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列中线偏斜的病因及临床诊治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牙弓牙列中线

银川市口腔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牙列中线偏斜的病因及临床诊治

李俊慧苏洲慧

银川市口腔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对临床不同病因的牙列中线偏斜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要点及方法。牙列中线偏斜根据其发生机理分为牙性、骨性、功能性,临床诊治中首先要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做出明确诊断,然后给予针对治疗。

牙列;中线偏斜;正畸

牙列中线偏斜是指由于牙弓或颌骨两侧不对称或因合位偏斜形成的一种错合畸形,根据病因及发生机理分为牙性、功能性、骨性。牙列中线偏斜在正畸病例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及咬合功能,应针对病因尽早治疗,使牙合在均衡的肌力环境里正常发育,减少或避免骨骼畸形的发生加重[1]。

1.病因及致病机理

1.1 牙齿本身的因素导致牙列中线偏斜:牙列间隙、牙旋转、牙颊舌向错位、牙缺失或拥挤、恒前牙埋伏阻生、先天性左右侧牙齿大小不调及左右牙位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牙弓中线偏斜。上下颌牙弓宽度不协调单侧后牙的锁合、反合及错位牙齿等合干扰因素引起下颌骨的被动性侧方移位也将导致牙列中线偏斜。

1.2 颌骨及颞颌关节的异常生长型或病理改变导致牙列中线偏:如在胎儿期及出生时颜面部受压、先天性唇腭裂及一些可导致颜面部发育畸形的综合征(如第二鳃弓发育不全)等会引起上下颌骨及面部其他骨骼发育不对称畸形,表现出牙列中线偏斜。下颌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其发病机制除下颌骨发育过度外,大部分患者存在双侧髁突发育不对称,而这一因素是下颌偏斜的主要病因。有研究证明单侧关节盘移位的患者同侧下颌升支较短、面部不对称、下颌中线产生偏斜[2]。

1.3 功能性下颌偏斜可能是下颌的神经肌肉系统为达到较好的咬合状态而调节下颌产生的一定方向的旋转,正中咬合存在咬合干扰时,牙周膜及牙槽骨上的压力感受器将受到刺激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下颌神经肌肉系统接受中枢信号,引导下颌在闭口运动时发生偏斜,此时发生的不是单纯的下颌侧方移动而是伴发了对侧髁状突向前下内侧移位,偏斜侧髁状突向后上外侧移位。

2.检查诊断

2.1 临床检查 常用正中失状面作为评价面部中线的基线,以软组织鼻根点和鼻下点的连线作为面部正中线的参考线。正常时,鼻嵴点,鼻尖点,上唇最凹点、颏部中点及牙弓中线基本位于正中失状面上,左右眉、眼、耳、颧突、鼻、鼻唇沟、口角、颊、下颌角及同名牙均应对称。检查时首先观察上颌牙列中线,其次观察患者休息位、早接触位及正中合位时下颌牙列中线的位置。牙性中线偏斜在各位的偏斜表现一致且可找到明确的牙性因素;功能性中线偏斜表现为休息位时中线正常,伴随早接触而发生下颌偏移,正中合位时中线偏斜;骨性中线偏斜各位的中线偏斜表现一致且存在明确的骨性因素。对于检查中存在功能因素的患者可测量正中关系位(CR)和正中合位(CO)时的髁突位置,参考CO、CR的偏差可接受范围(前后向3mm以内,垂直向1mm以内,横向0.5mm以内)。咬合不仅与口颌系统的肌肉有关,还与头颈部乃至肩背部的肌肉和颈椎、脊柱的形态以及头部和身体的姿势有关,临床检查需了解头颈两侧肌肉的形态、张力及头部自然位置的平衡性。

2.2 X线检查 后前位X线片,首先确定正中垂直参考线即正中失状线。拍摄休息位和正中合位的后前位片观察对比上下颌骨各标志点的对称情况以区别是否存在骨性因素。曲面断层片,可明确全口牙齿的情况,也可观察上下颌骨如下颌体、下颌升支、髁状突的形态及对称情况。对于髁状突形态反映不明确时可考虑CT、关节造影等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中线偏斜是牙性、骨性还是功能性。

2.3 牙合模型分析 上颌对称性测量分析的参照物一般为腭中分,下颌则参照系带附着点。根据牙齿数目、排列、代偿性倾斜,牙弓各段的形态与对称性,上下颌牙弓、基骨弓长度宽度的协调性及咬合状态,可以鉴别牙性和骨性中线偏斜。

3.治疗

牙列中线偏斜是多因素疾病,在治疗前须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做出明确的诊断。对每个患者进行准确的个体化诊断是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的前提,有助于正畸医生合理的选择有效的生物力学机制来矫治中线偏斜。牙性中线偏斜主要在于解决导致牙列牙弓不对称的原因,如改正牙齿的扭转、移位,解除拥挤,修复治疗缺失牙及畸形牙等。拔牙病例应该根据中线偏斜的情况及磨牙关系采用合适的支抗强度控制牙移动的方向及移动量以期改正中线。

功能性中线偏斜的治疗在于消除咬合高点和阻碍干扰下颌进行平滑协调的各项运动、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的各类因素。解除牙列拥挤及牙齿错位,上下颌牙弓不协调导致的牙齿锁合或反合等,可以通过螺旋扩弓器、四眼圈簧等装置,也可以用活动合垫局部加推簧或颌间交互牵引解除局部的锁合、反合,调节牙弓的大小及形态使上下牙弓匹配改善下颌位置调整中线居中。有学者认为儿童的单侧后牙反合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髁突、关节盘的代偿性改变[3],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合患者的髁突形态相对对称,而髁突位置存在不对称性,下颌向反合侧发生功能性偏斜,而这种偏斜并未导致髁突发生骨性不对称,正畸治疗可使两侧髁突位置更加协调。

针对骨性中线偏斜,生长发育期的轻度骨性中线偏斜畸形可以通过矫形治疗或单纯的牙齿矫正来纠正;生长发育停止后单纯的正畸治疗只能对轻度的骨性中线偏斜畸形起到掩饰治疗的效果,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骨性因素;严重的骨性偏斜畸形,往往需要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类病人采用的手术方式主要为上颌骨的Le Fort Ⅰ, Le Fort Ⅱ型手术及下颌支失状劈开旋转后退术(SSRO).针对此类病人的术前正畸,主要在于排齐整平牙列,消除牙齿因骨畸形而产生的代偿性倾斜,调整上下颌牙弓的长度、宽度协调,保证正颌术后的美观和功能。

[1]丁寅.骨性偏颌畸形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05:257-260.

[2]马绪臣.聂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

[3]高益鸣,邱蔚六,唐友盛,等。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颌面硬组织特征的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3):177-181.

R783

B

1009-6019(2014)12-0098-01

猜你喜欢

牙弓牙列中线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牙弓/牙槽骨弓的塑形矫治
——基于牙弓形态发育不良的儿童错牙合畸形诊断与阻断治疗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