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现代集团管理模式弊端探析

2014-03-31史青宇

关键词:金刚山财阀财团

史青宇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韩国现代集团管理模式弊端探析

史青宇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现代集团是韩国典型的财阀企业。管理层的盲目扩张、家族式企业的弊端、韩国政府的过度扶持、盲目的多元化以及金刚山旅游项目的启动是现代集团从鼎盛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韩国“现代神话”的破灭对于中国大型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的启示:切忌盲目扩张以及多元化,摆脱家族式企业的弊端,提高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紧跟潮流,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现代集团;家族式企业;财阀;多元化;原因

一、现代集团简介

韩国前首富郑周永于1947年创建了韩国现代集团。现代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集团的主业为建筑、造船和汽车行业,兼营钢铁、水泥、运输、贸易、机械、冶金、金融、电子等几十个行业,为韩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直雄踞韩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榜首的现代集团,其鼎盛时期总资产高达97万亿韩元,年销售额与韩国政府全年的预算相当。

然而,在韩国政府和债权银行的强大压力下,2000年5月31日,现代集团创始人、集团名誉董事长郑周永被迫从管理前线引退。郑周永和他的两个儿子,即现代集团主席郑梦宪和现代汽车公司主席郑梦九,今后将不再参与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1]。郑周永称现代集团将通过出售股份和集资的方式来偿还高达52万亿韩元(约合511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标志着韩国现代集团创造的“现代神话”破灭,同时也给当时的韩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

二、“现代神话”破灭的原因分析

(一) 集团管理层盲目扩张使得集团产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现代集团管理层的一个巨大失误就是只知追求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盲目扩张,对投资回报却很少关心。1997年底,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韩国经济遭到重创。此时的现代集团却热衷于招兵买马,并购扩张,而一直倾向于举债扩张的韩国其他大企业集团都在忙着收缩战线,大幅裁员。现代这样做的后果是集团在1998年亏损3亿多美元,从而使其债务总额累积到惊人的66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韩国GDP的40%[2]。

在韩国政府一再要求现代集团等大企业出售更多的企业资产以及削减企业规模的情况下,现代集团仍然我行我素。1999年5月,现代集团以21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LG集团半导体存储晶片的制造业务,还高兴地对外宣布,现代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存储晶片生产商。然而晶片市场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专家称,晶片在当时已是非盈利产业,因为自1999年以来,基础晶片的全球市场价格和产量一直都在下降。但现代集团却押错了宝,把赌注押在晶片行业的复兴上,这就使得原本负债严重的现代电子集团雪上加霜。然而,债台高筑并没有使现代集团管理层感到任何的危机,反而又将目光转移到由于严重债务危机而破产的大宇集团的汽车公司上,欲将其收购至现代旗下。

通过举债方式不断收购不良企业虽然一直是以现代集团为代表的韩国大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经济企业集团的原因之一,但此时却成为其致命的硬伤。债权人一旦上门逼债,那集团除了破产别无他途。

(二)家族式企业的弊端使得现代集团效率低下

众所周知,现代集团是郑周永一手创办的,直到2000年退位,他一直是这个曾经韩国最大企业的掌门人。郑周永曾经是韩国首富,与韩国政府关系密切,其经济政治地位不可小觑。他性格坚毅,独断专行,现代集团的员工都知道集团里只有一个人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那就是郑周永,郑周永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国王”。郑周永这种一人独大的领导方式造成企业管理缺乏创新性,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他的许多收购计划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其决策的失误。

另外,在郑周永的家族式企业中,其家人担任了重要职务。二儿子郑梦九和小儿子郑梦准分别担任现代汽车公司和现代重工业公司的董事长,而五儿子郑梦宪被内定为现代集团的继承人。郑周永虽然在集团内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他的独断专行并不能保证现代集团内部的团结一致,一直到2000年,郑氏兄弟围绕家族产业控股权的争斗都是白热化的状态。最终在韩国政府的压力下,现代汽车集团以及现代重工业集团从现代集团分离,郑梦宪只剩不到半壁江山[3]。这场被媒体称为“王子之乱”的内部争斗令“现代帝国”元气大伤。

