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血压作用

2014-04-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雷米列酮罗格

李 蒙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罗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血压作用

李 蒙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分析罗格列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的降压效果。方法收集超重或者肥胖且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服用雷米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片。结果结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处于正常范围,HPMA-IR、FINS及PINS也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应用罗格列酮可有效降压,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

胰岛素抵抗;原发性高血压;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可降低2型糖尿病者的血糖水平。相关研究显示[1],罗格列酮可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舒张压(DBP)以及收缩压(SBP)。本研究探讨了罗格列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的降压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超重或者肥胖且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2~80岁,平均为(50.3±4.6)岁;体质量指数(即BMI)在24 kg/m2以上,均为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在140~180 mm Hg(1 mm Hg=0.133 kPa),DBP在90~110 mm Hg。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急进性以及恶性高血压者;肝肾功能异常明显者;合并糖尿病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合并症者;罗格列酮过敏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晨服雷米普利进行降压治疗,2.5 mg/d,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仍表现为间断性波动。对照组继续服用雷米普利16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片,8 mg/d,1次/天,连续服用16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身高、体质量、24 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水平(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血糖水平(PBG)及胰岛素水平(PINS)。根据FINS及FBG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I=1/(FBG× FINS),HOMA-IR=(FBG×FINS)/22.5。

1.4 疗效评价

显效:DBP值降低10 mm Hg以上且处于正常范围,或者SBP降低20 mm Hg以上;有效:DBP降低10 mm Hg以下,但降低至正常范围,SBP降低了10~19 mm Hg左右;无效:上述指标均不满足。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的SBP及DBP均显著降低,且处于正常范围;HPMA-IR、FINS及PINS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P均<0.05;BMI、FBG及PBG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BP(mm Hg) 154.8±11.2 114.9±11.3 152.7±11.4 153.6±10.8 DBP(mm Hg) 89.2±9.6 75.6±9.8 89.1±10.2 88.7±10.3 ISI -3.5±0.6 -1.8±0.5 -3.5±0.6 -3.4±0.5 HOMA-IR 3.8±1.7 1.8±0.6 3.8±1.7 3.7±1.6 BMI(kg/m2) 29.4±3.6 29.4±3.3 29.0±3.7 29.2±4.0 FBG(mmol/L) 4.6±0.3 4.6±0.4 4.6±0.4 4.7±0.4 PBG(mmol/L) 6.6±0.5 6.5±0.4 6.6±0.4 6.6±0.5 FINS(mμ/L) 22.8±3.9 8.2±2.3 22.2±4.2 21.1±4.1 PINS(mμ/L) 202.2±61.2 97.8±53.6 198.8±60.9 199.2±61.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肝功能异常以及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头痛乏力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 论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2],高血压属于多基因疾病,部分高血压的相关基因同时也是糖脂代谢紊乱、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病变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超重或者肥胖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对于超重或者肥胖者,建议采用雷米普利、硝苯地平等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并应用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罗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相关研究显示[3],罗格列酮还具有显著降压效果,其降压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可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脂代谢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共同的生理及病理基础,即胰岛素抵抗,而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故可防治胰岛素抵抗者的高血压。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罗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可显著改善动脉的弹性,从而达到降压效果[4]。

本研究患者均经雷米普利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后,患者的HOMA-IR指数显著降低,充分表明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患者的DBP、SBP均显著降低,且处于正常范围,降压有效率达96.7%,FINS及PINS也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提示罗格列酮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其降压作用。

总之,罗格列酮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压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1] 耿光三,毛慧丽,李彦影,等.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27(17):1718-1719.

[2] 刘敏,邹勇,刘波,等.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 60-62.

[3] 韩学杰,张立石,王克林,等.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对造模性高血压大鼠功效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24.

[4] 王正,陈邦余,吴婵娟,等.成立糖尿病俱乐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7):65.

R544.1

B

1671-8194(2014)11-0153-02

猜你喜欢

雷米列酮罗格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复制爱因斯坦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向你推荐一本好书
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