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中国地热开发利用第一品牌

2014-04-13徐晓峰

中国石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星热泵余热

□ 本刊记者 徐晓峰

中国石化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走资源型、绿色低碳差异化发展之路。

□ 2013年5月10日,河南油田与新星公司合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建设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一个地热利用项目——下二门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工程奠基开工。吴波 夏廷仪 摄

如同珍惜油气资源一样,中国石化采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地热水从200米~3000米深处开采出来,采用先进工艺,取热不取水,把换热后的地热水回注到地下,形成可持续开采的良性循环。

取热不取水,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周树砧是河南油田下二门联合站的一名普通员工。工作30年来,他还是头一次不用通过天然气加热锅炉,而是用油田污水余热来提高原油外输和掺水的温度。

新年伊始,河南油田下二门联合站加热外输原油和掺水的天然气锅炉全部停运,它们的职能改由新星公司设计的蓄能式热泵系统承担,日替代天然气9000立方米。

□ 下二门余热项目中两个2000立方米蓄能罐。吴波 夏廷仪 摄

河南油田与新星公司合作的下二门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立项投资的首个油田余热高效利用项目。

“下二门联合站处理后的污水温度为44℃,经过热泵系统处理后降至36℃,热泵系统收集污水余热的热负荷相当于1万立方米天然气的锅炉供热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原油集输和掺水的热量需要。”新星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此外,整个供热系统采用闭式热水循环设计,回注到地层的污水不会污染油藏,做到“只取热不取水”,真正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该项目利用高效节能的蓄能式热泵系统替代下二门联合站4台天然气加热炉,年可节约天然气480万立方米,节能量折合标准煤2651吨,减排二氧化碳7159吨。”新星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中国石化拥有大量的油区地热、余热、废弃井等热资源,各油田物业总面积达6066万平方米;供暖年消耗折合标准煤90万吨,东部老油田年回注水量3.68亿立方米,年可利用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万吨。

积极探索利用地热资源

早在1998年,中国石化就进入地热领域进行探索。胜利油田在芙蓉社区等生活基地开展地热供暖,在纯梁、胜北、胜南等地进行了采油污水余热供暖的尝试。中原油田有地热井2口,1口用于招待所洗浴和供热补水,1口位于兰考基地内用于矿泉水制取、温泉宾馆洗浴。河南油田在稠油联合站和新庄油区开展污水处理回用项目,与新星公司合作的下二门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项目已实施。江苏油田开发高邮凹陷地热资源为真武生活小区等地供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从2006年开始,新星公司规模化开发地热资源。经过6年的发展,该公司在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四川等9个省开发地热供暖项目,到2012年底,拥有地热井91口,供暖能力1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25%。该公司与吉布提共和国签署《地热资源合作框架协议》,在吉国开发地热发电业务,前期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在深浅层地热能利用和技术配套方面,该公司走在国内前列,形成了资源评价选区、钻井成井工艺、泵站及管网建设、节能集输、热能梯级利用、热泵等配套技术,并在地热尾水回灌和处理、地热水中矿物质提取、中低温地热发电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新星公司在陕西咸阳建设的“咸阳地热城”和以地热医疗保健应用系统为主的温泉疗养中心,集成展示了地板辐射采暖、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氦气提浓、地热尾水净化处理等地热开发利用系统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地热开发技术利用试验及示范基地。河北雄县地热开发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下属控股公司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其合作开发模式塑造了市场运作和政企合作的范例。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新星公司建立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相关筹备工作正积极推进。

建立地热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地热资源是指可经济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常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埋深在200米~3000米。据国土资源部2011年统计,全国主要盆地常规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煤8530亿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折合标煤95亿吨/年,超过3000米的增强型地热资源量巨大。

地热能,特别是浅层地热能开发,现在已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显示,计划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

□ 工作人员认真观察表盘上的数据变化,保证高温离心式热泵正常运转。吴波 夏廷仪 摄

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石化在地热领域的发展,将走资源型、绿色低碳差异化发展之路,最终形成 “中国石化内部市场以供暖伴热发电为主,西南地区以地热供暖发电为主,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供暖为主,大中城市以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地热制冷发电为主,东非及东南亚以高温地热发电为主”的市场格局。

近日,集团公司出台《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地热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研发与综合利用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地热开发利用第一品牌,到2030年,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1700兆瓦以上,供暖、制冷面积5亿平方米,年余热利用能力40万吨标煤,预计实现碳减排4.2亿吨。

《意见》明确,要充分依托集团公司现有力量,按照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突出管控和技术引领、多种运营方式并存的精干高效商业运作模式,建立以新星公司为主体,集团公司总部统筹,事业部、专业公司、研究院、企业协同的地热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清洁能源的全产业链梯次运营,将新星公司逐步培育为依托资本市场发展的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专业化公司。

猜你喜欢

新星热泵余热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作文新星,即将闪亮登场
燃气机热泵与电驱动热泵技术经济性实测对比
开式吸收热泵余热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浅析
铜冶炼多段余热三级叠加高效利用实践
黄梅新星 江李汇
黄梅新星 甘淑燕
黄梅新星 王文华
关心下一代 余热写春秋
吸附热泵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