则、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创新型、专业化的留管队伍人员。相对于其他培训,自我学习是随时随地并贯穿终身的。

[1] 李徽昭,孙茜.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地方文化驱动[J].教育观察,2013(19).

[2] 余承海,程晋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特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5):120.

[3] 范群. 长株潭地区留学生教育竞争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6.

[4] 刘芳.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3(19).

猜你喜欢

留学生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