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住宅建设中的低碳智能住宅研究*

2014-04-06

关键词:住宅建设小城镇住宅

丁 艳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在资源枯竭、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的当代社会,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这种局面。在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中,住宅工业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乡镇居民对住房的要求已不低于城市,而低碳智能住宅的应用,有益于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满足当代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需要,也有利于创造低碳节能、智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 相关概念

(一)低碳住宅

低碳住宅是指住宅建筑具有低碳环保的功能,即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住宅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建筑与人、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全面实质低碳要求[1]。它不仅包括住宅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过程的低碳,而且还包括住宅物使用过程中的低碳,即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消耗能源。低碳住宅能够很好地解决住宅高能耗的问题。

低碳住宅是一个节能、循环的住宅体系,它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从而为人们创造一种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居住环境。

(二)智能住宅

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也开始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匮乏,应加强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环境效应等技术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智能设备与智能房屋相互适应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的研究,将使智能住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智能住宅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物内的各种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系统、供热供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消防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出入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与住宅建筑艺术完美结合所建造的新型住宅[2]。

智能住宅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要不断增长、完善和发展形成的。智能住宅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有很大的发展,而国内的智能化建筑多用于办公楼、医院、城市小区的建设等。现在村镇住宅多以人们自愿建设为主,没有统一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智能住宅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与改善村镇建设的发展,改善村镇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三)低碳智能住宅

低碳智能住宅指运用低碳建筑材料、低碳技术,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对住宅进行综合布线及能源管理,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低碳节能,通过智能技术与低碳住宅各功能的完美结合,形成新的住宅体系,以实现低碳住宅智能化的要求,创造更宜居的环境。

低碳智能住宅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未来住宅建设的方向。在低碳智能住宅建设中综合运用低碳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将两者结合,使人居环境更加健康舒适和绿色低碳。

二 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城镇各种要素的创立或组合,也是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设置、改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住宅建设。同时,我国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乡镇迎来了住房建设的热潮。然而,在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简单地将城市建筑模式植入农村,并试图调整资源平衡,因而出现了“千村一面”或“一村万貌”的现象。[3]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小城镇住宅建设规划上,造型和平面布局比较自由,住宅布局缺乏统一性。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在整体的布局朝向上通常比较散乱,没有秩序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加之一些居民在住宅旁随意建造杂屋,造成住宅用地占地规模大,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第二,在小城镇住宅建设结构上,现有的小城镇住宅一般结构比较简单,外观结构不统一,缺乏立体感,样式不新颖。由于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自建住宅占大部分,缺乏统一的设计,因此造成城镇天际线不协调,影响城镇的整体空间美感和城镇的整体规划。

第三,在小城镇住宅建设用材上,由于居民缺乏低碳用材意识,其在建房过程中一般采用中国传统的建房材料——砖为主,而烧制砖的过程会造成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同时造成大量的碳排放,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此外,中国现有绝大部分小城镇住宅外观用材不统一,在建造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其色彩与周围建筑的色调是否统一,导致城镇面貌不和谐,影响城镇面貌的美感。

第四,在小城镇住宅建设技术上,小城镇住宅建设缺乏统一的建筑标准与技术规范,建造技术简单、缺乏科学性,加之小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不稳定,不能满足高技术、高投入的住宅建设需要,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建筑标准与技术规范遭到严重忽视,甚至连最起码的热工性能及防潮防腐措施也被忽视了,从而导致小城镇住宅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由于我国住宅低碳智能技术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研发不均衡,市场前景不确定。

第五,在小城镇低碳智能住宅建设推广上,推广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当前,我国村镇居民住宅节能意识非常薄弱,加之节能科技产品大多价格昂贵,在节能与价格面前,民众通常选择低价的产品,这种对低碳智能住宅的不重视,不利于低碳智能住宅的普及。

目前,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很不理想,从规划到技术都远远低于城市住宅建设,更不用说与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相比较了。为了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新的住宅标准,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镇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 低碳智能住宅在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中的可行性

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高,2008 年我国碳排放为68.00 亿吨,2011 年增加了9.9%[4]。但是,由于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我国已成为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地区。我国住宅相关能耗(包括住宅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大约为27%[5]。我国每建成1 平方米房屋,约释放出0.8 吨碳。截至2010 年,我国存量建筑总面积430 亿平方米,而真正意义上节能建筑只有29.3 亿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住宅面积16 亿~20 亿平方米。每年新建住宅中,99%以上是高能耗住宅[6]。因此,提升小城镇住宅的低碳化效益水平,在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建造低碳智能住宅前景巨大。

我国低碳住宅技术从20 世纪80 年开始,至今已得到较大发展,这种发展大多存在于城市住宅体系中,而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有待开发与推广。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大对村镇的低碳发展,为村镇住宅低碳智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广及为农村危房改造提供各种配套资金,为村镇住宅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也具有了一定的推广性;第二,由于国家对节能环保、科技智能的重视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有效的宣传使低碳智能住宅建设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直接推动低碳智能住宅建设的有利条件;第三,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有一定的能力承受低碳住宅建设的经济成本,这是建设低碳智能住宅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撑;第四,随着低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优化住宅空间构成,完善各住宅空间的交互与连接,为低碳智能住宅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城市低碳智能住宅的起步为小城镇的低碳智能住宅建设开辟了先河,使低碳智能住宅在村镇建设中成为可能。

四 低碳智能住宅实例分析

(一)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Atica 住宅

Atika 住宅是欧洲低碳智能住宅的试点项目,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Bilbao)组装成型。Atika将未来的居住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设计理论相结合,运用了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不仅是取暖,同时包括降温)、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而建造。图1 所示为Atika 住宅外观图。

