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科学哲学中主流学派的问题观

2014-03-27陶迎春汤文隽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波普尔范式逻辑

陶迎春,汤文隽

(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滁州239000)

近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中各主流学派的问题观是什么,有何异同,有何启示,值得总结。“问题反思”和“前提批判”表征着不同的哲学立场,也构成各种哲学流派相异的出场路径。以科学认识中“问题”这一重要概念为线索,梳理、总结和分析西方科学哲学史中主要流派的问题观——实证主义问题观、证伪主义问题观、范式论问题观、解题主义问题观和机会主义问题观,在“再反思”的批判考察中,需破除单一的、形式化的问题观,树立“立体式”问题观,以助于恰当地提出、选择和评价以及解决科学问题。

一、实证主义问题观

逻辑经验主义以 “剔除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建立科学的哲学”为使命,主张哲学的专门任务为确定和澄清陈述及问题的意义。“哲学在其过去大部分历史上是一片混乱,造成这种不幸的局面的原因在于,首先,它在小心地检查一些表述是否真正有意义之前就把它们当作真实的问题;其次,它相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借助于跟具体的各门科学的方法有所不同的特有的哲学的方法”。[1]86当然,在逻辑经验主义那里,“‘意义’一词总是从‘认识性的意义’这个观点上来理解的”[2]36。

那么如何确定和澄清问题的意义?石里克在《意义与证实》一文中指出,可回答的问题当然是有意义的问题。对于不可回答的问题,一类是经验上的,一类是逻辑上的,如果是前者,它们是实践上不能回答或技术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科学家总会有解答的一天;如果是后者,逻辑上不存在回答可能性的问题,就是无意义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某某真命题是不是某个问题的回答,如果这种情况可以判定,即要么是要么不是可以判定,那么就意味着这种判定即使可能在经验上不可能,但在逻辑上是可能的。逻辑经验主义主张:“一个真正的问题就是逻辑上可能回答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经验主义的最典型的结论之一”[2]49-50;“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给出一个命题并提出判定这个命题或者它的否定式为真的任务”[3]329-330;“没有任何问题是科学在原则上不可能回答的”[3]329;科学始于观察,“概括是科学的起源”[4]9。

这种问题观可以称之为实证主义问题观,它在科学哲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的意义标准:具有可表达性,用有意义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具有可解性,至少在逻辑上可回答;具有可操作性,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给出的一个命题的判定并操作。但“科学始于观察”的说法则受到质疑,批判理性主义主张“科学始于问题”而非始于观察。

二、证伪主义问题观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波普尔,是20世纪“问题”理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波普尔以证伪主义著称哲学界,他提出影响深远的“科学始于问题”的著名论断。还提出“四段式”(P1和P2表示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排错)这一不同于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其科学问题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a)问题就是困难,表现为在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所提出的观察或某种假说等新发现之间的冲突,实质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张力;(b)科学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5]318;(c)科学问题的演进与科学进步相互促进,“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的进步。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不断的增加”[5]222。

在波普尔之后,“科学始于问题”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和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广泛地接受,而“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则受到批判。但是“四段式”提出后,虽然波普尔提出问题P2比问题P1具有深度,却未深入讨论P2与P1之间的关系,而且问题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也未详尽展开,其理论还因脱离科学史的实际而受到众多批评。不过这种问题观对科学问题的本质、地位、功能和演进方式的论述,对于批判地吸收其合理思想,丰富发展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等仍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启发价值。

三、范式论问题观

范式论问题观即以库恩为主要代表的历史主义问题观,围绕“范式”和“科学共同体”这两个基本概念展开。其问题观主要体现为:(a)在常规科学时期,常规问题的提出和选择取决于范式,“范式的存在决定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解决”[6]24-25;(b)常规问题指在范式内的问题;反常问题指在现有范式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难题;非常规问题指由反常问题积累所致的科学危机时期,范式必须要面对却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常规问题指在新的范式内可以解决的问题;(c)非常规问题及其解决导致科学革命。

