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

2014-03-28王梦醒赵丽萍邵若蘅

医学综述 2014年15期
关键词:龋齿唾液链球菌

王梦醒,赵丽萍,邵若蘅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20)

龋齿作为一种具有可传播性的疾病,是临床儿童感染最常见的病例之一。龋齿主要由细菌引起,其发生原理是:牙体硬组织在感染细菌后发生了慢性的进行性破坏从而引发龋齿。变形链球菌作为一种G+厌氧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的一种[1],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与龋齿的发生紧密相连。现在的一般临床经验认为,变形链球菌是在牙齿萌出后才聚集在宿主口腔的,并且主要集中于牙齿表面,对于光滑面龋和窝沟龋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对2~6岁小儿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其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近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变形链球菌检测的300例,其中男童162例、女童138例,年龄2~6(3.4±0.3)岁。选取的病例口腔内均未见明显病灶,就诊前未采用抗生素治疗,半年内未涂布氟化物。所有小儿均能配合采集标本,能及时采集刺激性唾液。此次调查研究均获小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口腔检查 每例受检儿童平卧在自然光线下,采用一次性平光口镜和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参照WHO1997年的诊断标准[2]进行龋齿诊断,计算出小儿的患龋率、龋失补牙数、龋失补牙面、龋蚀指数,采用临床通用的计分标准方法评估龋蚀指数:0为无龋;0.5为因龋充填,1为继发龋、牙釉质龋和牙本质浅龋;2为牙本质深龋或露髓、残冠和残根。除上述情况外,若出现1个或多个牙面同时患龋,以最高分为准。计算公式:龋蚀指数=龋蚀牙计分总和/牙数/2×100。牙龈指数: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检查全口或几颗选定的牙,检查每颗牙周围的牙龈,将其周围牙龈分为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远中唇(颊)乳头和舌侧龈缘。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的平均值,每例计分为全部受检牙计分的平均值。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1.3唾液变形链球菌测定 使用Dentocult SM的标准化试剂盒进行试验。对于儿童的检测时间控制在9:00~10:00,检测前1 h不准进食。操作人员采用嚼蜡法采集刺激性的唾液,迅速转移收集于无菌痰杯中,准备附着板,将唾液滴注在附着板上面,并且将板表面完全湿润,去除多余唾液。将附着板静止后放在变形链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试剂瓶中,直立摆放。在37 ℃恒温箱中孵育48 h,观察菌落的密集程度,0度:<107 CFU/L;1度:107~108 CFU/L;2度:108~109 CFU/L;3度:>109 CFU/L。0度为无链球菌,1~3度为有链球菌。

1.4问卷调查 对300例儿童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由儿童的母亲亲自回答。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断奶年龄、是否吃零食(>200 g/d为有吃零食)、刷牙习惯等问题[2]。

2 结 果

2.1患龋状况 300例儿童中有121例(37.33%)发生龋齿,在2~6岁儿童中,Pearson分析显示患龋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r=0.8321,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儿童龋失补牙数、龋失补牙面、龋蚀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7.56,8.57,P<0.05)(表1)。

表1 300例儿童实际患龋情况比较

2.2不同因素龋齿发生率比较 吃零食、牙龈指数低、变形链球菌感染、睡前不刷牙等的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P<0.05)(表2)。

表2 龋齿与非龋齿儿童单因素分析 [例(%)]

2.3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是保护因素(P<0.05)(表3)。

表3 小儿龋齿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幼儿期是龋齿病的高发期,而且龋坏的程度最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乳牙在幼儿牙体内因为硬组织较薄容易产生脱矿;②幼儿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卫生的能力差;③幼儿时期喜欢进食各种零食,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食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龋齿的发生,随着人们对于儿童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儿童的龋齿率从1995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部分偏远地区,患龋齿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甚至难以控制。本研究最后得到的龋齿率为40.32%,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类似[3]。参考临床的经验,变形链球菌是龋齿病的主要致病菌,它的作用机制是:变形链球菌通过蔗糖依赖和非依赖性两种机制黏附在牙面,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在酸性环境下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对于新生儿来说,口腔一般是无菌环境,但通过和外界的接触和摄入食物,口腔内的细菌逐渐增多。有报道显示,目前约有54.31%的8~36个月的婴幼儿口腔中能够检测到变形链球菌[4]。乳牙在幼儿期刚刚开始萌出,口腔环境比新生儿时期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也为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微生物可以滞留在刚刚萌出的乳牙处。因此,变形链球菌可以在幼儿期定植,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时期也是变形链球菌爆发的高峰期[5]。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乳牙发生龋齿的概率极高,龋齿一旦发生,侵蚀范围广,病情扩散迅速,后期会严重影响儿童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多研究发现,变形链球菌的感染与小儿龋齿率呈现正相关[6]。近些年来,学者们致力于研究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要检测对象的龋活跃性实验。Dentocult方法是现在临床比较常用的,较简单的经典方法。Dentocult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幼儿的龋活跃性,与儿童患龋的现状高度相关。同时,研究发现Dentocult方法对于龋病的预测也具有很高的可信度,Dentocult等级高的对应龋活跃性强,龋齿发生率高[7]。

在口腔生理状态正常的情况下,生态系统平衡,各种微生物稳定。但是当饮食中出现含糖的物质增加、口腔卫生差时,菌斑中的致龋菌大量增加,从而会促使龋齿的发生。本研究表明,每日进食过多含糖的食物会导致儿童患龋的危险性增加。同时,牙龈指数低和睡前不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龋齿的影响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8]。

从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龋齿组中变形链球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龋齿组,同时唾液变形链球菌的水平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龋病发生的状况。从年龄的影响上,各年龄组的儿童患龋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童的患龋率高于男童,这可能是女童的乳牙萌出期会略早于男童,牙齿暴露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微生物定植的机会。

综上所述,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除此之外,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为了降低小儿龋齿的发生,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注意加强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并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于小儿龋齿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于龋齿防止的健康教育,开展牙齿健康的检查,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发现龋齿的病例儿童,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证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1] 李伟明,石四箴.澳门幼儿乳牙龋病及龋病活跃性的分析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259-263.

[2] 闫魏娟.郑州市3-5岁集体儿童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9):566-569.

[3] 刘芸,刘寿桃,王金东.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与龋齿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96-198.

[4] 胡艳丽,舒丽梅.焦作市5635名2-6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7-1790.

[5] 彭圆媛,刘梅玲,马飞.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与患龋状况关系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7):402-404.

[6] 陈志斌.3~6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21-1124.

[7] 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39-41.

[8] 徐兴华,钟滨,易敏,等.咀嚼无糖口香糖对成年人菌斑指数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0,30(1):27-30.

猜你喜欢

龋齿唾液链球菌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预防龋齿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