图1 Atika 住宅外观

Atika 住宅的外形呈现为“Z”字形,其内部与传统的地中海建筑一样,为围绕中庭分布的居住空间。中庭包括遮阳系统、水面和植物,这些可成为微气候调节器。Atika 住宅整体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分区:首层是一个展示空间,它与现有的任何一幢平屋顶的住宅建筑毫无区别;屋顶层则为Atika住宅的典型中庭式平面同时结合一系列的坡屋顶。这种设计不但能够增加居住面积,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下层已有的建筑空间。Atika 住宅内部空间功能分布如图2 所示。

图2 Atika 住宅内部空间功能分布

根据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冬天温暖、夏天炎热的气候条件,Atika 住宅在不同的位置设置窗户,以最大限度地收集阳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夏季,通过不同的屋顶坡度,避免强烈的直接日照,在得到舒适而充足的光线下,减少了日照的热量。Atika 住宅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四季气候的不同,依据空气流动的原理,在上部的坡屋顶上设计有南北向的窗户作为出气口,下部房间的四面墙都开有窗户,选择性地作为入气口,通过不同的方位来调节通风的温度与湿度,如图3 所示。

图3 Atika 住宅温度与湿度调节图

在用材上,Atika 住宅的外部以钢架结构为主,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通过加强外墙的厚度与密度来达到保温与隔热的目的。室内的屋顶全部为白色涂料板,以最大限度地反射来自屋顶和窗户的自然光,同时利用上部悬挑的建筑构件或者窗户上的百叶来形成阴影,并利用狭窄的走廊和阳台来确保阴影面形成与空气的流通。Atika 住宅设计有循环流动的水流系统,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地板采用比热高的套磁面砖,日间可以蓄热,并在夜间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低碳的要求。图4 所示为Atika 住宅走廊的一角。

图4 Atika 住宅走廊一角

在智能上,Atika 住宅采用了自动化电子遥控装置来辅助控制能源。卧室北面的顶窗装有双层窗户,其他的窗户则都配有滚动百叶。这些设备全部由人工或预设的自动设备控制,通过对温度、时间、季节的提前设定,来遥控窗、门、遮阳板等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从而调节室内环境。Atika 住宅的自动化电子遥控装置与智能家居控制设备结合起来,使住宅环境更舒适、更安全,从而保证了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比尔·盖茨的私人湖滨住宅

比尔·盖茨的私人湖滨住宅前临水、后倚山,体现了他个人对舒适生活与张扬个性的追求。他的住宅已经将智能化与低碳两者很好地相结合,是“未来之屋”的发展方向。当然,这种高档的住宅设施造价高昂,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提供了借鉴。

比尔·盖茨的私人湖滨住宅周围为茂密的林木,有原生桤树、枫树和道格拉斯冷杉等,在保持其自然外观的同时,能很好地调节住宅周围的温度与湿度。住宅的框架以木架结构为主,是天然可再生无污染材料,屋顶用不锈钢为主材,以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环保耐用又省力。

比尔·盖茨的私人湖滨住宅内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其每个空间的设施均可迎合人的意愿而自动完成。房内的所有电器设备均连接成一个绝对标准的家庭网络:住宅的大门设有气象情况感知器,电脑可根据各项气象指标,控制室内的温度和通风的情况。住宅门口安装了微型摄像机,除主人外,其他人欲进入门内,必须由摄像机通知主人,由主人向电脑下达命令,大门方可开启;亦可通过内置微晶片的胸针进行识别,佩戴胸针者会被允许进入,胸针还可预先设定温度、湿度、灯光、音乐、画作等条件,主人无论走到哪里,内置的传感器就会将这些资料传送至Windows NT 系统的中央电脑,将环境调整到极为舒适的程度。住宅内通过控制系统对日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加以调整改变,实现能源管理,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图5 所示为比尔·盖茨私人湖滨住宅外景。

图5 比尔·盖茨私人湖滨住宅外景

我国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可在功能、技术到用材上对以上案例加以借鉴与利用。为了减少建造住宅带来的能源消耗,利用钢架结构等可循环材料进行组装建造,既可减少建筑垃圾,又可降低能源消耗,利于未来小城镇住宅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居环境需求,建立符合现代居住要求的智能体系,在满足人居心理的同时使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资源管理,减少能源浪费。

低碳智能住宅是未来小城镇的理想住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低碳智能住宅应用于小城镇住宅建设中不仅是一大尝试,也是全新的挑战。低碳智能农宅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住区环境,创造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生活条件,而且能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避免环境恶化,优化居民的人居环境。

低碳智能住宅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城镇一体化和等值化目标,有利于建成社会主义新型美丽城镇。但低碳智能住宅应用于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城镇居民收入有限,较难承受相对高昂的建造材料及技术应用的成本。虽然国家节能环保、以城带乡、农房改造等政策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配套资金,但低碳智能住宅的用材、低碳节能技术、家居智能化、综合布线等技术,在成本效益及技术保障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低碳智能住宅的材料生产、综合布线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源能源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减少材料损耗,才能更好地为低碳减排做出贡献;第二,目前我国的低碳智能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加以提高;第三,小城镇人均纯收入不高,且收入不稳定,不利于大范围地建设低碳智能住宅。

[1]牛苗苗.低碳住宅概念界定及其建设策略[J].经济论坛,2012(1):128-129.

[2]张兴旺.智能住宅的功能分析与综合布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1.

[3]焦 健,刘小燕.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87-91.

[4]朱文娟.“全球碳计划”2012 年度报告公布 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去年低于美欧[N].中国青年报,2012-12-04(7).

[5]陈红春.住宅耗能现状及节能措施[J].南方建筑,2006(2):82-83.

[6]魏润卿.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38-41.

猜你喜欢

住宅建设小城镇住宅
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Jaffa住宅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续期法律问题研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