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4-04-11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

潘 蕾

(浙江师范大学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2012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十一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14号),决定对“十一五”期间立项建设的50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开展验收工作,要求“以验收促进示范中心加强建设、凝练特色、推广应用”。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对“十一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验收结论进行公示,500个示范中心通过验收,1个示范中心暂缓通过。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后,如何继续加强建设、发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各级领导继续重视示范中心建设

1.1 教育部要制定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2012年3月1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33号),决定面向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建设100个学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12月3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97号),决定面向地方和军队所属高等学校建设120个专业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但对“十一五”期间已经建成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没有文件政策。因此,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出台指导性意见,或者有针对性地立一些项目,资助示范中心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2 教育厅要将国家级示范中心纳入省内示范中心整体建设体系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各省、高校根据教育部的精神,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立项建设了215个省级示范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十二五”期间,各省在继续开展示范中心建设的同时,要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中心一并进行考虑。浙江省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在已有的省级示范中心中遴选100个给予重点建设,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中心作为当然名额进入重点建设行列,给予经费支持,从而保证了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3 学校要一如既往地支持示范中心建设

国家级示范中心作为“国”字号的项目,各高校在申报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立项后的建设更是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通过验收。但对验收通过后应该怎么办思考得较少。示范中心的验收,应该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所以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示范中心建设,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硬件环境条件,以不断适应课程体系优化的新要求;要积极引导示范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保持其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和管理体制、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安全的运行环境及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和鲜明的特色,使示范中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

2 不断强化内涵建设

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优化整合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相结合,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2.1 牢固树立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实现真正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上的突破,最根本的还是理念和观念上的突破,从而带来思路、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突破,才能真正建设满足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1]。

2.2 继续开发全新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

围绕培养目标,整合优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发若干个融多个知识点、多种实验方法、具有自身特色的经典实验项目,加大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比例,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又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2-4]。

(1)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要打通学科、专业,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注重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有意识地利用地方经济社会资源开发课程,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门类,培育若干个特色课程、品牌课程。

(2)适当对接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强化课程的梯度建设,满足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培养的多层次需求。通过外联、内生,着力培育若干有名师、名人领衔,有品位、内涵,有吸引力、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并通过品牌课程群的建设,带动公共实验课程形成集群效应,促进专业实验课程形成联合效应,实现中心课程发展的良性态势。

(3)建立组合式、订餐式课程模式。整合课程为课程包、课程链和课程群,发挥“1+1>2”的集群效应,不断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尝试打通专业、打通文理,利用多方资源形成丰富的、多门类课程。并综合多门课程资源开发生成全新课程,进而形成系列化、模块化及“套餐式”课程形态,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多门课程组合成课程包,实现素养能力个性化、“订餐式”培养。

(4)加大校本教材编写力度。继续探索完善一套符合文科实验教学规律的编写体例与模式,出版能满足学生素养、能力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列实验教材。

2.3 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体验式、技能操作式、应用实践式”等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5]。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主要是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

2.3.1 强化信息平台构建

继续做好网络课程平台建设,逐渐培育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网络文科实验课程;继续加强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形成对实体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支撑;继续做好各类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完善,提升大中心、大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拓展教学网站的功能,逐步建立兄弟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开发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专利技术,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2.3.2 加强虚拟实验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可实现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2013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号),提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充分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2.4 不断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按照“专、兼、聘”相结合的建设思路,通过调整、培训和引进等方式,不断强化实验室队伍建设。

(1)转变观念,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的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方面的作用,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2)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通过采取定编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绩考核等措施,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聘用与考核;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系统、全面的实验队伍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保证实验教学的权重地位;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导力度,让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3)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不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完善实验室人员培训进修计划,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人员外出培训与进修学习,鼓励和支持实验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每年选留优秀毕业的研究生充实实验队伍,并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校内外高水平教师或业内精英从事实验教学工作,选留、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才。

2.5 扎实推进特色化工程

坚持特色发展是示范中心发展的关键所在。对示范中心来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在中心发展中,要坚持特色,注重创新,凸显优势,凝练方向,创建品牌。每个国家级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都凝练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特色的显著程度却各不相同,有的示范中心特色非常明显,但也有的示范中心特色过于通俗,赖以支撑的材料过于单薄,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需进一步强化特色,形成拳头效应、品牌效应。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凝练了3个特色:第一,依据“433”体系,在人文社科研究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中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二,依托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活动,对接第二课堂,提升文科资源的使用效率与集成优势;第三,依托科技馆,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全校的科学素养教育。“十二五”期间,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要形成3个特色优势,坚持以“433体系——素养能力一体化”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公共模块建设为重点,培育和形成若干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在文科人才培养中形成特色优势;以中非商贸实训平台建设为增长点,服务学校非洲研究品牌和国家非洲战略,服务中非商贸人才培养形成特色优势;通过完善精品学生社团进入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3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1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学术交流中提升影响力

要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参加各级各类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交流活动及学术活动,组织到外校参观考察活动;要积极承办全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自主、联合主办学术会议。

3.2 承训与接访相结合,在有效使用中提升辐射力

要努力承担各级各类培训任务,特别是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等单位委托的培训;此外,还要接待省内外同行专家、兄弟单位的参观考察。

3.3 开放与共享相结合,在创新实践中提升服务力

要创新机制和方法,努力提高实验资源的开放广度和深度,通过技术创新和分步试点,逐步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探索面向校内外开放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开展共建、共享、共荣的多种合作,有效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全国形成一定的辐射和示范效应。

4 结束语

示范中心要根据学校特色和自身优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6-7],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优化课程,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争创一流,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扩大开放共享力度,切实提高示范中心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推进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1]潘蕾.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14-117.

[2]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3]吴敏华,李志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05-108.

[4]潘蕾.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4):112-115.

[5]袁九生.浅谈文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J].理论纵横,2011(10):100-101.

[6]王煌.高水平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7-19.

[7]王杰,刘晓鸿,冯璐,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313-316.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