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创新探讨

2014-04-11赵善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院校

赵善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江苏无锡 214123)

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创新探讨

赵善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江苏无锡 214123)

高职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基地教学设施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快,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开始投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呈现主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基地共享化、利益多级化趋势,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科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高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在职业教育中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实训、实验场所,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基本硬件资源,是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学导师、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涵盖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教学竞赛承办、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能培训、双师队伍培养、高新技术推广、对外增值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1-2]。

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显著特征

1.1 协同性高

高职院校承载着为区域经济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两者之间表现为一种高度协同关系。因此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与着力点,紧贴地方经济发展拳头产业,按产业群或技术应用需求,综合、系统、全面规划布局和建设。同时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设置,做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相协调、实训基地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协调,内化实训基地能力,丰富实训基地内涵,发挥为区域培养紧缺人才、为地方建设服务的辐射功能。

1.2 仿真性强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当借鉴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实训基地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通过仪器设备、模型、计算机虚拟技术以及场地、环境的布置,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和职业氛围,让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通过工作研究、工业设计、模拟生产、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质量为王、团结协作、竞争创新等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3]。

1.3 开放性好

实训基地应在校际、校企、校行之间实现合理共享,避免各自为政的分割状态。在实训基地资金筹集上做到互补、互助、统筹、共建,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打造高职院校公共服务平台。在实训基地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备社会开放性,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信息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学习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能人才交流、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面向学生、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开放局面,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基地的多元化功能[4]。

2 高职院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模式

高职院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模式[4-5],可按实训基地资源主体和实训基地教学运作模式[6]划分。

2.1 按实训基地资源主体划分

(1)公司运作模拟模式。可以模拟公司运作,组建企业经营沙盘演练实训基地,创设全真职业情境教学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学中,授课教师转化为指导师傅,课堂语言转化为企业工作语言,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教学课堂转化为全真职场,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职业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校中厂”模式,即引进企业生产订单,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序,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在学校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厂中校”模式,即是将部分对口班级放到合作企业,设专门的岗位供学生轮流上岗,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全程进行辅导。这种实训基地,集教学、实习、实训、培训于一体,实现了实训过程和生产过程合一、学生和员工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的“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实训教学与生产环境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共建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即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具有多功能性和高开放性,集教学实训、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面向学生、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放,促进学校、企业、行业、科研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2 按实训基地教学运作划分

(1)半工半读模式。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学生先在校学习理论,然后到企业进行实训,实现了把教学从封闭的学校向开放的社会、从学校课堂向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操作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向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转变。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职业训练,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增长工作经验,提升社会融入能力,大大降低了毕业后的失业风险。

(2)“冠名”模式。企业将设施设备投入学校,成立企业冠名实训基地,组建企业冠名班。实训基地实行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管理运行模式,由双方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参与实训教学指导。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学校建设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环境的无缝对接,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4]。

(3)“订单式”模式。“订单式”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作为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对就业市场和区域经济需求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以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3 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创新途径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重构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实施办法、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良好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实训基地各方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3.1 管理制度创新

(1)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的创新,离不开政府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要保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序高效地开展,政府须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规范学校、企业等利益主体在共建实训基地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对各投资主体从资金投入、责任履行、利益分配诸多方面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完善合作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减免和优惠的税收激励性政策与措施,引导与激发企业参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政府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中还要发挥监督和协调的管理作用,制定监督和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条款,负责实训基地建设中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促使各方形成实训基地建设合力。

(2)成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工作委员会。高职院校共享实训基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成立协调和管理实训基地工作委员会并赋予和保障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改变实训基地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现实需要。

第一,委员会成员领导层由教育厅有关领导、参加共享实训基地的职业院校分管领导组成,下设秘书处,由各高职院校教务处长担任秘书长。秘书处每年由各成员单位轮流担任。

第二,制定与完善促进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起草审议“共享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组织和指导高职院校共享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使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第三,对参加共享实训基地的职业院校及专业设置情况实施调研,摸清院校家底,同时调研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明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依托相关院校和企业,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实训教材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与制订工作,为提升参与建设高职院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助一臂之力。

第四,讨论、协调并裁决共享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出现的重大问题,维护实训基地有效运转,并做好新成员的吸收工作。

第五,做好高职院校共享实训基地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各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7]。

3.2 资金投入模式创新

共享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应从资金投入模式进行综合考虑[8]。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政府主导投入建设模式。主要指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它是一种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开放,也可以为地方企业使用,还可以承担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功能。

