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ESP教学现状及课程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4-04-08李长林张永利仲秀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师范学院师资队伍

李长林,张永利,仲秀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在我国通常称为专业英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对ESP教育的宏观管理目标明确,各系对ESP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普遍较高,学院在对促进ESP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河北民族师范学院ESP教学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现状、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管理运行与培养效果七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水平。

一、ESP指导思想及教学现状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关于基础教育内容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均衡发展,三是在高中阶段明确提出特色办学,这是各专业课程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各系ESP教学现状 以《规划纲要》为指导,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各系开设的ESP课程主要有:初等教育系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英语》和《幼儿英语视听说》;数学系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数学专业英语》和《财会专业英语》;物理系开设的《物理学专业英语》;旅游管理系开设的《涉外英语》和《电子商务英语》;化学系开设的《化学专业英语》和体育系开设的《体育学专业英语》,各系都很重视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ESP培养方案的确立及师资队伍构成

(一)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目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各教学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英语》,其目的在于综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只能部分的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专业心理咨询等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以初等教育系为例,双语幼儿园、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对员工的专业英语要求不断提升,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幼儿英语视听说》和《心理学专业英语》两门ESP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的重视,这有助于初等教育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有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ESP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中,初等教育系为更好地适应京津冀地区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专业英语发展的需要,立足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配置比例,其开设的《幼儿英语视听说》和《心理学专业英语》两门ESP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ESP课程设置的核心在于实用,初等教育系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计划开设的《幼儿英语视听说》课程为72学时,应用心理学专业计划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为36学时。各系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课时量一般在36-72学时之间,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以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

(三)师资队伍构成 河北民族师范各教学系的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我院的ESP师资基本可以满足各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初等教育系为例,数据截止2012年12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共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11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2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已经形成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方面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科学生人数143人,针对本科教学的师生比为1∶7,满足了本科教育教学的需求;针对全系本专科学生971人这一数量,师生比接近1∶50,师资略显不足,但由于各专业的师资配备较均衡,在初等教育系师资队伍中有专业英语教师3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三名英语教师在一线从事着ESP课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工作事宜,团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顺利的完成了各学期的工作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等教育系的师资可以满足ESP课程教学的需要。

三、ESP教学方法的设计理念、管理运行及培养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总体设计理念 初等教育系ESP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模块教学”与“分级实践”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入学以后,分别进行4-6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目的是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第一组“模块教学”阶段;同时,各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的特定月份回生源地见习,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并通过见习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在日后提高学生ESP理论知识学习和练习的针对性,这是“第一级”见习。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英语基础,并经过为期一周的见习阶段后,初等教育系针对各专业的学生特点,分别在第3-6学期开设《幼儿英语视听说》和《心理学专业英语》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培养,这是第二组“模块教学”阶段;同时,组织学生在承德市进行“第二次”见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见习,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专门用途英语水平。第三组“模块教学”和“第三级”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学生毕业所在学年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分别以“试讲”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开展,学生可以对前两个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不难看出,“模块教学”、“层级实践”各个环节相互作用、联系紧密,学生可以在分阶段、分步骤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ESP应用水平。

(二)确立管理运行机制 为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初等教育系成立了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技能考核小组”等组织机构,明确了ESP课程建设的任务和相关教师的职责,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测、开展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检查督导ESP课程的实施情况,并适时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科学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三)ESP培养效果及社会反馈 初等教育系对ESP课程如教学方法、训练模式和学生能力监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通过开展英语专业技能训练、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汇报表演英语节目等活动方式,初等教育系向学院及用人单位展示了ESP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汇报表演及展示,我们发现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毕业生受到了来自京津冀地区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初等教育系的地区影响力有所增强。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应重视ESP教学的组织开展和实施,注重学生ESP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院及各个系部的专业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幼儿英语视听说》、《心理学专业英语》作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的ESP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培养方案,师资配备有保障,ESP课堂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组织、有实施、有检查、有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诚然,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之处,单从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效果和社会各界的反响来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ESP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1] 王建勋,丁肃清.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科研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2] 郭雪晴,吕述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

[3] 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03).

[4]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师范学院师资队伍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洛阳师范学院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