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创新

2014-04-08汪明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汪明鑫

(黎明职业大学 后勤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指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作为社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因为高校后勤工作面对的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学生群体,其工作者也大多是在校教职工的家属或亲戚,所以一直以来,后勤管理没有跟上市场改革的步伐。直到1999年11月,我国才开始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14年过去了,成就辉煌,但问题不断。

一、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改革举步维艰

高校后勤的工作人员都与学校职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正式工、铁饭碗的思想使得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难以推行,举步维艰。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使得它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受到的冲击不大,无论是后勤的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没有真正树立起商品经济条件下与高校后勤相适应的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和绩效意识。当然,他们就不可能从内心里真正地支持社会化的改革。

(二)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近些年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使得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这都对后勤的服务标准和工作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在引入这些信息化管理手段时,还要想法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推进信息网络技术走进后勤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后勤服务收费和产品价格无法和市场完全接轨

根据商品经济市场化的规律,后勤的服务收费和产品价格要随社会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学校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和公益性质的事业,所以有时候市场价格上调,学校也不能随之涨价,当然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也不利于高校后勤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四)高校后勤部门与学校关系上的矛盾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要求高校后勤管理的经费和人事与学校相剥离,但是这种权责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一下子理清。后勤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服务人员在改革后也会从学校的行政体系中脱离出来,但是后勤使用的硬件资源、资产并未完全进入后勤部门,造成有部分资金属于学校,有部分又划归后勤,不仅使账面混乱,而且造成账面和实际资产不符,甚至很可能给财务上的漏洞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后勤管理部门的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免权仍然操纵在学校手中,使得后勤管理不够灵活,无法完全采用市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五)后勤参与市场竞争遇到的障碍

目前很多高校在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不是很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还在于高校后勤工作带有垄断性质,并没有参与到与校外同类行业的公平竞争中去,但如果现在让校外企业进入校内市场的话,势必会受到后勤职工的反对和阻挠,而且校外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造成一些质量或安全的隐患。高校后勤管理要与市场接轨,实现市场管理的社会化,必须引进校外企业,使得它们平等地参与到校内市场的竞争中,从而推动整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具体举措

(一)更新观念

无论是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要转变传统的“铁饭碗、死工资”的观念,要有市场经济下的危机意识、经营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从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把后勤和学校的关系处理好,明确责权利,真正做到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要牢牢树立起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从工作人员来说,要摆对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服务质量,工作结果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经营效益,甚至会影响到是否还能从事这份工作。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1、建立压力机制

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建立压力机制,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工作结果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定,并据此进行考评,然后把考评结果和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励先进,惩处后进,对于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予以辞退。通过这种压力机制使后勤工作人员能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

2、引进创新的激励体制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就必须打破铁饭碗,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把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和他们的经营业绩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的内在潜力。鼓励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思考,创新,并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与一定的奖励。这样就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工作质量。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将常规管理引向纵深,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具体到高校的后勤管理来说,就是说整个管理的过程都要向着精细、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首先各个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细致明确的规范,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严格遵守,切实实行。其次整个后勤管理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细致的流程,即∶计划、审核、执行、反思,这个流程要认真执行,以把每项工作可能出现的失误、漏洞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次,要培养员工的精细化工作的意识,如让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从细处着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疏忽,力争消除一切浪费现象,比如时间,材料等等。另外还要整合工作流程,让每个工作环节之间能够紧紧相扣,减少浪费。最后是在管理上的精细化,也就是说让每个员工都能明白自己的职责,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每位员工的工作。

(四)把后勤管理融入社会监督体系

把高校的后勤管理融入社会监督体系,让社会来监督,高校复杂的人际网络就会难以起作用,给高校后勤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让后勤管理工作更加公正和透明。而且在社会监督体系的监管下,还可以使高校后勤的工作、管理和市场经济相接轨,弥补后勤管理社会化初期出现的问题,推动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监督的力量除了学校以外,还有市场的监督、政府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管理的模式呈多样化、开放式的特点,当然也给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吸收后勤国有资本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竞争的形式把非公有资本吸收进来,再比如,通过竞争的方式对后勤采购的价格进行约束,还有竞争上岗等等,这种监督体系可以维持后勤之间公平、公正、透明的利益关系,改变高校传统的垄断利益,从而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完善的后勤社会化监督体系,加强对服务质量、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控,以及对后勤在经营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腐败事件进行监管。

[1] 张庆.浅析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及其创新[J].现代阅读,2012,(11):51-52.

[2] 董玉梅.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15-617.

[3] 李波.浅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J].现代经济,2007,(6):114-116.

[4] 吴永祥.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及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7):100-103.

[5] 倪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实意义[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2,(2):13-15.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