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临清舍利塔的建筑形制与建筑价值

2014-04-11黄金鑫朱晓冬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舍利宝塔塔身

黄金鑫 朱晓冬 马 俊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探析临清舍利塔的建筑形制与建筑价值

黄金鑫 朱晓冬 马 俊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通过对临清舍利塔的建造背景和建筑形制的论述,对舍利塔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对古塔建筑类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建筑,形制,价值

舍利塔,坐落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大桥村,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见图1)。舍利塔是“运河四大名塔”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迄今380余年。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在塔下建永寿寺,故亦称“永寿寺舍利宝塔”,后寺院废弃,仅存其塔。塔为八角形楼阁式9层砖塔,通体垂直,塔基及第一层为青石砌成,以上各层为青砖砌成,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见图1)。塔原通高61 m,塔刹毁于清代康熙年间地震,现在高53.44 m。1991年,临清市政府决定对宝塔进行维护,历时6年,舍利塔终于恢复了昔日风彩。舍利塔在临清明式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更为特殊的文化内涵。

图1 舍利宝塔

1 舍利塔的建造背景

在明代,风水学认为,如塔、亭、殿等建筑物可以弥补地形的不足之处,可以改善城镇所在的气和势,从而可以化凶为吉。因此舍利塔虽然名为“舍利”,其实是源于临清“风水”而建的一座佛塔。这点通过该塔的修建缘由和经过,留下了翔实的记述塔内石刻题记等可以证实。临清舍利塔原称“观世音菩萨塔”,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临清的文人缙绅聚议,认为临清“两榜遂至乏人,而商贾亦渐萧条”,并告诉当时在临清做钦差的提刑钟万禄按察使,最后经过选址土地,以及人力、财力的支持,将原塔的观音大士像移至城北的运河东岸,重建一座宝塔,它是流经临清的“汶河”和“卫河”汇流北去的“天关”。事情商定下来后,钦差提刑便推荐当时在家赋闲的工部尚书柳佐主管其事,并正式改塔名为“舍利宝塔”。为何要将建塔地址选定在运河边上,依笔者看来首先运河东岸地理位置最佳;其次交通方式便利,建塔所需材料运往方便,最后客观上既能宣扬佛法,又可以体现明王朝体国经野的文化。最后在此建塔,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兴建,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成第5层,5层以上由在临清做布匹生意的商人王道济自己捐钱修建,又历时3年,最后建成9层宝塔。

2 舍利塔的建筑形制特点

临清舍利塔是一座因“风水”而建的佛塔,所以地宫已经砌死,舍利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61 m。

舍利塔的塔基为条石砌基,基座呈正八面形,塔基低矮,基座承托塔身,继承了早期佛塔的风格,底层塔檐高度约5.3 m,宽1.55 m。底层南面设门,门楣上刻有明朝按察使,郡人王成德所题的“舍利宝塔”四字。

塔身9层皆出单檐,檐下部分均用砖砌出叠涩仿木构斗拱,形成极富韵律的檐部装饰,每层设有陶制图案花纹斗拱,斗拱下面垂着陶质莲花雕刻,每一面的交接处都有雕花木椽挑出,上系梵铃,更独具匠心的是每层八面塔身的花纹斗拱下部均镶嵌着“阿弥陀佛”四个字。临清舍利塔应“灵收八表”的意象,进入塔室,每层都辟出塔心室,1层~5层及7层,8层塔心室平面皆为正方形,而6层,9层为八边形。各层之间均设石制梯道,可绕转迂回逐层攀登至顶层。梯道狭窄,之所以如此设计,是腾出更多空间匀给塔心室,故塔室空间相对宽敞,毫无逼仄之感,登临凭眺,八面风光皆可撷取。各层塔心室内壁东、西、北三正面辟佛龛,2层~8层,四面砌券门状高台佛龛,正隅间或,9层正南面辟门,其余7面皆砌券门状高台佛龛,均等对称,十分美观,通向塔外。

舍利塔的塔顶结构较为奇特,塔顶不设塔刹而以盔顶覆盖,塔顶由呈莲花座形的层叠砖层向上收起,八面垂下八条弧形弯脊,似将军的头盔,塔刹的建造结构复杂,形式美观。

3 临清舍利塔的建筑价值

舍利塔具有重要的研究与观赏价值,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具有的建筑技术、选料用材、建筑美学、佛教文化、石刻题记几个方面来体现它的建筑价值。

