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民主党派人士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五种角色

2014-04-09张大成

关键词:党派民主党派经济社会

王 刚 国 佳 张大成

(1.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辽宁锦州121000;2.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3.辽宁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高校正源源不断输送各类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师,除了传统的教书育人职能外,服务社会将是未来首要职能。民主党派人士(以下简称“党派人士”)是高校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资源体”,即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各层次专业委员会骨干、各级政府或组织的顾问,等等。如何发挥好这些高校党派人士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党派人士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担当起“宣传员”“调研员”“联络员”“服务员”“战斗员”五种角色,使其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想”“所能”更好地应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其人生价值。

1 高校民主党派人士的基本特点

党派人士是高校师资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个性鲜明的基本特点。

1.1 文化层次的高端性

随着高校招聘教师门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新入职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表现出学历层次高的特点。现有党派人士——主体是教师,他们的文化层次普遍较高(高学历、高职称),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深厚,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传统的“本科+讲师”为主体的低层次人员结构正逐步向“博士+教授”为主体的高层次的成员结构转变。这些党派人士运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社会贡献率与社会知名度得到同步提升。由于高校党派人

1.2 社会联系的紧密性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各类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党派人士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不但具有教书育人职能,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由于党派人士的精湛专业知识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关联性,使得党派人士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成为可能。如经济管理类党派教师具备服务基层企业的基本技能,在为企业贡献自己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最终将自己打造成为“理论+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1.3 成员联系的松散性

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性质和党派组织工作的具体特点,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高校党派人士之间横向联系相对比较松散。高校党派人士在高校内拥有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或者不同的工作岗位,事业或研究方向千差万别,这是高校党派人士之间联系相对比较松散的主要原因。

1.4 党派人士资源的局限性

高校党派成员的来源仅限于具有一定的学术或者教学地位、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社会知名度、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对各民主党派章程和制度有深刻了解的教职员工,而满足这些条件的教职员工凤毛麟角,表现出资源的有限性。同时,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在考虑成员增量时,更多兼顾“质”的发展,在“量”上则有序发展。

1.5 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高校党派人士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队伍。从社会责任角度看,高校的工作职责是以教学科研为主,但是作为高校党派人士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的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不容忽视。尽管高校的学科、专业千差万别,但高校党派人士在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其良好的政治素养、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则是各民主党派社会责任高度一致性的最好体现[1]。

2 高校党派人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色分析

2.1 “宣传员”角色

由于高校党派人士身份的特殊性,其接触社会的机会明显多于普通教师,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各种情况,如地方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地区的法律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地区文化底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了解较多。作为高校党派人士,无论参加各层次学术会议,还是从事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及政治协商等社会活动,都应当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为出发点,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时刻以“地区主人”的身份将地方特色和优势推介给“相关人员”,担负起为地方招商引资的宣传员重任,为外来经营者日后亲临“宣传地”实地考察、投资兴业奠定坚实的基础[2]。

2.2 “调研员”角色

作为高校党派人士,要提高个人的参政议政能力,必须实事求是搞好调查研究。调研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中,对于多元化的不同意见,要运用包容性换位思考策略,从善如流,实现参政议政的广泛性和普适性有机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高校党派人士要充分发挥优势,多层次、多角度促进社会和谐。调研要脚踏实地,有的放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变“空谈型”为“务实型”,变“被动型”为“主动型”。调研数据必须全面、详实,调查报告要有理有据,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法揭示矛盾,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3]。

2.3 “联络员”角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与经济社会的广泛联系,及时反映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高校党派人士可利用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积极发挥自身的“联络”和“纽带”作用。第一,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体教职员工了解经济社会的工作重心,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热情。第二,带动影响身边教职员工参与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热情,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良好氛围。第三,在高校和社会之间建立“联络”“沟通”“协调”的有效渠道,及时将高校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政府各相关部门,同时也将社会对高校的需求反馈给高校,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第四,通过高校党派人士的联络,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现高校高层次的社会价值[4]。

2.4 “服务员”角色

高校党派人士服务社会,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和党派事业自身的发展。高校党派人士充当服务员角色的途径和做法主要是:第一,发挥党派人士的学科与专业优势。不同高校服务社会的程度会有差别,要积极鼓励引导一些偏重于应用的学科专业党派人士更多地服务社会,实现高校优势资源的社会价值。第二,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除了利用高校党派人士的智力优势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外,还应将其先进的理念和文化传播给社会,引导社会各群体走向高雅与文明,这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党派人士责无旁贷。第三,高校党派人士应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智囊作用,用好地方政府的服务政策,实现国家有关服务制度设计的效益最大化[5]。

2.5 “战斗员”角色

战斗员是指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这里特指直接参加社会活动的高校党派人士,将社会作为社会活动的主战场,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第一,参政议政。高校党派人士中政协委员较多,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前瞻性问题,通过政协委员的特殊身份,将“汇智”的成果——提案或建议向有关部门汇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第二,民主监督。高校党派人士多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民主监督员,如软环境民主监督员、行风政风民主监督员、纪检监察民主监督员、行政机关民主监督员等。对党派人士而言,这不仅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因此,党派人士在监督活动中一定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以负责任的态度履行好监督职责,不辜负民众重托。第三,政治协商。部分高校党派人士担任着各党派内领导职务,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决策前,会定期召开党外民主人士座谈,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此时高校党派人士作为主要的征求意见的对象参与其中履行政治协商职责。第四,从事社会兼职。一些社会组织直接聘任高校党派人士从事社会兼职,如企业顾问、政府政策研究室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高校党派人士需要转换角色,使自身从传统“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亲力亲为,在不断历练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更好完成社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战斗员”应有的作用[6]。

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人才、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为高校党派人士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党派人士可以从以上五个角色发挥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实现高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

[1]宋焕斌,于惠川,侯静.关于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EB/OL].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统战之窗,http://tongzhanbu.lnpu.edu.cn/content.jsp?urltype,2011 -12 -28.

[2]阮鼎勋,郑蔚颖,吴霄玮.福建省高等院校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35~42.

[3]李艳玲.谈党派领导肩负的四种角色[EB/OL].民建中央委员会网站,http://www.cndca.org.cn/building/workExcharge/,2010 -04 -29.

[4]张大成.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 ~17.

[5]牛燕冰.高校服务社会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9-05-30.

[6]白雪梅.关于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用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4.

猜你喜欢

党派民主党派经济社会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党派我来的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大特别政党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