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施问题探讨

2014-04-17陈柏兰

教育观察 2014年19期
关键词:创造力幼儿教师美术

陈柏兰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系,江苏盐城,224005)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的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美术、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美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美术的重视和科学引导,有利于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投入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各大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暴涨,引起了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幼儿教师的反思。

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对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的冲击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发现传统课程模式中的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修补更正,才能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

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从专业的艺术学院或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毕业的学生。这样的教师缺少专业的幼儿美术心理知识和从事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这样就无法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格美术能力的幼儿教师,也就是说,它培养出来的是一名教师而不是一位艺术家,它对学生专业美术要求并不高。但是,教师的学前教育方面的非专业性和美术方面的专业性,导致他们更加偏重于专业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并没有较好的美术基础,一味地强调美术的专业性还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由于教师并未专门接触过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知识,他们只能按照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学生。

接下来,我们对比专业艺术院校的美术课程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艺术学院的美术课程分科较细,包括油画、平面设计、水墨画、雕塑、水彩画、版画、室内设计等,学生在专业分流后,学习的内容都比较专一,知识面较窄。学前教育的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手工、图案、美术欣赏、绘画四门课程,学习内容多样,知识面宽。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专业的美术技能以外,还要有其他方面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如果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教导,那么他们在以后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

(二)缺少与时俱进的专业美术教材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专业美术教材使用的是199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材,包括《手工》《绘画》《图案》《美术鉴赏》四本书。虽然其内容比较连贯,逻辑性和系统性强,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年份较早,距现在已有15年,教材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美术的要求,也无法有效达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手工》《绘画》《图案》的内容过多,专业性要求比较多,难度较高,课程安排不合理,这使得没有美术专业基础的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比较困难,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其次,《美术鉴赏》内容比较单一,理论知识方面缺少对现代媒体和优秀幼儿美术作品的展示与介绍,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虽然有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了自己的教材,但是大部分参加开发教材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学前教育某些专业的教师,这就使得自主开发的教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分散性。

(三)缺少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当下就读于不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除了四年制本科生以外,主要是以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和以高中为起点的三年制大专生,学生之间的年龄、知识接受力、喜好偏向、知识水平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所用的教材却是一样的,评价标准是一样的,最后要求他们达到的专业理论水平也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专业美术的评价体系。专业美术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美术学了什么、怎么学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效果。但是现在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没有建立这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专业要求不明确,最后的评价标准却无差异,这影响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拓展和学生专业偏向的选择。部分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不够完善,对美术课程的评价多局限于课堂的纪律、教室的卫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掘,忽视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目标是个人、组织、社会的行为导向,是达到某个期望值或成果的前提。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明确的行为。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合格美术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幼儿时代是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蒙时代,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教室布置、玩具和教学器具的选择时,站在幼儿的角度,以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为基础,选择幼儿喜欢的美术形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具有良好美术素养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引领幼儿放飞想象力和激发创造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良好的审美情感。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就无法担此大任。美术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等,它强调的不是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而是美术文化的魅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现在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课时安排是一周两节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结构素描教学和描绘儿童玩具、各种生活用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线条感知能力和素描造型能力;还可以通过色彩教学和对装饰色彩的强调,比如欣赏漂亮的时尚装饰品,让学生多了解和感受美丽的色彩搭配,提高学生鉴赏色彩搭配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绘画形式多种多样,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绘画种类不断增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应当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不断创新美术实践,迅速适应幼

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注重实践教学

应该将美术课程教学与幼儿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美术课程教学是为了培育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幼儿教师,如果美术课程教学无法与幼儿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就失去了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意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一些如《幼儿园宣传版面设计》《创新幼儿舞台美术》《变废为宝——废旧物在幼儿园中的创新与应用》等和幼儿园实际开设的课程有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知识和进行角色定位。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还应当不断地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美术课程的内涵,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45-46.

[2] 沈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2009(14):102-103.

[3] 赵奎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3(3):88-89.

猜你喜欢

创造力幼儿教师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创意美术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