3.1 选料用材

临清自古盛产“贡砖”。许多人并不知道,明清两代,北京城大部分建筑用砖大都来源于临清贡砖。因其运河淤积土质好,富含铁质,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烧制成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加之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烧制之砖品种齐全、色泽纯正、形状规整,合格的临清“贡砖”比石头还硬。舍利塔的主体结构采用的是“贡砖”砌筑,而主持建造的又是当时赋闲在家的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进士、工部尚书柳佐,临清舍利宝塔的建造质量可想而知。

3.2 建筑美学价值

塔的建筑技艺精湛,继承了宋代古建筑的标准,每层均有阁檐。塔顶以青砖逐层向上收起,远看似将军的头盔,也是此塔的建筑特色。塔身内部呈方形和八边形,可以逐层攀登,结构巧妙,工艺精湛。舍利塔将宗教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此种建筑创意,用建筑的语言体现佛法的庄严,传达佛的神圣,对研究我国古建筑布局,装饰造型风格,民族特色,建筑结构的变化特点,材料,施工及相关技术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3 佛教文化

舍利塔大多由佛教信徒和寺院兴建,但临清舍利塔由地方官商出资建造,然而塔内外布局设计和佛教造像都体现了佛教的教义。舍利塔塔内,首层供奉着“药师”“如来”“阿弥陀”等佛的造像。6层供奉着“观音菩萨”的造像。第7层为应7级浮屠,四面生佛之意在塔室四壁上雕着“阿众”“弥陀”“宝生”“成就”4佛的砖刻。9层除南面有一门其余七面佛龛内均供奉着佛像;塔外,塔身八面镶嵌着72道“阿弥陀佛”陶制字,还有塔入口中砖雕的“舍利”二字,都体现了舍利塔在佛教文化方面的研究价值。

3.4 石刻题记

在舍利塔的第3层塔内内壁雕刻着《修建观世音菩萨疏》,记录了舍利塔建造的施工过程与缘由,落款年代为万历三十九年岁次辛亥仲冬望曰;在第6层塔的门楣匾额上刻有汪道济题的“秀聚中天”四字。6层东面和西面的窗楣额上镌刻“东兴岱岳”“西引太行”的题字,第6层墙壁还嵌有《舍利塔第六层纪造》的雕刻,文中载:“信官汪道济捐资独立完工……”。记载了当时安徽籍布商汪道济捐资建造第6层宝塔的事迹。舍利塔塔内的石刻为塔的建造时间,修砌背景及时代文化提供了物证,也为研究当时的文化史迹,建筑技术提供了史料。

4 结语

临清舍利塔在临清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舍利塔在建筑形式上,是随着风水学说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建筑,与佛教无关。但其塔内呈现的佛学文化与石刻题记,是佛学在临清传播兴盛的见证,有着较为特殊的文化内涵。舍利塔文物建筑价值较高,为古塔建筑类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临清市人民政府.临清州志[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10.

[2]山东省临清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临清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8-9.

[3]陈 薇.边缘纪实——大运河沿线建筑与城市[J].中国文化遗产,2006(1):37-38.

[4]王 可,苗 艳,李 磊.浅谈延庆寺舍利塔的研究价值[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8.

[5]辜 璇.塔建筑在中国的演变[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236.

[6]王明波.临清贡砖[J].齐鲁风物,2007(4):57-58.

[7]罗文哲.中国古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8]赵浦根,朱 亦.山东寺庙塔窟[M].济南:齐鲁书社,2002:452.

Analysis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nd architectural value of Linqing Dagoba

HUANG Jin-xin ZHU Xiao-dongMA Ju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building structure of Linqing Dagob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building value of Dagoba,provide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ancient towers architecture type.

building,structure,value

TU-021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13.012

1009-6825(2014)13-0017-02

2014-02-24

黄金鑫(1988-),男,在读硕士; 朱晓冬(1980-),男,副教授; 马 俊(1990-),女,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舍利宝塔塔身
红船开新宇,宝塔耀中华
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塔身及拉杆设计分析
透视:雪糕叠叠乐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塔机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文化宝塔 魅力绽放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宝塔加高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