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2014-03-18严巧峰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克霉唑伊曲康唑假丝

严巧峰

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严巧峰

目的观察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35例RVV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及C 3组,每组45例。A、B两组均于第1个月给予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但A组次月起单用克霉唑栓,B组继续使用联合治疗,C组仅给予克霉唑栓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A、B两组的镜检假丝酵母菌转阴率及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C组;A、B两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但两组假丝酵母菌转阴率、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首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伊曲康唑,次月单用克霉唑栓阴道用药方案,治疗效果好。

克霉唑栓;伊曲康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外阴瘙痒、性交痛、灼痛、尿痛,且大部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多[1]。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是指VVC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1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且发作4次或以上[2]。RVVC较VVC少见,但因其经常发作,对妇女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RVVC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135例RVVC患者,入选标准参照文献[2]。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及C 3组,每组各45例。A组:年龄21~52岁,平均(29.6±3.2)岁;病程4~41d,平均(14.2±2.7)d;未产妇21例,经产妇24例。B组:年龄20~53岁,平均(29.9±3.7)岁;病程3~42d,平均(13.9±3.1)d;未产妇23例,经产妇22例。C组:年龄19~54岁,平均(28.9±2.7)岁;病程3~42 d,平均(13.8±3.1)d;未产妇20例,经产妇25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尤其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A组于首月月经来潮第1天起每天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连服3 d,夫妇同服用,月经干净后立即每晚阴道给药克霉唑栓0.5 g,连用1周,次月月经干净后,阴道给药克霉唑栓0.5g,每周使用1次,每个月经周期使用4次,联合用药6个月经周期;B组首月治疗方案同A组,次月月经干净后,阴道给药克霉唑栓0.5 g,每周使用1次,每个月经周期使用4次,用药6个月经周期,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每周1次,连用6个月经周期;C组仅给予克霉唑栓,月经

干净后,阴道给药克霉唑栓0.5g,每周使用1次,每个月经周期使用4次,用药6个月经周期。除上述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指导改善个人生活习惯,勤换内裤,同时非经期停用卫生护垫,减少洗盆浴,洗脚与洗外阴不共用同一毛巾和盆。治疗期间,分别于7~14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监测,对其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3]。

1.3 观察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RVVC再次复发率等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全部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真菌镜检阴性,且随访期间无复发则为痊愈;部分症状及体征消失,临床真菌镜检阳性则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加重,临床真菌镜检阳性则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诊时假丝酵母菌涂片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A、B两组的镜检假丝酵母菌转阴率分别为82.22%和84.44%,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4.89,均P<0.05),但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治疗6个月后:A、B两组的转阴率分别为75.56%和75.56%,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7、5.17,均P<0.05)。见表1。

2.2 3 组患者疗效比较随访6个月,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22%和84.44%,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1、5.34,均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A、B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89%、6.67%,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3、6.24,均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胃肠道反应1例(2.22%),阴道局部反应7例(15.56%);B组肝功能损害5例(11.11%),胃肠道反应8例(17.78%),阴道局部反应8例(17.78%);C组阴道局部反应7例(15.56%);B组出现肝功能损伤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C组(X2=12.18、15.19,均P<0.05),但阴道局部灼热感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

3 讨论

R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反复性发作的外阴阴道炎症,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外阴瘙痒、尿痛及灼痛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4]。它的病因很复杂,诱发因素多,加之月经期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幅度大,阴道局部糖原增多,阴道局部环境的酸碱度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使阴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而念珠菌过度生长[5-6]。

RVVC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针对临床症状局部用药,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没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所以其复发率较高。伊曲康唑作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高度亲和对真菌敏感的阴道上皮的角质,阻断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最终达到抑制或杀灭真菌的目的。同时由于RVVC易在月经期复发,故在月经来潮时使用,在月经期内体内迅速达到血药浓度而起到预防效果,并且在体内疗效持久,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细胞均有抗菌治疗作用,该药口服吸收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在皮脂、皮肤、头发及妇女生殖组织的药物浓度较高[7]。但伊曲康唑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大,尤其是容易造成肝肾损伤,也易诱发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而克霉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药物的作用是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同时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并改变其通透性,最终导致真菌死亡。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局部和整体上能够达到更强大抗真菌活性能力,同时通过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而且显著降低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8]。

本研究A、B两组均采取克霉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RVVC,随访6个月后显示,A、B两组的镜检假丝酵母菌转阴率及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C组;A、B两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在巩固治疗阶段,A组予阴道局部治疗,B组予阴道局部治疗配合口服治疗;但两组假丝酵母菌转阴率、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采用首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伊曲康唑,次月单用克霉唑栓阴道用药方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表1 复诊时假丝酵母菌涂片变化情况例(%)

表2 3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9-260.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8-250.

[3]谢小军,吴少苑,何亮,等.RVVC阴道假丝酵母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18-119,122.

[4]薛闯,孙爽.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 3512-3513.

[5]刘格,王薇华,孙静,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健康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水平的分析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3):160-162,168.

[6]张莹,庞继宏.妊娠期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不同治疗方法比较[J].现代医学,2012, 40(1):93-94.

[7]张爱君.伊曲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6):43-45.

[8]郎月华.克霉唑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4):101-102.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6.027

R711.31

A

1671-0800(2014)06-0693-02

314200 浙江省平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严巧峰,Email:4598582 77@qq.com

猜你喜欢

克霉唑伊曲康唑假丝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妇炎平联合克霉唑治疗阴道炎的疗效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药品中克霉唑的含量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男性念珠菌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