现代集团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在集团建立之初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在企业建立初期,一个家族中的成员会为了做大自己企业的目标团结努力,由于企业本身资金就不足,他们很少计较个人得失。一旦企业做大做强,资金雄厚到甚至与一个小国的GDP相当的程度,当初一起打拼的家族成员都陆续成为了大集团的领导者,此时他们都想独享这份辛苦的成果,所以必然会有矛盾。这时,家族式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大集团的发展,需要集团立刻分离经营、专业经营,企业才能重新活起来。

(三)韩国政府的过度扶持使得现代集团缺乏独立性

由于财团一直以来对于韩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所以韩国政府一向重视财团,并且给予大财团很多优惠政策,而财团们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养成了严重依赖政府的习惯。现代集团作为韩国最大的财团,其发展史集中体现了韩国政府对财团的利用和控制以及财团对政府的依赖。财团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关系也预示着财团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对于政府而言,能够利用财团创造的经济利益为其国内生产总值做贡献;对于财团而言,可以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发展壮大企业。然而,一旦财团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发生改变,政府也会改变其政策导向,此时的财团对于权力巨大的政府而言,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沦为牺牲品,一旦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财团就会成为改革的对象。

与其他大财团一样,现代集团的发展壮大与韩国政府息息相关。20世纪40年代,李承晚政府对战争时期日本人留下的产业设施进行了处理,有一定知名度的韩国商人都被分配到了这些产业设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就是受惠人之一。当时政府分配的条件极其优惠,这些设施几乎等于白送给了商人。在此之后,一些韩国财阀利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迅速成长,“现代”也是其中之一[4]。1961年,朴正熙发动的军事政变成为了现代集团迅速壮大的契机。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建设公司因“非法积蓄财产”遭到当时政府的重罚,企业经营遇到严重困难。然而,峰回路转,1961年陆军上校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掌握了韩国政权,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公司不但从“处罚名单”中除名,并且还与政府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朴正熙政府时期的现代集团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然而,这一切对于财阀的优惠措施只是不同的政府在其执政时期刺激经济发展,从而赢得选民的一种手段而已,现代集团作为在韩国生存的大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依靠政府、与政府搞好关系的同时,更应该增强自身实力,独立自主,依靠企业自身的研发、营销等能力发展壮大,从而在政府转变对待财阀态度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新上台的金斗焕政府从1980年开始实施“自由化”与“民营化”的经济政策,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巩固统治基础专门培育财团经济。郑周永办企业的方式是习惯于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国有银行提供的贷款和融资方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发展创新[5]。可是,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不再成为靠山、国有银行也不再是后盾的环境下,郑周永却投巨资设立了现代电子公司。后起的现代电子公司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抛在后面。同样在这个时候,现代集团的两大支柱子企业——现代汽车和现代重工业公司,出现了长期工潮。长期的工潮必然会使现代集团生产停滞,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竞争力削弱,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阻碍。

现代集团与政府分道扬镳的起点是1992年底韩国举行的总统大选。当时,郑周永参加总统竞选,结果输给对手金泳三。此后现代集团一直受到政府的税务调查,郑周永领导的国民党坠入“非法筹集政治资金”的陷阱,而其五子郑梦宪则锒铛入狱。郑周永与政府作对的结果就是将自己一手建立的现代集团推向下坡路。

郑周永和他的现代集团可以说是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现代集团与政府之间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注定是权力更大的政府占主导地位,现代集团只能依附政府小心翼翼,失去了独立性,同时也造成了其与政府之间的诸多矛盾,最终使得现代集团败下阵来。

(四)过度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控制管理能力下降

前文已经介绍,现代集团的业务领域涉及几十个行业,在其全盛时期拥有80多家子公司。这些虽然说明了现代集团的实力雄厚,但是也容易造成过度的多元化,从而使得集团对于众多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不够,而一旦集团触及到自身不擅长经营的专业领域,也会得不偿失。

