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2014-04-15许如东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椎板硬膜椎管

许如东

(射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4300)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许如东

(射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4300)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策略,以提高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病变部位:硬膜外肿瘤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3例。43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33例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10例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病理类型与MRI诊断一致35例(81.4%),平均随访2年,按JOA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可在维持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肿瘤,手术中应注意对脊柱稳定性的保护。

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全椎板切除术;胸腔内肿瘤切除术;脊柱内固定术;核磁共振检查

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可对脊髓或脊神经产生压迫,导致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随着现代影像手段及显微手术的应用,椎管内肿瘤的诊治已有很大提高和改善[1]。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各类椎管内肿瘤43例行显微手术,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评价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椎管内肿瘤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岁。病程1周~15年,平均6个月。病变部位:颈段10例,胸段17例,腰段14例,骶段2例;肿瘤位于硬膜外10例,硬膜下33例。临床表现:(1)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本组疼痛35例(81.4%),主要表现为根性疼痛,少数表现为病变节段分布区的胀痛或束带感。(2)感觉障碍:25例(58.1%),表现为感觉平面以下或节段性感觉过敏、减退或束带感。(3)运动障碍:20例(46.5%),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出现肌无力、跛行,严重者完全瘫痪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括约肌功能障碍:9例(20.9%),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便秘或大便失禁等,多见于病程较长或腰骶段病变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MRI检查,均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T1、T2序列检查,其中38例同时行Gd-DTPA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根据需要行脂肪抑制序列。1.2 方法 均采用后方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行全椎板切除术33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双侧椎旁肌肉,咬除棘突及双侧椎板,其椎板切除的范围以暴露出肿瘤上下极为度,其中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2例。胸椎沟通性神经鞘瘤因胸腔部分肿瘤较大,分期行胸腔内肿瘤切除术2例。行半椎板术10例:仅分离单侧椎旁肌肉,保留棘突及棘间韧带,咬除一侧椎板,外侧保留小关节突。依据肿瘤大小及其同周围组织粘连程度,选用整块或分块切除的策略。肿瘤切除后关闭硬膜,严密缝合肌肉、筋膜及皮肤各层,常规放置引流。

2 结 果

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病理结果: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19例,脊膜瘤16例,脂肪瘤、转移瘤、血管瘤各2例,蛛网膜囊肿、肠源性囊肿各1例,病理类型与术前MRI定性诊断一致35例,诊断符合率81.4%。平均随访2年,肿瘤复发5例,死亡1例为转移癌。按JOA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症状完全缓解2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椎管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2]。按照肿瘤的生长部位可将其分成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膜外3种,本组病例以髓外硬膜下肿瘤为主。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最多见。患者往往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首先表现为疼痛,随后出现神经根症状,最后则会出现进展性的脊髓压迫症状,脊髓压迫症状在双侧症状出现前常首先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这个临床过程相对缓慢,但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症状恶化,这同肿瘤出血或脊髓血管受压有关。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是目前椎管内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不同类型肿瘤在MRI中往往有不同影像学表现,因此MRI常可提供一定定性诊断。如神经鞘瘤常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病变常有囊性变,囊变区无强化,其可穿破硬脊膜到脊膜外或通过椎间孔到椎管外,造成椎间孔扩大和相邻骨破坏。脊膜瘤则表现为信号均匀的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且多数患者可见“脑膜尾征”。结合磁共振T1、T2加权像分析,应用增强和脂肪抑制等手段,本组术前MRI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有35例,定性诊断正确率达81.4%。

2.2 显微手术治疗 椎管内肿瘤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在不加重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多位于脊髓后方或后侧方,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即可完成[3]。肿瘤切除过程中蛛网膜层对保护脊髓功能非常重要,切除肿瘤时应切除受累神经鞘膜,而不是切除整根神经,同时应注意完全切除肿瘤包膜。若神经鞘瘤向硬膜外扩展,则应先切除硬膜下肿瘤再切除硬膜外部分。多数脊膜瘤包膜良好,同脊髓界面清晰,但少数脊膜瘤可与脊髓粘连甚至侵犯软膜。对于该类肿瘤则需锐性分离其与脊髓的界面,此时肿瘤也常常无法获得全切[4]。向腹侧生长的肿瘤暴露困难时可剪断相应节段齿状韧带,轻度旋转牵拉脊髓后再切除肿瘤。

3.3 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传统全椎板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棘突、椎板及相连接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等重要结构被切除,会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5]。在一些高风险患者中,全椎板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率甚至高达100%[6]。因此对于椎管内肿瘤,除了尽可能切除肿瘤外,尚需评估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这同样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半椎板术减少对脊柱后柱结构的切除,保护对侧的后柱结构及对侧的椎旁肌肉,常被认为可较好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这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7-8]。半椎板术可用于肿瘤偏向一侧生长的髓外肿瘤,也用于一些良性、边界清楚、血供不丰富的髓内肿瘤[9]。本组10例患者采用半椎板术,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脊柱畸形。我们在临床对一些有脊柱不稳高风险的全椎板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同期脊柱融合术。这些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椎板切除个数、小关节切除程度等。Sciubba 等[10]也认为对切除椎板≥3个,且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最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在全椎板术后,常规使用颈托或颈胸托、胸围、腰围等外固定支具来预防脊柱畸形的发生,建议患者术后使用外固定支具3个月。

[1]李家伟,韩平.椎管内肿瘤55例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10):1130-1131.

[2]刘洪泉,杜秀玉,王立忠,等.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1):502-504.

[3]罗宗晚,黄红星,刘坤,等.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342-343,384.

[4]Caroli E,Acqui M,Roperto R,et al.Spinal en plaque meningiomas:A contemporary experience[J].Neurosurgery,2004,55(6):1275-1279.

[5]Yao KC,Mcgirt MJ,Chaichana KL,et al.Risk factors for progressive spinaldeformity following resection of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in children:an analysis of 161 consecutive cases[J].J Neurosurg,2007,107(6 Suppl):463-468.

[6]de Jonge T,Slullitel H,Dubousset J,et al.Late-onset spinal deformities in children treated by laminectomy and radiation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urs[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5,14(8):765-771.

[7]Yasargil MG,Tranmer BI,Adamson TE,et al.Unilateral partial hemi-lamin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extra-and intramedullary tumours and AVMs[J].Adv Tech Stand Neurosurg,1991,18:113-132.

[8]Naganawa T,Miyamoto K,Hosoe H,et al.Hemilaminectomy for removal of extramedullary or extradural spinal cord tumors:medium to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J].Yonsei Med J,2011,52(1):121-129.

[9]王跃龙,黄思庆.不同术式切除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3):313-315.

[10]Sciubba DM,Chaichana KL,Woodworth GF,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instability requiring fusion after cervical laminectomy for intradural tumor resection[J].J Neurosurg Spine,2008,8(5):413-419.

R739.4

B

2014-09-16

1006-2440(2014)06-0703-02

猜你喜欢

椎板硬膜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