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埋藏式起搏器心室电极断裂患者的护理

2014-04-01潘玥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起搏器心室伤口

潘玥

(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300222)

埋藏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最为有效和彻底的手段。作为一种常用的有创性治疗方法,虽然损伤小、操作简单,但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在其并发症中,心室电极断裂发生率为1.2%,早期发生原因多为手术操作不当 ,远期多为电极埋植体内时间过长,多见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径路植入的心房或心室电极,因锁骨下间隙狭小,电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相互摩擦,导致起搏器电极断裂[1]。发生原因与患肢过度活动、电极过度折曲有关,如经常做抡臂运动,用术侧肢体扛重物,术后患肢运动时过度牵拉导线发生动态扭曲,这种持续的压力负荷和反复的扭曲作用使导线产生损坏,导致电极断裂[2]。心室电极断裂可引起完全不起搏或间歇起搏,若为起搏器依赖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部分电极断裂的病人症状不典型,需行胸部X线片及程控检查才能发现,有些病人会出现头晕、心悸、黑朦或晕厥。我科于2012年12月21日收治了1例埋藏式起搏器术后心室电极断裂的患者,入院后行起搏器电极重置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9岁。入院前6年余,无明显诱因感心中不适,伴心悸、头晕、黑朦,休息约1~2min后可自行好转。曾就诊于我院门诊,未予特殊处理。3年前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阵发房颤,窦停,最长R-R间期5.6s,在我院行起搏器安置术,术后病情好转出院。2年前复查起搏器,未见异常。本次入院前1天患者进食后出现恶心、头晕,伴心前区不适、心悸,之后呕吐部分胃内容物,呕吐后恶心、头晕等症状减轻。于我院急诊检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HR 128次/min,可见起搏器心室感知不良及失夺获,为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当日程控起搏器示心室起搏阈值升高,伴心室感知不良,胸片提示心室电极断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冠、调脂治疗。完善常规检查后,于12月24日行起搏器电极重置术。术后心电示波示房颤,HR 82次/min,可见起搏心律,VVI起搏。术后1周复查胸片,示电极位置良好,伤口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担心起搏器电极断裂后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对治疗效果的担心,存在焦虑和恐惧情绪,主诉失眠、多梦、易醒。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讲解起搏器相关知识,如电极断裂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告知患者通过起搏器电极更换,可以使故障解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至术前患者主诉睡眠及整体感觉良好。

2.1.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心室电极断裂可引起完全不起搏或间歇起搏,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做好详细记录,有异常情况,随时报告医生。患者存在快速心律失常,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心肌耗氧量,观察用药后效果。

2.1.3 安全防护 患者安置起搏器术前有窦停,最长R-R间期5.6s,此次心室电极断裂可引起完全不起搏或间歇起搏,存在意外风险因素。入院后,及时给予安全防护,嘱患者卧床,加床档,床头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2.1.4 术前准备 常规备皮,上至颈部,下平乳头,两侧至腋中线,包括腋窝。根据医嘱做抗生素过敏试验,指导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水4~6h,术前30min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去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1 电极脱位 与手术因素及术后过早或过大幅度的深呼吸及上肢活动有关[3]。术后严格卧床72h,持续心电监护,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随时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该患者因不能耐受平卧位,24h后嘱其取左侧卧位,禁止右侧卧位,防止电极脱位以及发生导线故障。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及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提肩动作,不仅起到了肢体功能锻炼的作用,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告知患者避免剧烈咳嗽,以防胸腔内压、腹内压突然上升引起电极脱位。该患者未发生起搏器电极脱位。

2.2.2 出血及血肿 与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及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患者入院后,将阿司匹林停用,术后给予伤口处沙袋压迫6h,压迫位置准确,并妥善固定,防止沙袋移位、滑脱,确认无出血后,及时撤除。严密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有无皮下波动感及张力增大等。该患者术后伤口有少量渗血,重新给予沙袋压迫2h,撤除沙袋后伤口清洁干燥。

2.2.3 感染 与手术操作中致病菌感染、囊袋制作和植入位置选择、伤口出血及局部血肿有关。加强营养,术前讲解饮食营养知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术后严密观察伤口的颜色、温度,局部有无红肿、渗出,有无体温升高,注意观察伤口张力及愈合情况,防止渗血和血肿形成,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每日换药1次,注意无菌操作,7~10d拆线。嘱患者注意保护切口,避免受到碰撞,保持局部皮肤清洁。该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于术后第7天拆线。

2.2.4 栓塞 由于该患者长期房颤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有发生肺栓塞及下肢动脉栓塞的风险。严密监测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注意观察肢端的温度、颜色、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观察有无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协助患者进行下肢屈伸运动,活动踝关节及足趾,促进静脉回流。该患者未发生肺栓塞及下肢动脉栓塞。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1月内避免术侧手臂上举或伸展运动,防止牵拉,避免提重物,尤其是剧烈的外展动作。告知患者不能进入高电压、强磁场的地方,以免对起搏器产生影响。出院后1个月随访1次,以后2~3个月1次,之后半年~1年随访1次。每年至少拍胸片1次,检查电极有无折断,定期对电池能量和导线作出评估,以判断能量消耗,导线电极是否移位,以便作相应处理。

4 小结

起搏器术后心室电极断裂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护士应熟练掌握起搏器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术前对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与护理,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1]Kleemann T,Becker T,Doenges K,et al.Annual rate of transvenous defibrillation lead defects i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10years[J].Circulation,2007,115(19):2474-2480.

[2]杨飞燕,王晓玲,陈曼华.15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的诊治体会[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7):496-497.

[3]贺晶晶,刘晓红,王玉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病人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6):1565-1566.

猜你喜欢

起搏器心室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