20世纪70年代,现代建设公司积累大量资金,开始向其他经济领域扩展。郑周永于1976年正式成立现代汽车公司,很快就坐上韩国汽车业界的头把交椅[6]。此外,郑周永建立现代造船重工业公司,即后来的现代重工业公司,随后又成立了专事船舶修理的现代尾浦造船公司。郑周永的企业帝国向着企业多元化和集团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20世纪70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形成“中东特需”*“中东特需”:20世纪70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使得中东产油国获得大量美元,从而中东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猛增。,现代建设公司看准时机进军中东,承建工程,为现代集团积累巨额财富,郑周永又运用这些财富加速在韩国财界扩张。此后,现代集团又通过兼并方式先后进军钢管、炼铁、制铝行业。现代集团的子公司在1974年到1978年的四年间得到快速扩张,由9个增加到31个。1971年到1983年间,现代集团的资产年增长率为32.1%[7],被形容为“从土豆片到芯片全都生产”[8]。

现代集团的多元化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企业效率低下,并且陷入了负债危机。现代集团在凡是市场容许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无孔不入,其结果是企业的市场规模太大,运营效率不高,主攻方向不清,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内部交易十分严重。

(五)金刚山旅游项目的启动使得现代集团困难重重

1988年10月,郑周永会见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与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就开辟金刚山旅游达成了协议。当年11月,金刚山就开始接待来自韩国的游客,金刚山旅游项目开启了韩朝合作的先河。我们知道,韩国政府的支持是现代集团开展对朝合作的基础和保证。此时主张缓和合作的金大中任韩国总统,对于郑周永与朝鲜开辟金刚山旅游项目表示支持。进一步来说,郑周永认为,金刚山旅游项目使得现代集团能够开辟新的市场,项目本身也有利可图。现代集团的子公司现代峨山公司原本希望通过组织大量韩国游客到金刚山旅游获得回报,但是因为游客人数不足始终维持着“赤字经营”,这就给原本就处于困境中的现代集团以沉重一击。从这一角度来说,开发金刚山旅游项目失败也是“现代神话”破灭的一个原因。

三、启示

“现代神话”的破灭也对中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有许多启示。首先,跨国公司的集团管理层对于市场应该审时度势,做好财务管理,不能盲目扩张。其次,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应该趋向于专业化、民主化,任人唯贤。再次,跨国公司的发展应该更加市场化,利用政府的政策,抓住机遇发展,但不能对政府形成依赖。最后,企业在不具优势的领域往往得不偿失,所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更应实事求是。

[1] 尹金.落后于时代的“大财阀”:韩国大宇集团的衰落[J].现代工商,2000(1).

[2] 张永志.成也集团,败也集团——韩国企业集团兴衰的启示[J].集团经济研究,1998(9).

[3] 郭振成.韩国大企业集团破产倒闭的启示[J].工厂管理,1998(6).

[4] 利铭.韩国财阀的穷途末路[J].金融经济,2003(10).

[5] 刘洪钟,曲文轶.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与东亚家族企业:以韩国财阀为例[J].世界经济,2003(2).

[6] 赵文锦.韩国财阀的弊端与改革[J].现代企业,2004(3).

[7] 彭立军.韩国现代家族的恩怨情仇[N].环球时报,2006-05-09.

[8] 吴杉彬.韩国“财阀时代”走向衰落的启示[J].决策与信息,1998(9).

(责任编辑:王菊芹)

TheReasonof“KoreanHyundaiMyth”Bursts

SHI Qing-yu

(SchoolofBusines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

The Hyundai Group is a typical chaebol enterprise in South Korea , and the five causes why the Hyundai Group begins to decline from prosperity: the blind expansion of management, abuse of a family enterprise exposes, excessive support from the Korean government, blind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start of the mount Kumgang tourism project. South Korea’s “the Hyundai myth” has some enlightenments on Chinese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voiding blind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getting rid of the malpractice in family enterprises,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and market-oriented, closely following the tre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Chinese.

the Hyundai Group; family enterprise; Korean administration; the chaebol enterprise; diversification; reason

2014-02-10

史青宇(1990—),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F272

: A

: 1008—4444(2014)04—0024—03

猜你喜欢

金刚山财阀财团
日本财阀的兴与衰
金正恩要求拆除金刚山韩建设施
财阀历史与日韩经济战
三菱财阀的解体与重新联合
“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释源
国际财团如何设置石油金融“陷阱”
金刚山:平常心有真意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