这种问题观把科学问题放置在科学进程的历史中进行考察,独创性地探究了科学问题——科学共同体——范式——科学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其指出问题与科学活动主体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开辟出探究科学问题的新进路,即根据问题在联结科学与技术中的作用,考察围绕问题解决活动展开的哲学、科学和技术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正如劳丹所批评的那样,库恩没有注意到概念问题在科学研究和范式评价中的作用。

四、解题主义问题观

劳丹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和以问题为定向的活动,科学目标是获得解决问题或澄清问题的理论,即具有高度解题效力的理论。有学者曾简洁地图示出劳丹所主张的问题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劳丹的研究传统与问题

可见其问题观体现为:(a)问题的提出和选择取决于研究传统;(b)科学就是解决问题的活动;(c)不仅有经验问题,还有概念问题,概念问题的重要性不亚于经验问题;(d)通过问题的解决及其解题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取得进步。

劳丹从 “科学问题——科学理论——科学进步”的关系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波普尔和库恩的观点相比,劳丹的问题观无疑较为深入细致,并且劳丹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任务在当代仍然具有继续研究的重大价值。如“如果将待解决问题与合适理论之间的矛盾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那么我们必须比当前远为清楚地阐明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问题?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何确定问题的相对重要性?”[7]16但劳丹也像波普尔和库恩一样,着重于利用问题来阐明如何比较评价科学理论,缺乏对问题发现的方法论和问题解决过程的方法论的探讨。而且对于劳丹把科学问题和问题解决看成是科学哲学中具有独一地位的中心任务,美国科学哲学家达德利·夏佩尔提出异议:“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把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是有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使人们专注于问题分类而忽视对其背后的理由作细致的分析”[8]282。

五、机会主义问题观

在科学哲学史上,自库恩以后,科学哲学可谓进入“战国时代”,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层出不穷,一方面,传统科学哲学仍有大量的追随者和修补者,为科学合理性辩护,如上面提到的劳丹、夏佩尔等;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派或观点依据不同的“前提批判”和“问题反思”的哲学出场路径而“登场”,其中就有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其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在系统化的理论性背景下而是发生于技巧、实践和工具的实践性背景下的一种审慎的实践性活动,质疑“科学始于问题”,主张:(a)机会给出问题;(b)机会挑选问题;(c)机会磨砺问题。“问题只构成可能要研究的空间,而机会和资源制约着这个可能性空间,给出实际的研究进路,决定着实际的研究起点”[9]100。这种问题观暂时称之为机会主义问题观。正如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所指出的,这种问题观表明,“科学家在研究中是以采取机会主义的方式向他们视野中的自然界开战”。[9]101这种问题观对理解科学家的具体的科研行为具有启发性,但也在一种程度上“消解”了探究科学问题本身的重要性。

六、结 语

总之,仅仅以科学认识中“问题”这一重要概念为主线考察西方科学哲学史中各主要学派问题观,可以看出,逻辑经验主义从命题和问题的意义出发,主要为剔除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以建立科学的哲学服务;批判理性主义主张科学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以说明知识的增长方式;历史主义抓住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以说明科学革命过程;解题主义在经验问题基础上提出概念问题,以说明科学是如何进步的;科学实践哲学对“科学始于问题”提出质疑,主张“科学始于机会”,主张科学是实践性、地方性、异质性的科学。简言之,虽然各派观点各异,所持或所得到的哲学理论也各不相同,但问题都是各派哲学重要的出发点。

同时,在以科学认识中“问题”这一重要概念为线索,梳理和考察各流派问题观——实证主义问题观、证伪主义问题观、范式论问题观、解题主义问题观和机会主义问题观等过程中,得到另一个有价值的启示为:要破除单一的、形式化的、规范性的问题观,应在此基础上树立“立体式”问题观,综合考虑各派的有利观点,“容异”、“存疑”,从而恰当地提出、选择和评价以及解决科学问题。

[1](英)爱耶尔.逻辑实证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洪谦.逻辑经验主义: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德)鲁道夫·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德)H.赖欣巴赫.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美)L·劳丹.进步及其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8](美)达德利·夏佩尔.理由与求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吴彤.科学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观察[J].哲学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波普尔范式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波普尔的洞见和盲目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创新的逻辑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失落的大师: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危机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