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析

2014-03-20刘春光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经管类内涵职业

刘春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析

刘春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本文从目前用人单位对经管类高职学生需求现状提出研究问题,从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等角度对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将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

经管类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内涵 构成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又不是蓝领,通俗地称为“银领”。然而,在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与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却存在着高素质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三十余名企业专家的访谈发现,他们一致认为经管类高职学生无论是专业能力方面还是关键能力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优势,到企业后还需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培训,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这些学生尚不具备从事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因此,在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环境下,研究经管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为何得不到企业、行业的认可对提高经管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意义重大。

二、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解析

1.职业能力的内涵

社会学小词典中解释职业是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社会中,人为了作为独立的社会单位存在、谋求自己生计的维持、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人类活动的方式,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具有社会性、连续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特征[1]。

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许多国内外学者给出了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心理学派运用心理学能力原理对职业能力进行了界定,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结构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由完成某一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全部能力单元构成,主要包括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知识和技能。CBE理论认为职业能力是完成某一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过程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相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是在特定职业活动中,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类化迁移,而不断发展和整合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2]。

以上所述的职业能力内涵实际上是学者们从不同研究领域和角度对职业能力进行的界定,各自解释的侧重点不同。在此,我们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2.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开设成本比其他理工科相关专业要低,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有90%的院校开设了经管类专业。2010年教育部核定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颁布的经管类专业主要是指财经大类,包括财经金融类(财政、税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财务会计类(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经济贸易类(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商务经纪与代理),市场营销类(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与营销、营销与策划、医药营销、电子商务),以及工商管理类(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商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

对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探讨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办学特点、职业岗位具体活动任务和经管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解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12]号)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办学特点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与职业活动任务相关的能力。因此,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应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凡与高职经管类专业具体岗位职业活动任务效果密切相关的 “能力”,都可看做是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主要有专业能力(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方法能力(工作计划的制定、获取信息能力、判断能力、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社会能力(职业交流能力、自理与自律能力、诚实守信、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学习能力、职场自我管理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工商企业等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性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具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是为服务行业培养人才,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管理人才,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也都需要管理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金融业 (含保险与证券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21%、23%和20%。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定义为是对职业活动效果、质量、速度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如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等从事一定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

三、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关于职业能力由哪几种能力构成,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学者们对职业能力概念及构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借鉴我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3],并结合经管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我国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把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详见下表1。

表1 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核心的技术方法、技术思维、操作能力、处理现场问题及故障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经管类高职学生而言,在熟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晓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能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专业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能力。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经管类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标准确定为“招来即用”,要求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要达到岗位工作要求的水平。比如外贸单证员岗位,企业一般要求从业者具有独立处理和解决单证缮制的能力,如办理各种进出口手续,负责与海关、商检部门联系等实际操作能力。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获取新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需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增强工作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和创新性。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职业道德,抗挫折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行为能力。经管类专业所面临的岗位大多是服务行业,很多的岗位是要与人打交道的,比如营销类岗位、管理类岗位。

4.发展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是指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能适应经济和职业发展要求而不断获得增强和发展的职业能力[4]。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关注大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就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还重视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支持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校传授的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一项必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且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1]社会学小词典[R].1977:196.

[2]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2(02):104-107.

[3]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0.

[4]张伟,俞跃进.职校生“职业发展能力”探析[J].职教通讯,2002(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12CZJ012。

猜你喜欢

经管类内涵职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