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注音方法简论

2014-04-09王海英

关键词:国际音标注音声调

王海英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0 引言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汉字是表意文字,同表音文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表意文字的生词生字不是用表音字母代表生词生字的声音,人们找不到写和读的规则,无法通过字形了解字音。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满足识字正音的要求,各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应运而生。为了研究的方便,现把汉字注音方法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阐述。

1 汉字注音方法的第一个阶段

此阶段的注音方法包括譬况法、读若法或读如法、直音法、纽四声法和反切法等五种注音方法。

1.1 譬况法

在汉魏以前,人们一般采取打比方的方式给汉字注音,它是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描写和说明,这就是“譬况法”。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1]又如,《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2]采取“譬况法”为汉字注音,可以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了解字音的需要。

但是,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是大致地描写、说明情况,注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而,“譬况法”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注音方法。

1.2 读若法

东汉时出现了“读若(读如)”注音法,意思是“读得像某字音”,即这个字的音读得像那个字的音,实际上也是打比方,借用人们常见的字为不熟悉的字注音。此方法在《说文解字》中运用较多,如《说文解字·玉部》:“珣,读若宣。”又《说文解字·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读若送。”[3]10,151

使用此法为汉字注音,有时注音比较准确,如上例《说文

1.3 直音法

从汉代开始,出现了“直音法”,它是用常见的同音字来为同音字或为有特殊用法的字注音。例如,《汉书·高帝纪》:“从间道走军。”服虔曰:“走音奏。”又“高祖为人,隆凖而龙颜。”服虔曰:“凖音拙。”[4]这种注音方法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字的读音,因而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直音法”有局限:一是如果某个字刚好没有同音字,那就没办法用此方法为该字注音,此外,如果某个生字的同音字也是个生僻字,在平时极不常用,人们几乎不认识,若拿生僻字为生字注音,结果注出来的音人们不认识,那就失去了注音的意义;二是我国方言复杂,各个方言区的读音有所不同,用直音法注出来的字,在一个方言区内是同音字,在另一个方言区里也许是读音迥异的两个字。

1.4 纽四声法

“直音法”要求注音字和被注字的声韵调必须完全相同,“纽四声法”可以不受声调的限制,只要找到和被注字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字,然后再指出该字的具体声调就可以了。因此,“纽四声法”进一步扩大了为生字注音选取注音字的范围。例如,“郭,过平”,意思是“郭”字读成“过”字的平声。又“纽,牛上”,“纽”字读成“牛”字的上声。“纽四声法”比较容易找到生字的同音字,打破了前面所说的“直音法”有时找不到生字的同音字的尴尬局面。

从古至今,汉字的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汉语的声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汉语的声调分为四种,即“平、上、去、入”,现代普通话的声调虽然也分为四种,但和古代汉语声调相比,现代普通话的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普通话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古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念成阴平和阳平,古上声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上声和去声,古去声与今天普通话里去声同,古入声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有时古平声还分为长平、短平,入声分为长入、短入,拿今天普通话的声调去读用古代声调注音的字,会出现声调读错的现象,因此,“纽四声法”也有其自身局限。

1.5 反切法

随着东汉初佛教的传入,受佛教梵文拼音方法的影响,中国的沙门和学者创造了反切。“反切”最初叫“某某反(翻)”,因唐代忌讳“反”字,改“反”为“切”,“反”和“切”同意,即“反复切摩”。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因此,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例如,“难,奴案切”,上字“奴”取声母“n”,下字取韵母“an”和声调“ˋ”,被切出来的字为“难[nan]”,读音为去声。又如,“苏,素姑切”,“苏”与“素”同声母,即“s”,“苏”与“姑”同韵母和声调,即韵母“u”和声调“ˉ”。反切法把汉字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并把声调附着其上,在为汉字注音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增加了注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虽然反切的应用是汉语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其局限性:一是在给汉字注音时,不同的人可以任意选用不同的上下字为被注字注音,同一个声母,可以用好多字去表示,如声母“d”,可以选用“德”,也可以选用“都”,还可选用“多”等字,反切下字韵母的选取也是如此。二是反切有方言与古今音的问题。如“吞,吐根切”,西安念[fa],汉口念[sua],又“古红切”,据反切原理,上字取声母[k],下字取韵母[u]和声调阳平,只能切出来一个[ku]的阳平音来,可普通话无此音。因为古平声字到现代普通话分化为了阴平和阳平字了。读阴平还是读阳平取决于反切上字的清浊,基本规律就是“清阴浊阳”。除此之外,反切法还有其他的一些局限,如不好找以原音开头的常用字等。由于这些注音方法的不完善性,促使人们继续寻求新的注音方法。

