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找准职业院校在办学中的角色定位

2014-03-19苏绪林蔡兴东秦建设张训浩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院校体系

苏绪林,蔡兴东,秦建设,刘 洋,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找准职业院校在办学中的角色定位

苏绪林,蔡兴东,秦建设,刘 洋,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认为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主要是行业协会的职责。职业院校应在办学中找准角色定位,把主要精力放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角色定位

笔者曾两次赴澳参加职业教育学习,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有一定认识。在建设示范院校过程中,笔者曾先后与十余所高职示范院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先后受教于姜大源、赵志群等多名职业教育专家,深感我国高职示范院校在建设和改革中承担了太多职责。笔者不禁思考其原因,并试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寻找答案。

1 借鉴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找准在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中的角色

1.1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建立了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实现了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高等教育的对接与互通,相互间学分可互认,毕业文凭可分级对接。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建立了立交桥,经2013年修订,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或其他认证机构可颁发1~4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共8级文凭[1]。同时制定了职业教育能力标准体系——培训包,规定了从业者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个主要特色,是统领整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各级文凭间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了统一和对接。培训包公开透明,可通过国家专门的培训网站查询[2]。

1.2 我国职业院校在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中的角色

我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尚未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终身教育体系”。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我国一是应建立自己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完善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框架,建立各类教育立交桥,实现各类教育的衔接;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的立交桥,实现各级职业教育的对接;三是应组织建立培训包,将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融合,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统一,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由政府组织制定并权威发布。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做了诸如中职与高职的对接[3]、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对接[4]等工作,这些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作用极其有限。笔者认为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关键看政府。只有教育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强有力地组织,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的对接,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中,政府是主角,只要建立了学历资格证书体系,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通道就自然打开,职业院校就无需“上下探索”,只需做好本层次人才培养即可。

2 借鉴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参与体制,找准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中的角色定位

2.1 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体制

澳大利亚行业技能委员会在职业教育中起主导作用[5],主要体现在培训包的开发和更新过程中,行业技能委员会是主导者和制定者。培训包由政府牵头,具体由行业技能委员会主导开发设计,由行业专家顾问、学校、政府、社会专家(有行业经济导向分析能力)组建团队进行开发。行业技能委员会能把握行业发展状况,了解行业人才需求,能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以能力单元形式确定下来。它将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交由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进行质量认证,认证合格后经政府权威发布,自然能被广泛认可,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统一标准。

澳大利亚劳动力匮乏,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聘用职业教育毕业生,另一方面也积极主动地承担培训任务。只要经过国家培训局认可,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承担培训任务,政府一视同仁地给予经费支持[6]。许多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其在T A F E学院学习时,部分课程可在工作单位学习,并可在工作单位考核。所以,澳大利亚企业既有巨大的内在动力参与职业教育,也有相关法规等外在因素促使其重视职业教育。

2.2 我国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中的角色

我国行业学会也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但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参与主动性及发挥的作用都不够。我国也建立了职业分类及基本的行业规范,但无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包,无专业能力标准。

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各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部分学校组建职业教育理事会,由学校牵头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学校教师等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从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能力标准[7]。面对跨界的职业教育[8],这样做存在较多问题,一是针对同一个专业,多个学校重复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制定的标准不权威,得不到行业企业的认可,也得不到相关院校的认同。

笔者认为,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中,行业学会应是主角,应该由政府牵头,行业执笔,教育部门参与,建立中国的培训包,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应用体系,尤其要明确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细化能力单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行业制定的标准培养人才。实际上,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当前国家组织了43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9],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遗憾的是,虽然吸引了不少行业人员参加,但是组织者还是教育部门,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由政府建立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其效果会更好。更关键的是,我国应完善职业教育法规,明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从体制上解决行业参与不足、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一头热”等问题,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3 借鉴澳大利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找准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3.1 澳大利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只规定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要求,但对具体培训和教学模式没有做强制性要求,各教育培训机构可根据学生情况和相应证书的能力要求,灵活开展教学。

澳大利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多为有从业经验者,学习目标明确,入学时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多项评估和分析,教学安排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考虑。学生生活基本独立,学校基本不考虑学习外的管理。对学生实施先前能力评估,即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学到的,均可在入学时通过相关考核得到认定并折算为学分,以免修相应的模块课程[10]。

教学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11],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各能力单元。为达成能力培养目标,各学校采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实训操作时每人均有操作工位,如调制鸡尾酒时,不论用料多贵,均使用真材实料。

3.2 我国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

我国也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似”多于“神似”。二是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班级规模较大,不能很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三是基本上未实施学生先前能力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浪费了部分学生的时间。四是面向专业和课程等过程性评价多,但未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的评价机制。

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中,职业院校是主角。借鉴澳大利亚经验,职业院校应从4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焦点对准学生,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着力提升教师能力,转变教学观念,从说教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有效课堂。三是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尤其要注重整合市场教学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撑。四是改变评价方式[1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注重第三方评价,让评价更加客观真实并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The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Council.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econd Edition January 2013[DB/OL].http://www.aqf.edu.au/wp-content/uploads/2013/05/AQF_Issuance_Jan2013.pdf,2013-11-25.

[2]Australian Government.Training Package Search[DB/OL].http://training. gov.au/,2013-11-25.

[3]付海涛,段玉明.中职高职教育衔接新探[J].时代教育,2013(15):227.

[4]申慧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准入路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魏体丽.澳大利亚行业技能委员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易烨,石伟平.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3(16):89-92.

[7]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9):5-7.

[8]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14,16.

[9]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J].教育与职业,2011(1):116.

[10]王红玲.澳大利亚先前学习认定制度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78-83.

[11]刘培林.以学生为本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辽宁高职学报,2010(3):1-3.

[12]赵志群,庄榕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J].职教论坛,2013(3):4-7.

G420

A

1671-1246(2014)17-0016-02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314)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体系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在澳大利亚骑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