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适形与三维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2014-03-28艾秀清

医学综述 2014年15期
关键词:剂量学保乳靶区

艾秀清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放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1]。以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为传统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保乳术式结合术后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其临床预后并不亚于根治手术治疗[2]。放疗是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放疗可有效控制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显著提高其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3]。传统的放疗方法为三维适形法,临床应用广泛,但存在剂量分布不均匀的缺点,三维调强是在三维适形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维适形与三维调强放疗法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调强组和三维适形组,各45例。三维调强组患者年龄19~60(32.5±13.3)岁;左侧肿瘤24例、右侧肿瘤21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32例、外下象限4例、内上象限7例、乳头下方2例;参照乳腺癌TNM分期标准[4],Ⅰ期38例、Ⅱa期4例、Ⅱb期3例;42例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3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活检。三维适形组患者年龄17~59(31.8±14.1);左侧肿瘤23例、右侧肿瘤22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30例、外下象限4例、内上象限8例、乳头下方3例;参乳腺癌TNM分期标准,Ⅰ期40例、Ⅱa期3例、Ⅱb期2例;40例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5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活检。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和肿瘤发病部位、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和家属告知研究内容获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4],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早期乳腺癌;②女性;③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术式为肿物切除术)。排除标准:①患者不能耐受术后放疗,中途退出者;②术后早期死亡。

1.3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辅助乳腺托架固定,指导患者充分上举上臂。在患者平静呼吸情况下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取得CT扫描图。三维调强组患者采用三维调强法进行放疗,参照患者CT扫描图像,由专业人员通过三维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剂量等参数的设置,并以静态方式对患者进行放疗。三维适形组患者采用常规三维适形法进行放疗,即应用传统切线野照射患者胸壁,采用斜野法照射内乳区。

1.4观察指标 ①参照放射损伤评定标准[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放疗相关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分级如下:Ⅰ级为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Ⅱ级为皮肤出现干性脱屑;Ⅲ级为皮肤湿性脱皮,真皮外露,血清渗出,出现放射性疼痛。②采用正常组织剂量体积直方图对计划靶体积的D95(95%的靶体积所得到的剂量)、105%处方剂量的靶体积(V105%)、110%处方剂量的靶体积(V110%)进行评估。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两组乳腺癌患者放疗的Ⅰ度、Ⅱ度、Ⅲ度皮肤损伤情况比较,三维调强组皮肤损伤少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23,P<0.05)(表1)。

表1 两组乳腺癌患者放疗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靶区照射剂量的比较 三维调强组靶区照射剂量的D95显著高于三维适形组(P<0.05),V105%、V110%均显著低于三维适形组(P<0.05)(表2)。

表2 两组乳腺癌患者放疗靶区剂量的D95、V105%、V110%比较

3 讨 论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保乳手术主要适用于Ⅰ期及Ⅱ期乳腺癌患者。对于实施保乳手术后的患者,较多的文献报道局部放疗可有效控制手术部位复发,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6-7]。传统的三维适形法存在无法将照射剂量均匀分布在乳腺靶区的缺陷,容易造成患者局部皮肤损伤,同时文献报道其对于胸腔内的肺脏和心脏亦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可引起肺炎、心包炎等[8]。三维调强法是在三维适形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方法,文献报道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三维适形法[9]。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强调组患者的皮损发生情况较三维适形组轻,提示三维调强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放疗期间皮肤损伤的程度,同时靶区照射剂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维调强放疗法靶区照射剂量均匀性显著优于传统三维适形法,该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10]。三维调强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调强可使治疗放射剂量的分布与乳腺靶区的形状相适应,从而克服了乳腺形状不规则对放射治疗的影响。同时有研究表明,三维调强法还可有效降低胸腔内肺脏、心脏部位的照射剂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疗毒性反应[11]。三维调强法在鼻咽癌、小细胞肺癌及原发性肝癌等领域的研究也表明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三维适形法[12-14]。三维调强法较传统三维适形法优越,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周晓琳,范秋虹,钱建军,等.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逆向调强与三维适形野中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6):675-679.

[2] 陆国建,曹福寿.乳腺癌保乳术的安全性评价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29-2830.

[3] 王嘉伟,张树平.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3):182-185.

[4] 刘裔莎,魏兵,杨雯娟,等.美国癌症联合会乳腺癌分期(第七版)简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787-790.

[5] 苏加利,刘利民,黄炜,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等效生物剂量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254-1257.

[6] 祖国,郭京,王忠裕.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92-96.

[7] Baselga J,Campone M,Piccart M,etal.Everolimus in postmenopausal hormone-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12,366(6):520-529.

[8] 徐敏,李建彬,范廷勇,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远期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5):439-442.

[9] 徐宜武,黄传钱.乳腺癌传统适形放疗与三维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3):176-178.

[10] 姚波,王雅棣,许卫东,等.保乳术后乳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早期毒副反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2):324-327.

[11] 章倩,陈佳艺,胡伟刚,等.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3):445-448.

[12] 张庆富.三维调强放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45-47.

[13] 张富利,郑明民,陈建平.三维适形与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3):283-286.

[14] 张黎,习勉,孙文钊,等.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3):402-406.

猜你喜欢

剂量学保乳靶区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