2 汉字注音方法的第二个阶段

此阶段的注音方法主要是注音字母。

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后。注音字母也叫“注音符号”,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者从1913年开始研制,1918年正式公布实施,它使用的是汉字笔画式的符号,采用的是声、韵双拼制,基本上是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例如,符号“ㄆ”,今字为“扑”,《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3]65。本字读音为“ㄆㄨ”。

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汉字注音字母的产生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促进了识字教育和注音的统一以及推动了“国语”的推广。但是,注音字母一般只用于给汉字注音,此外,就没有运用的价值了,不利于国际文化交流。

3 汉字注音方法的第三个阶段

注音方法有《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国际音标注音。

3.1 汉语拼音方案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56年拟定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之后经过多次修订,在1958年正式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记音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把它看作是我国人民创制出的多种汉语记音、注音方法的经验总结。

此《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有:(1)只使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新字母;(2)尽可能地不使用附加符号;(3)尽可能地不使用变读;(4)使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5)用两个字母合在一起表示,如zh,ch,sh,ng;(6)有四个声调符号,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7)使用拉丁字母的字母表顺序。另外,“蚩、日、雌、思”等字的韵母用 i,如知、诗、资等字拼作 zhi,shi,zi;韵母汉语拼音方案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 r。例如:“儿童”拼作 ertong,“花儿”拼作huar;i、u、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i(衣),wu(乌),yu(迂);ü 行的韵母跟声母 j,q,x拼的时候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保留两点;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 niu(牛),ɡui(归);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

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可以准确地为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3.2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1886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语音学会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而制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共有一百多个符号,实行“一音一符”的原则,有严式和宽式之分,至今已经过多次修订。由于符号简明,比较科学、细致,各国学者都在用它记音。

把拉丁字母作为基础,若拉丁字母不够用,就改变字形和借用别的语言的字母的方法来补充。读音上,多数符号以仍读拉丁语或其他语言的原音为原则。因而,国际音标形式上,以拉丁字母(罗马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主,如:[a,b,c]等,不够用时,或者用拉丁字母大写印刷体或书写体,如小号大写印刷体[N,R,H]等,“手写体 a”[ɑ];或者把拉丁字母变形或倒置,如[],[]等;或借用其他语言字母,如[ε](希腊语第5个字母Ε)等;或创制新字母,如[],[]等。

国际音标能比较科学、精确地记录和区分语音。国际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辅音大致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定纵横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来定位置)。

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只有26个字母,用来细致地记录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时会碰到记音符号不够用的情况。若用国际音标为汉字注音,可以弥补汉语拼音字母的不足。因此,我们应努力学会国际音标,用它来为汉字注音更好地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汉字注音方法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是不断地朝着越来越科学、准确、完善的方向发展的,每种注音方法都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即使有些注音方法是不科学的,但在当时确实是为汉字注音提供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方法,也正是特定注音方法的局限性,才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更好的注音手段来弥补先前注音方式的不足,从而实现汉字注音的科学化、规范化。从多方面来看,《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为汉字注音最好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来为语言文字等工作服务,同时,在碰到记音符号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也要积极使用国际音标来为汉字注音服务。即在给汉字注音时,采用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以国际音标为辅的方法,实现汉字注音的广泛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0.

[2]王兆福.汉字注音方法刍议[J].现代语文,2006,(10):37.

[3]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5:257,242.

[5]赵诚.中国古代的韵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林序达.反切概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8]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潘悟云.反切行为与反切原则[J].中国语文,2001,(2).

[11]薄守生,曾晓航舸.古汉语注音方法及古韵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国际音标注音声调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关联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国际音标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教材音标注音规范的启示
初中英语国际音标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