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型人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2014-04-15崔海东林俊安吕书军秦延昆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人格意义

崔海东,林俊安,洪 晔,吕书军,秦延昆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1骨科;2神经内科,江苏226600)

D型人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崔海东1,林俊安1,洪 晔1,吕书军1,秦延昆2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1骨科;2神经内科,江苏226600)

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分为D型人格组与非D型人格组。术前术后采用日本改良JOA评分表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前JOA评分D型人格组为4.54±3.2分,非D型人格组为7.2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D型人格组为15.62±4.01分,非D型人格组为19.54±4.25分,D型人格组术后疗效改善率(62.73%)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8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型人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改善率低于非D型人格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必要心理干预有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D型人格;抑郁症状;心理干预;术后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发抑郁情绪发生率约38.4%[1],是术后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对患者自身人格因素所导致的术后疗效差异,目前研究报道不多。2007年6月—2012年12月,选择我院骨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依据D型人格量表(DS14)分为D型人格组11例,非D型人格组29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入组标准:年龄18周岁以上,不限性别,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者。手术方式均为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均进行充分神经根减压,均未发生神经及关节损伤。手术实施者为同一科室,同一组医师。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2)有精神障碍者。(3)不能独立完成评分表调查者。依据D型人格量表(DS14)将入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40例分为D型人格组11例,非D型人格组29例。

1.2 方法 (1)分组标准:采用荷兰学者Denollet编写的D型人格量表(typeD personality scale,DS14)对入选患者分为D型人格组与非D型人格组。评分标准采用“完全不符合(0分)”到“完全符合(4分)”的5点记分法,其中第1,3条目为反向记分题。D型人格的确定标准以10分作为分界点。(2)疗效评价:根据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进行术前术后疗效评价。计分标准:(1)主观症状(9分):下腰背痛0~3分,腿痛兼(或)麻木0~3分,步态0~3分。(2)客观症状(6分):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0~2分,感觉障碍0~2分,运动障碍0~2分。(3)日常生活工作能力(14分):平卧翻身0~2分,站立0~2分,洗漱0~2分,向前俯身0~2分,坐(约1h)0~2分,举或手持重物0~2分,步行0~2分。(4)膀胱功能:(-6~ 0)分。总分29分,分数越低说明病情越严重,采用VAS评分表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率,术前术后疗效改善率=[(术后分值-术前分值)/术前分值]× 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ˉ±s)表示,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先矫正后再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前JOA评分D型人格组11例为4.54±3.2分,非D型人格组29例为7.2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D型人格组为15.62±4.01分,非D型人格组为19.54±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人格组术后疗效改善率(62.73%)明显低于非 D型人格组(8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我国人群的平均患病率8%~25%,其中有10%~20%经保守治疗无效而需手术治疗[2],但常有10%~46%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或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统称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3]。诸如椎间盘炎、神经根水肿、血肿刺激、减压不彻底等是可能存在的原因,但无法对一些术后遗留严重腰腿痛症状做出合理解释。目前疼痛研究表明,伤害性刺激与疼痛之间并非简单的应答关系,刺激强度与疼痛强度并不一致。疼痛也可源自非伤害性刺激,这些现象表明疼痛与心理过程也有密切关系。两者之间关系有以下几种学说[4-5]:疼痛—抑郁,疼痛—中介因素—抑郁,疼痛—共同的致病基础—抑郁,抑郁—疼痛,疼痛—抑郁—更多疼痛。以往研究多注重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测量及评价,而对患者自身人格因素与疗效之间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人格分析,发现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患者在术前JOA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型人格术后改善率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D型人格患者手术效果较差,即D型人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不利因素。Leoy等[6]研究D型人格同患者健康和情绪状态的关系,初步发现D型人格可能会恶化健康状况、加重抑郁症状、破坏情绪状况,这也符合D型人格特点。D型人格的人突出的表现是看待问题很悲观,他们也很容易看到社会中的负面信息,所以总是会体验到挫败感。因此认为人格因素是解释个体预后差异的重要因素。

术前对患者进行人格评定是有意义和有必要的。对D型人格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心理干预,术前向患者交代病情及手术计划。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目的是为了解除局部神经受压,改善临床症状。但可能遗留部分神经受损功能不能恢复,或者部分神经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但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术后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达到预期目标,手术效果理论上应该很好。提升患者术后恢复信心,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术后症状改善率。

[1]王欢,顾海伦,段景柱,等.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137-1139.

[2]Maniadakis N,Gray A.The economic burden of back pain in the UK[J].Pain,2000,84(1):95-103.

[3]赵凤东,范顺武,Dolan P,等.腰椎终板骨折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132-1135. [4]Sherman JJ,Leresche L,Huggins?KH,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somatization and depression to experimental pain response in women with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J].Psychosom Med,2004,66(6):852-860.

[5]Kohlboeck G,Greimel KV,Piotrowski WP,et al.Prognosis of multifactorial outcome in lumbar discectomy: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investigating patients with disc prolapse [J].Clin J Pain,2004,20(6):455-461.

[6]Levy HI,Hascom B,Boden SD.Three-guestion depression screener used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and spinal stenosis[J].Spine(Phila Pa 1976),2002,27(11):1232-1237.

R681.5+3

B

2014-10-21

1006-2440(2014)06-0680-02

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S10949)。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人格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有意义的一天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生之意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