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arcotrend脑电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患者POCD发生和S100β蛋白水平影响的临床分析

2014-03-28黎达锋曾秋谷梁华娜黎瑶瑶

医学综述 2014年15期
关键词:脑电全麻批号

黎达锋,曾秋谷,梁华娜,黎瑶瑶

(阳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老年患者麻醉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临床常出现焦虑、精神错乱、人格改变、记忆缺失等,患者人格、认知及社交能力出现变化,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患者脑部受损程度,与预后相关[1]。本研究主要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患者POCD发生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212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Ⅱ~Ⅲ级。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102例和深麻醉组110例。浅麻醉组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50~78(61.2±7.8岁);ASAⅡ级48例,Ⅲ级54例;下肢骨科手术37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心胸外科手术21例,颅脑损伤手术11例,其余各种手术18例。深麻醉组中男54例、女56例,年龄52~82(63.3±8.2)岁;ASAⅡ级53例,Ⅲ级57例;下肢骨科手术31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心胸外科手术24例,颅脑损伤手术17例,其余各种手术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患者年龄均≥50岁,行不同术式全麻手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史、长期服用大量抗抑郁药物或镇静剂、治疗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212例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8 h,无术前用药。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连接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德国NARCOTREND-Compact型号)检测Narcotrend指数(NTI)。首先所有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603)0.05 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生产批号:20110411)靶控输注 2.5 mg/L,NTI达标后加静脉注射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502)3 μg/kg,阿曲库铵(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513)0.6 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项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持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10403)、顺阿曲库铵(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206)静脉泵输注以维持镇静及松弛肌肉[2]。

根据Narcotrend将浅麻醉组患者NTI控制在45~60,相对应脑电图分级为D0~D1;深麻醉组为25~44,相对应脑电图分级为E0~E1。患者血压保持在80~14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阿曲库铵,改为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批号:20110406)0.1 mg/kg以缓解术后疼痛、盐酸托烷司琼(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203)0.1 mg/kg预防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3]。术后两组患者均停止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输注,改用芬太尼6 μg/kg与地佐辛0.3 mg/kg进行术后镇痛。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 POCD发生率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根据1975年Folstein创建的MMSE量表筛查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4]。总分0~30分,27分以上为正常,27分以下为COPD,其中21~26分为轻度,10~20分为中度,0~9分为重度。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手术1 h、手术结束时、拔管时5个时点间的NTI、心率(heart rate,HR)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2 h、术毕、术后2 h、术后24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24 h POCD发生与MMSE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深麻醉组POCD发生率为16.4%,浅麻醉组为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4 h POCD发生与MMSE评分情况的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间NTI、HR与MA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NTI在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变化,诱导后、插管前、手术1 h、术毕时显著低于诱导前,拔管时又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浅麻醉NTI显著高于深麻组(P<0.05);两组患者HR和MAP手术前后各时点间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间NTI、HR与MA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各时点间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诱导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浅麻醉组患者手术各时点间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深麻醉组除术后24 h外,其余各时间段也均高于诱导前(P<0.05);浅麻醉组患者各时点间(除诱导前)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 论

临床全麻术后出现POCD很常见,老年患者由于高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免疫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过低等因素更易发生。有研究表明[4],60岁以上老年患者POCD发病率是年轻患者的3~10倍,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枢神经功能降低有关。

Narcotrend脑电检测仪是利用普通心电电极在患者头部任何位置采集分析即时脑电信号,如原始脑电或视觉脑电,经自动分析后显示出患者的麻醉或意识深度状态的新型仪器。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相比,它可以根据不同个体情况调节患者麻醉或镇静药用量,使麻醉信号及检测深度更加精确,且安全简单,可用于全科手术中[5]。

全麻药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时突触的传递作用,从而产生麻醉。本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患者的COPD进行研究,发现深麻醉组只有16.4%的患者发生POCD,显著低于浅麻醉组的28.4%。推测其机制可能为较深程度麻醉会增强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使突触间电活动受限,只有少量细胞因子被激活才能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减少POCD发生[6]。

血清S100β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星状神经胶质细胞液中,可影响胶质细胞生长分化,维持血钙稳定,对记忆发挥一定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后,S100β蛋白会从细胞液中进入脑脊液,再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因此,临床上常把其作为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的敏感及特异性指标[7]。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S100β蛋白水平均处于上升阶段,术后2 h有所下降,但深麻醉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至诱导前水平,浅麻醉组仍高于诱导前水平,且浅麻醉组各个时点间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深麻醉剂量可以使S100β蛋白水平降低,改善患者神经受损症状。

综上所述,深麻醉组患者发生POCD例数较少,显著优于浅麻醉组,且深麻醉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对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Narcotrend脑电检测仪对患者全麻手术全程监测,可以准确地反映各个阶段患者的麻醉程度与监测信号,安全方便可行,此方法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黄丽君,丁力,邵亚,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S100ββ淀粉样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1075-1077.

[2] 刘真,余昂,薛庆生,等.Narcotrend(R)脑电监测系统用于癫痫患者麻醉深度评价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2027-2030.

[3] 潭玮,罗爱林.Narcotrend与BIS监测硬膜外阻滞期间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09-112.

[4] 王化玲,魏永鸽,张卉.MMSE量表在老年痴呆筛选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5(20):96.

[5] 时玥.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1.

[6] 何洹,施冲.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Narcotrend脑电监测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10):1708-1709.

[7] 章放香,宁俊平,邱冰,等.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2):188-190.

猜你喜欢

脑电全麻批号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