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2014-04-13吴万荣黄敏清

中国石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石脑油火炬效益

□ 本刊记者 吴万荣 黄敏清

□ 2013年8月22日,广州石化生产的首批1.1万吨欧5柴油正式装船,销往香港、澳门市场,标志着广州石化在进军高端油品市场方面实现新突破。黄敏清 摄

广州石化全面实施“周优化、旬分析、月总结”制度,2013年累计实施优化方案169个,创效5.22亿元。

“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优化潜力和可能,要树立优化工作无止境的理念,建立全流程优化组织体系,在继续发挥‘周优化、旬分析、月总结’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日平衡’。”在总结2013年优化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广州石化总经理陈坚对新一年的优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013年,广州石化全面实施“周优化、旬分析、月总结”的生产经营决策机制,每周召开优化会,加强优化统筹,引导实施生产优化;每旬召开生产经营例会,对比分析技术经济指标与预算进度,及时发现异常,提出改进措施;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认真总结分析优化过程中的不足,固化好的经验做法,逐步提升经营决策水平和增产创效能力。通过抓原料优化、生产装置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系统优化等工作,将优化创效工作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全年累计实施优化方案169个,创效5.22亿元。

从源头入手做好原料优化

广州石化计划经营部部长林雪原有一个“95%先生”的称号,是因为计划经营部负责的原油采购工作占了炼油总成本的95%左右。为做好原油采购优化工作,广州石化综合利用优化软件,加强动态测算和调整,通过对各种原油的保本桶价及保本吨价测算,并与实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按吨价差异做出性价比排序,为原油采购提供依据。每周对59种常规油种进行性价比排序,增加对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的原油采购。通过合理配置高、低硫和轻、重原油,优化计价分布,降低采购成本,全年实现降本增效1.24亿元,通过优化原油采购计价分布实现纸货盈利2514万美元。

2013年,因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市场行情总体持续低迷,乙烯生产面临极大的效益压力。为牵住乙烯装置原料结构优化这个“牛鼻子”,广州石化成立乙烯原料优化攻关小组,不断优化原料配置,充分挖掘装置潜能,在裂解原料的选择上,首选性价比高的加氢尾油作为主要原料,让裂解装置改“吃”炼油“边角料”;以效益为导向,调整裂解炉投料模式,不断减少石脑油投料比例。通过不断摸索,乙烯装置从纯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模式,逐步形成包括石脑油、轻质石脑油、加氢尾油、拔头油、轻烃(丙丁烷)等多种原料在内的裂解炉运行新模式,有效降低乙烯原料成本。2013年石脑油投料比例比上年降低38个百分点,还原后吨乙烯成本比预算降低167元/吨,乙烯原料优化降本达到8744万元;投用尾油12.80万吨,增效2209万元;适时外采蜡油6.1万吨,弥补了石脑油的不足,创效2000多万元。

优化装置运行打开生产“死结”

去年5~6月,该公司炼油Ⅱ系列装置大修期间,重整(二)装置即使最低负荷生产,产氢都远远大于耗氢,氢气严重富余。为确保重整(二)装置正常生产,有人建议将氢气放火炬燃烧,但这样做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怎么办?

关键时刻,装置优化帮了大忙。优化人员利用“降重整二反应温度”和“拔头油切至重整料与重整戊烷油打循环至重整进料”相结合的办法,根据RSIM模型模拟超低负荷生产的操作参数,指导生产,实现了炼油Ⅱ系列装置大修期间重整(二)装置的超低负荷运行,装置产氢量下降到难以置信的1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正常生产时产氢量为4.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既确保了装置的正常生产,又解决了氢气富余的问题,生产“死结”被打开。

一段加氢后的化工裂解汽油既做不了重整原料和芳烃提抽原料,也做不了汽油调和组分,部分技术人员建议按不合格汽油低价出售,但这样做势必造成效益流失。为留住每一分效益,优化人员通过RSIM模型模拟操作参数,将化工裂解汽油先送加氢(一)B装置加工达到芳烃抽提原料的掺炼要求,再送至芳烃抽提一装置掺炼,回收苯和甲苯,既解决了生产难题,又提升了装置的效益。

优化产品结构增产高价值产品

广州石化混合C5的年产量高达25万吨,进入2013年,C5产品市场价格低迷,比石脑油每吨低400元。如何提高混合C5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公司上下的热点问题。

广州石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闲置的1号气分装置,精制分离混合C5生产发泡剂产品出售,既解决混合C5的出路,又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总体思路。2013年1月30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投资80万元,用时20多天,就在集团公司内首次成功利用闲置的气分装置加工混合C5生产发泡剂,不仅避免了每年上亿元的效益流失,还提升了轻质C5的附加值,2013年增创效益近3000万元。

在去年炼油Ⅱ系列装置大修期间,炼油Ⅰ系列装置维持生产,柴油总产量远大于总加氢能力,给高标号油品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为提升大修期间广州石化的高价值产品产量,优化人员召开了5次优化会,根据不同条件进行了9次模拟测算,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在大修期间通过优化成功增产航煤3.91万吨、高标号柴油5.95万吨,累计增效2870万元。

□ 操作人员在现场讨论裂解炉优化方案。黄敏清 摄

他们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找准市场节拍,增产高标号汽油、航煤等高附加值产品,降低重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全年97号汽油产量比上年增加13.16%;增产树脂专用料和新产品,合成树脂吨产品毛利在集团公司11家炼化企业中排名前三。

该公司还通过装置优化,提前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成功生产国5汽油及国4柴油,开发生产了98号高标准清洁汽油。

系统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们锅炉用什么作为燃料,效益说了算。”动力事业部动力二站主任何冰流说。动力事业部有热电站两座,其中动力一站煤粉炉4台,动力二站CFB(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日常采用燃料和运行方式的选择,都要参照市场煤焦价格,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来动态调整。

“动力二站两台CFB锅炉原设计是以烧焦为主,为提升其‘肠胃’的适应性,我们对锅炉进行喷涂防磨保护和加装防磨梁等技术改造,使两台CFB锅炉吃‘杂粮’的能力大大提升,为动力燃料系统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动力事业部动力二站技术组组长蒋利伟说。

2013年,煤炭市场价格处于低位,按照相同热值价格折算,动力CFB锅炉掺烧煤的效益明显,广州石化通过系统优化,不断提高CFB锅炉的掺煤比例:在锅炉负荷安排方面,通过提高动力一站煤粉炉负荷、降低动力二站CFB锅炉负荷来减少石油焦用量;充分利用CFB锅炉能吃“五谷杂粮”的特点,让CFB锅炉尽量多用性价比高的燃料。通过加强燃料结构优化,合理搭配煤焦比,共节约燃料费用1744万元。

根据广东省企业用电实行错峰电价,峰、平、谷电价差异较大的特点,广州石化根据自身实际,实施“错峰进电”,在低谷时段通过降低发电机组负荷,增加从电网的进电量;在峰、平时段增加自发电量,尽量不外购电或少外购电,有效降低了动力成本。

此外,广州石化加强系统优化,做好氢气、瓦斯和蒸汽平衡。对低压瓦斯实施定量排放管理,生产日报每天对各装置火炬排放量进行监控。对因火炬排放超标引起火炬点燃,按照事故、事件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同时通过加强火炬压缩机的特护,确保火炬压缩机稳定运行,提高火炬的回收能力,最大限度回收瓦斯气,2013年全年火炬点火时间比上年再次缩短。

猜你喜欢

石脑油火炬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接过火炬高举起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
《火炬》照我绘“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