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布利特在转复房颤、房扑中的临床应用

2014-04-01竟雪莹汤凤英

淮海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房扑布利窦性心

竟雪莹,祖 磊,汤凤英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是临床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AF的患病率为0.77%[1]。该病不但可以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并导致机体栓塞,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2]。AF、AFL伴快速心室率时还可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使血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加重器质性心脏病和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目前药物复律仍是转复的主要方法[3]。

伊布利特(ibutilide)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仅能经静脉途经给药,能快速有效地终止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1995 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90 d内发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快速转复治疗。2011年ACC/AHA/HRS心房颤动指南指出,伊布利特用于房颤的药物复律是Ⅰ类推荐指征[4]。而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自2007年上市以来也经多次临床应用研究证实获得满意疗效[5]。我院自2009年开始应用该药物对部分房颤或房扑患者进行转复窦律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年2月-2013年4月,因AF或AFL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56~76岁。入选标准:(1)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房颤或房扑,且发病时间少于3个月;(2)排除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LVEF>55%)、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或心室率<50次/min、不可控高血压;(3)近1月内未使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停药5个半衰期以上;(4)血清钾>4.0mmol/L。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排除心房内血栓形成。

1.2 方法 给药前常规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测血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钾低于4.0 mmol/L的患者先予补钾治疗待复查血钾>4.0 mmol/L再行治疗。安静卧床,行持续心电监护。伊布利特(安徽丰原药业生产)1 mg于10 min内静脉推注,如未转复,于30 min后再给第2剂,剂量仍为1 mg。心电监护持续24 h以上。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停止给药:(1)转为窦性心律;(2)QT间期>50 ms;(3)二度或二度以上传导阻滞;(4)多形性室速;(5)收缩压<90 mmHg。

1.3 疗效判定 有效:给药后90 min内转复窦性心律;显效:给药后24 h内转复窦性心律;无效:给药后24 h内未转复窦性心律。

2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6例在给药后30~40 min内转复窦性心律,为有效;3例在给药后24 h内转复窦性心律,为显效;2例给药后24 h内未转复窦性心律,为无效。2例无效患者中1例为房扑,另1例为房颤患者,随后均给予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治疗。转律成功患者中发生室性早搏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二度或二度以上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收缩压<90 mmHg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伊布利特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结构和索他洛尔类似,药效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APD),高度选择性阻断心肌细胞快速激活的钾通道,是一个经典的Ⅰkr阻滞剂,可使APD延长,同时激活缓慢内向钠电流,这是伊布利特独特的电生理作用,由此可以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和Q-T间期,但对心房ERP的作用比对心室更明显,可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延长90% ~110%,进而延长折返波的波长,减慢传导使折返不易形成,因此能有效地终止各种微折返,降低心房除颤阈值,高效地除颤防颤,达到终止房颤,恢复窦律的效果,这是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具有的独特作用,也增强了其转复房颤、房扑的效果。由于伊布利特在体内能快速分布、代谢因而具有较短的血浆半衰期,且静脉注射后Q-T间期延长的最大值还与它在血浆总浓度和给药速度有关,快速大剂量给药时Q-T间期延长快而显著,给药结束时便达到峰值[6-7]。

本研究中,转律有效率为54.55%,显效率为27.27%,且使用伊布利特转律的患者转律时间集中于30~40 min内,提示伊布利特能快速有效转复房颤与房扑,这与上述理论相对应,也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相一致[8-10]。

伊布利特的常见和必须关注的不良反应为尖端扭转性室速(TdP),触发的可能机制之一是由于动作电位的延长,使Ca2+在2相平台期内流增多。易诱发早期后除极,此外伊布利特可导致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明显增大,进而容易引发TdP。心动过缓、身材矮小、心力衰竭史、低血钾症、女性等是发生的高危因素[11]。本研究中仅有2例出现室性早搏且自行缓解,而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TdP的出现,应该与排除了严重心力衰竭等高危患者,且积极处理血钾水平有关。

伊布利特对房颤、房扑具有较好的转复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转复房颤、房扑的转复药物,作为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故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于临床房颤/房扑患者的转律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虽可能会出现TdP等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低,且发生时间早,易于用药过程的监测,并可以被预防[12]。

2010年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技术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联合发表了《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我国伊布利特的应用水平,可以预见随着临床证据的进一步积累和完善,伊布利特会有更加安全、广泛的应用前景。

[1]周志强,胡大一,陈 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黄云翠,卫高仁.老年心房纤颤与脑梗塞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961-962.

[3]黄从新,张 澍,马长生,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5):328-369.

[4]Warm LS,Curtis AB,Ellenbogen KA.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update on Dabigatra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1,123(10):1144-1150.

[5]刘 飞,张 烁.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0):23.

[6]郭继鸿.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热点问题[J].中国医刊,2010,5(525):137-138.

[7]Sun JL,Han R,Guo JH,et al.Effect of Ibutilide on Cardiac Pacing Threshold and on Induction Rat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J].Cell Biochem Biophys,2012,46(3):197-203.

[8]孙 超,刘书旺,郭静萱.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电生理作用的差异[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11,25(3):210-212.

[9]王 超,黎敬锋,李世光,等.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43-1044.

[10]Kafkas NV,Patsilinakos SP,Mentzanos GA,et al.Conversion efficacy of intravebous ibutilide compared with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recent-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rtrial flutter[J].Int J Cardial,2007,118(3):950-953.

[11]Patsilinakos S,Christou A,Kafkas N,et al.Effect of high doses of magnesium on converting ibutilide to a safe and more effective agent[J].Am J Cardiol,2010,106(5):673-676.

[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技术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1):1-11.

猜你喜欢

房扑布利窦性心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魔杖就绪 魔法世界回归
尼非卡兰快速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难治性心房扑动一例
心房扑动患者临床诊疗策略的研究探讨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房扑动的疗效评价
婴儿心房扑动治疗及随访分析
诡辩获罪
诡辩获罪
布利丹效应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