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4-11黎永华李光宇彭锡其谢向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瘘术瘘管经皮

黎永华 李光宇 彭锡其 陈 嫦 谢向阳

(广东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黎永华 李光宇 彭锡其 陈 嫦 谢向阳

(广东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目的分析研究吞咽障碍患者采取PEG(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手术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应用;吞咽障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吞咽障碍是因为咽喉、双唇、下颚以及食管括约肌受到损伤,进而无法把食物安全有效的送入胃部当中造成的一种进食困难[1]。现今,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对这种疾病主要采取置入鼻胃管,可是这种方法存在各种问题,会造成患者不适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20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40例,40例患者全部符合吞咽障碍临床诊断标准。40例患者全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吞咽障碍,无法进食或者只能进食部分流质食物,并且营养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切除,不适合采取食管支架置入手术。在对患者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55~73岁,平均年龄为(67.2±7.3)岁;患者当中,相关原发性有食管癌、喉癌、脑血管后遗症依次为3、4、1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53~72岁,平均年龄为(66.5±7.1)岁;患者当中,相关原发性有食管癌、喉癌、脑血管后遗症依次为2、6、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手术治疗。

1.2.2 实验组

本文所采取的电子胃镜的产于日本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0第3221993号。①手术之前准备工作:在对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之前,要对患者采取上腹部CT检查,对肝左叶肿大、腹壁静脉曲张以及横位结肠给予排除。采取血常规、心电图以及X线等相关临床检查。对患有肺炎(吸入性)的患者首先要其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之后在可以实施手术,在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之前停止鼻饲在8 h以上,同时采取山茛菪碱10 mg,并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②手术方法:在临床手术之前对意识清醒患者采取静脉麻醉,对昏迷患者采取局部多卡因麻醉。之后采取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对胃出口梗阻给予排除,之后电子胃镜一直推到胃部,向内部注入气体,使胃壁和腹壁紧紧贴在一起,内镜前端要和胃下部前壁水平相一致,对腹部透过位置进行仔细观察,在腹壁透光部位,用拇指轻微按压腹壁,之后选取穿刺位置。首先对胃部采用细针进行穿刺,不用将穿刺针退出,在穿刺部位切开一个0.5 cm切口,之后在细针的引导之下置入带鞘穿刺针刺入胃部,之后将细针和粗针内蕊完全退出,将其外鞘给予保留,之后在其内部置入导线,在电子胃镜监测之下采用活检钳将导线夹住,之后电子胃镜和活检钳退出,一直到口腔以外。首先把造瘘管顶端在水中浸泡一会,使其润滑材料充分激活,这样在向外拉出的时候非常便利。把导线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导管尾端导线相连接,同时对腹壁穿刺口部位的导线进行牵拉,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管经过口腔和食管进入胃部,通过腹部穿刺部位把导管头端牵拉一直到腹部以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管的另外一端的内垫片(蘑菇形状)把胃壁和腹壁内侧紧紧依附在一起,把腹部以外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管采取腹壁固定盘片(硅胶)固定在腹壁当中。之后再一次置入电子胃镜对胃部当中内垫片位置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出现,同时造瘘管下方橡皮是否紧紧贴在胃壁后方给予确认,造瘘管留置在20~30 cm左右以后将其间断,同时采取管道固定夹和迅速释放固定夹,之后将电子胃镜完全退出,整个手术完毕。③手术以后处理:置入PEG以后24 h,腹部固位盘片以及安全夹能够完全放松,在腹壁固位盘片与皮肤当中可以存在2 cm左右的距离。禁止饮食24 h。同时采取常规抗生素3 d。24 h以后通过造瘘管给予必要饮食,同时在管饲之前和以后采取生理盐水对造瘘管进行彻底冲洗,以免造瘘管出现阻塞。一旦出现消化道梗阻、腹膜炎以及内镜之下透照没有亮点的患者,可以转为SG。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20例,其中造瘘管脓性分泌物1例、红肿0例、造瘘管脱出1例、吸入性肺炎0例、腹膜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造瘘管脓性分泌物2例、红肿1例、造瘘管脱出2例、吸入性肺炎0例、腹膜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30%;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3 讨 论

吞咽障碍不但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并且还会因为误吸,进而导致呼吸道出现感染,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窒息。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对吞咽功能障碍或者丧失吞咽功能可是消化道功能正常的患者,采取鼻饲进入胃部营养支持是最为有效的一个治疗方法,并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可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会使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一些患者也无法忍受长期置入营养导管,通常会自行给予拔除。然而,在以往的胃部造瘘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使患者痛苦以及手术风险明显增加[2]。

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3],PEG和PEJ(内镜下空肠造瘘术)和以往外科胃部造瘘和空肠造瘘手术,其具有临床操作非常便捷,创伤极少,同时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只需要采取局麻,进而使全麻也许出现的危险以及不良反应。PEG对各种类型的吞咽障碍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有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②脑外伤、脑卒中以及植物人;③呼吸功能障碍采取气管插管;④食道吻合口瘘以及食管穿孔;⑤腹部手术以后胃肠郁积以及胃瘫;⑥头颈部肿瘤放疗;⑦重症胰腺囊肿、胰腺炎以及胃部排空障碍。因此,可以表明,吞咽障碍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笔者对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道相一致。

总而言之,吞咽障碍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具有安全有效性,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 胡杨,刘朝霞,傅念,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44.

[2]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0(2):6-7.

[3] 黄俊杰,唐开雄,陈瑞陶.经皮内镜下胃造痰术在吞咽困难病人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8(2):104.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LI Yong-hua, LI Guang-yu, PENG Xi-qi, CHEN Chang, XIE Xiang-yang
(Luoding People's Hospital, Luoding 527200, China)

ObjectiveTo take analysis study of PEG patients dysphagi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Method40 cases from December 2012 to May 2013 year in our hospitalsuffering from dysphag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0 cases.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by routine clinical oper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for patients, giv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0%,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0%, the clinical results, complicatio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Dysphagia by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 spread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 application; Dysphagi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R73;R743

B

1671-8194(2014)11-0007-02

猜你喜欢

瘘术瘘管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与传统(手术)胃造瘘术的临床观察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