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成效分析

2014-04-02李大银王华庚

河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太行山造林河南省

李大银,王华庚



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成效分析

李大银,王华庚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45)

回顾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20年来的建设历程,分析显示工程建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较好地实现了工程建设目标,找到了影响工程实施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对策

太行山地处我国地形第2阶梯的东缘,东部与中西部的交汇处,是我国华北平原和京津地区的天然屏障。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绿化太行山、黄龙变绿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几代林业人的梦想。河南省太行山区,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属太行山的南麓和东坡,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植被恢复困难,是全省治理难度最大、绿化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工程建设历程

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区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4个省辖市,包括安阳县、龙安区、汤阴县、林州市、淇滨区、鹤山区、山城区、淇县、浚县、凤泉区、辉县市、卫辉市、沁阳市、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共20个县(市、区)。工程建设始于1994年,截至2013年底已历时20年,经历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建设中),共下达营造林计划任务13.38万hm2,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3.40万hm2,占下达计划任务的100.15%,超额完成了下达的计划任务。按营造林类型分:人工造林下达计划任务7.49万hm2,实际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51万hm2;封山育林下达计划任务5.88万hm2,实际完成封山育林面积5.88万hm2;低效防护林改造下达计划任务0.01万hm2,实际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0.01万hm2,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其中: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1994-2000年)共下达计划任务5.59万hm2,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5.59万hm2,占下达计划任务的100.00%;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2001-2010年)共下达计划任务6.25万hm2,实际完成任务6.27万hm2,占下达计划任务的100.32%;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2011-2013年)共下达计划任务1.54万hm2,实际完成任务1.54万hm2,占下达计划任务的100.00%。

工程实施的20年中,共筹措资金42 253.08万元。按来源分:中央投资17 566.83万元,占总投资的41.58%;地方配套投资5 201.77万元,占总投资的12.31%;群众投工投劳650.01万个工日,折算投资19 484.48万元,占总投资的46.11%。按用途分:工程建设直接费用22 313.60万元,占52.81%;示范区建设投资221.00万元,占0.52%;科技支撑投资234.00万元,占0.55%;其他费用(群众投工折算)19 484.48万元,占46.11%。

2 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工程建设20年来,区域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止,自然灾害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经济效益不断显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测算,平均每年产生综合效益总价值305 244.47万元(可测算价值),其中生态效益价值281 780.03万元,经济效益价值 17 559.55万元,社会效益中提供就业价值5 904.89万元。

2.1 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共完成营造林13.38万hm2,成林面积6.39万hm2,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净增9.11个百分点,达到28.11%。在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森林结构和林分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高,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的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根据目前公认的方法保守测算,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年生态效益可达281 780.03万元。其中:增加农作物产量22.47万t,价值53 922万元;年减少土壤侵蚀266.97万t,价值4 187.01万元;每年减少土壤侵蚀成分中氮、磷、钾、有机质分别为8 276.07 t、533.94 t、10 678.80 t、78 756.15 t,保肥价值为23 922.38万元;林分年调节水量11 655.64万t,保水价值82 227.08万元、净化水质价值 24 360.30万元;年固碳量为25.87万t,折算价值 为24 173.26万元;年释放氧气69.00万t,价值 为68 988.00万元。

2.2 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使项目区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年经济效益达到17 559.55万元,项目区林业收益占农业收入的比值逐年提高。其中:年木材生产价值5 520.19万元,包括年净增木材储备1.31万m3,价值582.80万元,年均生产木材7.76万m3,价值4 937.39万元;年产各类干鲜果品、食用菌、药材、其他林副产品8 388 t,价值7 400.04万元;年实现旅游收入4 639.32万元。

2.3 社会效益

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并重,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的林业发展道路,逐步建成一批特色经济林基地,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为工程区域带来巨大的财富,大大改善当地单一的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新的途径。工程实施不但扩大了林产品供给,而且促进了与林业相关的第2、第3产业发展,使多余劳力得到妥善安置,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据统计,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均每年提供63.2万个就业工日,相当于每年为2 429个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增加就业价值 5 904.89万元。

太行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意识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将得到共同发展,一个自觉“爱绿、植绿、护绿”、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社会氛围将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办厂,增加物流,带动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 主要问题

3.1 立地条件差,营造林任务艰巨

项目区还有4.93万hm2林地尚未绿化,其中宜林荒山荒地4.75万hm2、无立木林地0.18万hm2;还有8.11万hm2以山皂角、荆条为主要树种的灌木林可改造成综合效益更高的乔木林。这些地域都是经几十年造林绿化后剩下的硬骨头,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极大,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证成功。项目区有林地质量不高,平均蓄积量只有21.88 m3/ hm2,不到全省乔木林平均蓄积55.98 m3/ hm2的一半,急需抚育提高。

3.2 计划任务少,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规划面积是10.32万hm2,实际下达计划5.59万hm2,占规划面积的54.16%;二期工程规划面积是13.65万hm2,实际下达计划6.27万hm2,占规划面积的45.91%。下达计划任务太少,难以满足工程区生态建设需要,工程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3.3 投入标准低,建设成效难以保障

太行山区立地条件差,干旱、土薄、石头多,造林难度极大。据工程区博爱县、林州市、辉县市技术人员调查,实际造林成本每亩至少在1 000元以上,与现在国家每亩300元的造林补助相差甚远。投资标准低严重影响着群众造林积极性和工程建设成效,这与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突出国家投入的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原则不相适应。

3.4 工程范围不全,整体效益难以体现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市域北部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为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优先保护区域,是河南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地区。为了避免与天保工程区域重叠,国家未将济源市列入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中,生态建设效益不能在整体体现。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计划下达规模,扩大工程实施范围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国家6大生态建设工程之一,该工程对促进太行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工程规划目标的实现,应按照工程规划下达每年计划任务,让工程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将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的济源市纳入太行山绿化工程范围,让工程实施范围覆盖整个河南省太行山区。

4.2 提高投资标准,加大政府投资比例

按照营造林实际投资需要进行工程投资概算,实行工程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主力军的地位,加大政府投资比例。进一步改善林业行业投资环境,放宽林业政策,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投资林业生产建设,实现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投资的多元化。

4.3 投资抚育管理,丰富工程建设内容

随着工程建设的持续实施,工程区能够用作造林的宜林地越来越少,应将原来工程建设只进行造林逐步转向造林、抚育并重,不但扩大森林面积,而且提高森林质量。丰富工程建设内容,将生态疏伐、割灌、除草、修枝等抚育措施纳入工程建设内容。鉴于河南省太行山区剩余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成功难度加大,应将人工造林、飞机播种、点播、封山育林等造林措施一并纳入工程建设内容,让基层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科学选择,确保成功。

4.4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增强科技支撑

积极引进与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太行山绿化工程管理、技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有效的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针对工程建设中影响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和专题研究;集成小流域综合治理、抗旱造林、生物农药和节水灌溉等技术组合,提高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为太行山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014-12-08

S 731.9

B

1003-2630(2014)04-0052-02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太行山造林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太行山写生》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太行山(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