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凉清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咳嗽108例

2014-04-05罗瑞雪刘习书薛超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芦根牛蒡子浙贝母

罗瑞雪,刘习书,薛超群

(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 蓬安 637800)

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笔者用辛凉清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咳嗽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男58例,女5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3.5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2天,平均4天。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小儿风热咳嗽的诊断标准。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咳嗽不爽,痰黄而稠、不易咳出,咽红肿痛,伴有明显的风热外感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浊涕、微汗出,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2 治疗方法

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0g,桔梗10g,连翘10g,芦根10g,浙贝母9g,前胡9g,牛蒡子9g,炙枇杷叶9g,杏仁6g,薄荷6g,甘草3g。鼻塞多涕加辛夷、白芷,咳痰黄稠加鱼腥草、黄芩,咽痒咳频加防风、蝉蜕,纳差加山楂、神曲。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3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避免油、烟气刺激。

3 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肺部干、湿性啰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愈93例,占86.1%;好转13例,占12.0%;未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

5 典型病例

王某,男,5岁,2012年3月7日初诊。4天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服荆防颗粒后鼻塞流涕减轻。2天前咳嗽频作,咽痒,咯痰黄稠,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T36.8℃,双肺呼吸音粗,西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为咳嗽,辨证为风热袭肺。治宜辛凉清解,化痰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0g,桔梗10g,连翘10g,芦根10g,鱼腥草10g,浙贝母9g,前胡9g,牛蒡子9g,炙枇杷叶9g,杏仁6g,薄荷6g,防风6g,蝉蜕6g,辛夷6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服3剂后治愈。

6 体 会

小儿脏腑娇嫩,卫外机能未固,易受六淫之邪的侵入,风邪侵袭肺卫,肺失清肃而咳嗽。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易患热病。桑菊饮加减方中桑叶、菊花辛凉清解、宣肺止咳,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连翘、芦根清透肺热、养阴生津,浙贝母、前胡、炙枇杷叶清热化痰,桔梗、杏仁宣降止咳,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诸药合用,使上焦风热得以清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而咳嗽止。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6.

猜你喜欢

芦根牛蒡子浙贝母
药食两用话芦根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白茅根与芦根煎液治鼻出血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清热小验方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