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48例

2014-03-19姚书霞魏盼杰

武警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抗凝胫骨高龄

张 田,姚书霞,周 涛,张 上,魏盼杰

高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48例

张 田1,姚书霞2,周 涛1,张 上1,魏盼杰1

关节成形术;置换;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对于高龄患者,其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手术疼痛耐受力差,易发生局部及全身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8-01至2013-01对48例高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采取完善术前评估,术后严密观察,控制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50膝,双膝分次手术2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75~84岁,平均78岁。左膝21例,右膝25例,双膝2例;膝内翻46例,膝外翻2例。术前合并骨质疏松48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的10例),合并糖尿病10例,陈旧脑梗死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2例,患肢静脉曲张或瓣膜功能不全2例。全部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效果差。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患者心、脑、肾、肺、双下肢血管等脏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功能评估,发现问题请有关专科会诊,进行相应的处理,调整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术前请麻醉师对麻醉方式、风险进行评估。指导患者掌握股四头肌、心肺等功能锻炼的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术前0.5 h应用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 尽可能应用连续硬腰联合麻醉,患肢应用充气止血带,压力为350~400 mmHg。膝内翻患者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轻度膝外翻采用经膝正中髌骨内侧入路。切除病变的滑膜、增生骨赘、内外侧半月板、交叉韧带,内外侧韧带松解,做前抽屉试验,胫骨前脱位,显露胫骨平台,在胫骨截骨导向器下截除胫骨近端。根据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确定股骨的开髓点,开髓后放置定位杆按一定的角度截除股骨远端,股骨测量器测量股骨大小,四合一截骨板截骨。胫骨平台成型,放置相应大小的假体试模,确保内外侧平衡、髌骨轨迹良好后用冲洗枪冲洗创面,保持骨面干燥并用骨髓泥固定假体,放置相应的胫骨垫片。放置引流管48 h,逐层缝合伤口,钉皮机钉皮。应用国产威高后稳定型膝关节35例,史赛克的NRG假体13例,术中应用鸡尾酒镇痛[1],缝合皮肤后通过引流管关节腔内注射100 ml氨甲环酸溶液,保留2 h后放开引流管,防止术后出血[2]。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7 d,拔出引流管时,引流物常规做细菌培养。术后继续应用塞来昔布及静脉镇痛泵控制疼痛。术后6~8 h应用抗凝药物,皮下注射速避凝或口服利法沙班片及足底泵防止下肢静脉栓塞。观察患肢皮肤情况,如果有皮下出血时及时停用抗凝药物。术后第2天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部分负重,适当下床活动。术后加强营养、注意饮食以利于恢复。

1.3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 术后进行门诊复查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并与术前比较。行双下肢站立位X线片检查。

1.5 结果 48例围术期均未发生生命危象,全部患者随访24~43个月,平均24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抗凝药物后皮下瘀血10例,及时停用抗凝药物2周左右瘀血消失;脂肪液化、伤口不愈合2例,给予伤口清创缝合后愈合;出现小腿肌肉间小血栓2例,应用抗凝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1个月后治愈。随访中因心脏原因死亡1例,脑血管疾病死亡1例。

术前HSS评分为(54.38±6.04)分,末次随访时为(92.06±2.55)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部分评分,术前VAS评分为(10.42±3.7)分,末次随访时为(5.94±1.81)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讨 论

2.1 术中注意事项 高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很好地解决关节的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笔者认为,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方式的选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3]。本组患者主要应用硬腰联合麻醉,仅4例因脊柱骨质增生变形,不能完成操作改成全身麻醉,有利于降低手术的近期并发症,以及术前伴随多种疾病患者的恢复。(2)高龄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手术时不能做过多的皮下分离,否则易造成皮肤不愈合、脂肪液化,本组2例均与该因素有关。(3)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伸膝装置,利于术后的康复,尤其利于术后直腿抬高的恢复[4]。(4)术中应先对外侧支持带、髌骨周围进行松解以便显露;胫骨平台先截骨,手术操作要轻柔,否则因骨质疏松易造成医源性骨折。(5)手术应用冲洗器反复冲洗不仅有利于骨髓泥和骨的黏合,同时,减少了脂肪栓塞及关节感染的机会。(6)术中止血带止血时间不得超过90 min,术后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溶液100 ml可明显减少出血,同时不会引起下肢血栓形成[2]。

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静脉血栓的预防:本组术后常规应用双下肢静脉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嘱患者拔引流管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针对高凝状态的患者,采取术后口服抗凝药物1个月,防止了血栓的形成。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2)术后感染的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包括随访多个环节做起。术前要常规查有无中耳炎、足癣、甲癣、龋齿等病灶并给予处理,询问近期关节内注射病史,排除一切潜在的感染因素;术中冲洗枪仔细冲洗,液体不少于3000 ml,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拔出引流管时引流物常规做细菌培养,判断是否有细菌生长,以便进一步处理;随访中告知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引起关节感染。本组均未发生近、远期关节感染。(3)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前2 d给予患者塞来昔布胶囊0.2 g和盐酸曲马朵半片口服,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达到超前镇痛。术中在关节囊及韧带周围应用鸡尾酒镇痛,术后应用镇痛泵,并继续服用塞来昔布胶囊1个月。通过以上措施,术后3 d患者能在无痛下行早期活动。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正确处理合并症,把握好术中注意事项,积极预防并发症,高龄患者可以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得康复。

[1] 符培亮, 吴宇黎, 吴海山,等.全膝置换术后关节内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对镇痛效果的评价[J]. 中华骨科杂志,2008,28(7):541-544.

[2] Yang Z G , Chen W P , Wu L D .Efective and safety of tranexamic acid in reducing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meta-analysis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2,94(13):1153-1159.

[3] Pugely A J, Martin C T,Gao Y,etal.Difference in short-term complication between spin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 fo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3,95(3):193-199.

[4] 耿 磊,陈继营,陈 城,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入路效果比较[J]. 武警医学,2012,23(5):374-375.

(2014-01-21收稿 2014-03-09修回)

(责任编辑 尤伟杰)

张 田,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zhangt6795@sohu.com

45005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1.骨科,2.耳鼻喉科

R687.42

猜你喜欢

抗凝胫骨高龄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