(2)企业为主的建设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很大,仅仅依靠学校投入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只有通过为企业定向培养、为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与企业共建,才能建设技术先进、标准高超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企业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员工、技术支持、专利服务等,学院得到企业、社会捐赠的实验实训设备。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课程设置、实训指导书编写、理实一体课程开发、企业市场开发、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达到互利双赢目的。

(3)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面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可以搭建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成的职教集团平台,采取学院负担大部分、政府争取一部分、社会募捐一部分、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的办法,联手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4)股份制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训基地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实行股份制方式,采用市场化运作。

(5)银行贷款建设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还可以采取适度银行贷款建设模式。

(6)委托银行贷款模式。高职院校利用委托银行贷款方式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一方面可以弥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不足、活化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院教职工带来远超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

3.3 管理方法创新

(1)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势在必行。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实际上是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实训基地日常工作的规范依据和标准要求,对实训基地包括人力资源计划与管理、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资产设备采购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实训环境安全与评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内部管理纠正与预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强化实训基地的全过程监控,实施实训基地全过程评价。高职实训基地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使实训工作的规范和程序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9]。

(2)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打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打造,是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发挥功能的必备软件基础,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从企业中选聘或从社会上聘任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有经验、有技术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二是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每年寒暑假组织年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了解企业一线情况、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技能,要求每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不少于60天,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考察,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三是对教师进行实训成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薪酬管理、选拔评优的依据[10]。

(3)学生实训实行校企共管。实训基地学生实行校企共管制度,采用“企业化”、“准员工制”形式进行管理,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检查实训情况,及时解决实训中学生面临的难题。学生实训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根据实训出勤率、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由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学校实训管理教师,对学生实训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通过实训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及职业环境的适应性,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

3.4 协同运行机制创新

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有效途径,实现互利共赢是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离不开政府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更离不开作为主体的学校与企业的参与和支持[11]。

(1)构建有约束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合作后企业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利益保障机制。首先,设立政府奖励基金,对积极参与校企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进行认证并奖励,一方面是对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承担生产、经营、管理的费用与风险的补偿,同时也表明政府的态度,对社会起导引作用,对企业则是一种宣传,对调动其积极性有利、有效。其次,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可量化的实训基地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规定严格的实训基地教学质量评价程序,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评估,对达到一定标准、积极参与校企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实施适度的税收减免和优惠。第三,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高技能优秀人才,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等培养方式,通过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获得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2)构建学校良性、顺畅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学校要依托企业的产品或项目,借助实训基地平台,形成双方的结合点,依托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工学交替,弥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依托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品牌等优势,通过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创造经济效益,培育实训基地“造血”能力。第三,学校要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保证共享性强的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设施,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将实训基地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成为开放性的区域实训基地。

3.5 文化交叉融合创新

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创新,就是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实训基地的有机对接与融合,就是突出实训基地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质,凸现实训基地企业文化的“高职化”特色,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行为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课程文化中,对深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生毕业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2]。

References)

[1]杨冬梅,谢华兴.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73-174.

[2]尚长沛,魏允.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5-16.

[3]何燕,刘国联.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研究及基地建设模式分析[J].大众科技,2011(1):104-105.

[4]王瑶,覃旭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38-41.

[5]陈美丽,张敏.浙江省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商业会计,2013(1):124-126.

[6]蒋国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径济信息,2013(5):292-293.

[7]余名宪.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共享机制述要[J].职教通讯, 2012(24):62-64.

[8]孙杰.区域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0-22.

[9]周天沛,代洪.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63-164.

[10]张志华.试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及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107-109.

[11]纪雯,李超,刘宝学,等.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模式的途径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3(1):216-218.

[12]王士林,张志斌.建设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J].商场现代化,2008(24):317-318.

Discussion on innovation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Shanqing
(Department of Equipment&Assets,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goals.The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base would affect the school-runn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governments,colleges,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have been inve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which presents the trend of subjective diversification,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 base-sharing and beneficial multipolarity.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set of match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G642.44

A

1002-4956(2014)5-0235-04

2013-09-13 修改日期:2013-11-02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开放·交叉·融合——基于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之探讨”(2013JSJG421)

赵善庆(1961—),男,山西襄汾,教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与教育管理.

E-mail:zhaoshanqing@wxic.edu.cn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院校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