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钢史忆

2014-03-17麦宇旻

商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钢厂焊丝

麦宇旻

在见证了全行业沉浮之后,2012年12月,迟到了十年的搬迁计划终于获得政府批准,54岁的老青钢。才正式开始通过大搬迁来开启自己的新纪元。

记忆的原点:1958

中国现代所有钢厂,原始记忆几乎皆可追溯1958。是年,全国“以钢为纲”、全民炼钢,弥漫浓烈的大跃进味道。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肇始,源于这一特殊时代氛围。

原始工业形态的气息扑面而来。土法炼钢的1958,青岛市遍布小高炉,可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6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按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产业方针,将各有所司的六七个小钢厂进行整顿。据老人回忆,“一钢”位于赵村河畔原电站阀门厂地带,“二钢”位于现城阳区内,“三钢”位于胶州湾畔、楼山后。当时,这些地方皆属不毛之地。

“三钢”,即青钢的前身。

60年代初,大炼钢退潮。青岛市政府调整布局,撤销其他钢铁厂,只余“三钢”。青岛钢厂在三钢基础上初创。

“我是1958年出生的,父亲当时在青钢干保卫科科长,所以我从小跟着到处巡逻,到处张望。当时青钢给我的印象是:没有围墙,拉上几条铁蒺藜围着厂区,里面很乱。”张占孝,父子两代都是青钢人。他自小在青钢厂区玩耍,20岁入职,至今已是56岁的老处长,“听父辈讲,早期他们住草棚,没厂房,没宿舍,没有8小时工作时间的规定,没有交通。”

史载,1958年冬青钢开始创业,当时只有两三辆汽车,厂内运输主要靠人力,手拉,肩扛。青钢一年的产量,寥寥无几。

市场的先声:1988

时间滚滚,迅速飞跃那20年的动荡时光,倏忽跳至上世纪的80年代。改革开放,青钢与全国各地钢厂一齐在那个瞬息万变的激情时代,告别计划经济的尾声。

计划经济时代,各大钢铁厂一无销售权,二无定价权。当时青钢年产26.8万余吨钢材,“给青岛金属公司多少,给潍坊金属公司多少,不能自己卖,全部由政府调拨。”同时,青钢赖以生产的原料生铁、焦炭,亦由政府从上游企业调拨而来。

1988年,中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府对企业的管控逐步放开,一部分钢材得以由青钢自己销售。市场一松开,价格就暴涨,1988年,青钢AY1F-AY3F的普通线材价格从480元/吨涨到1992年的1480元,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面貌初步还原。

不过,这一时期的钢厂仍受物资局严格管制,各地钢铁厂必须先将钢材卖给物资局下辖的钢材市场,再由钢材市场出货给下游厂家。这无异于一个垄断性的中介市场横亘于中间,硬生生给上下游设阻,赚取高额差价。

1992年5月,从事青钢销售工作的张占孝赴承德参加冶金部信息工作会议,会上某钢厂领导的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我们都是钢铁企业的,我说句不应该说的话,但是我要说,你们看各个城市的物资部门,哪个的办公楼不是高楼大厦?再看我们钢厂,哪一个钢厂的办公环境像他们那样?”无法忽视的分配不公,最终导致各地钢厂决心冲破计划牢笼,放手一搏,向市场经济吹出冲锋号。

1992年2月,普通线材的定价为1480元/吨,翌年6月竞暴涨至4440元。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各大钢铁厂终于冲破了计划牢笼,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面貌赤裸袒露。

随后,青钢效益显著提升。

惊险的跨越:1998

无市场竞争,无利润追逐,也便不存在所谓创新动机。在计划经济时代,青钢的产品十年不变:建筑用线材和螺纹钢打遍天下。“当时青岛钢丝绳厂就在我们隔壁,需要45#线材,我们家就干不来,设备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没办法给别人做配套。”张占孝说。

产品单一特征从青钢的70年代延续到80年代,甚至至90年代,也未发生大的变化,以至于在1994年国家经济开始调整至1997年差点翻船。仍然仅仅以生产建筑用钢材为主的青钢抵受不住市场短期内的极度低迷,钢材严重积压,几乎面临倒闭,1万余名职工人心惶惶。

1998年,惊险翻跨过这道槛后,青钢开始着手拓宽产品种类。2002年,机械装备业出现淘汰电焊条之迹象,焊丝作为新兴材料日益抬头,青钢抓住这一趋势,迅速冲入焊丝领域镀金。当焊丝普及、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甚微、在五年后又成了普通材料时,青钢又抽身渐退,进入另一个新兴领域——胎圈钢丝、钢帘线、特种焊丝、高强度合金冷镦钢镀金。

2007年,青钢开始有“剑走偏锋”的迹象,逐渐远离主流钢市场,进军特种钢领域。经六年苦心孤诣,青钢现在于国内特种钢市场奠定了霸主地位,凭借400万吨小产能,于全国不乏上千万吨巨无霸虎视眈眈与夹击之下,牢牢站稳了脚跟。

搬迁后的新青钢,将更名为“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计划使特种钢产品在其总产品的比重从15%提高到55%。

至此,一个曾经“高大全”的青钢,彻底转变成为“小精尖”,静待钢铁行业的细分时代来临。

戏剧性的一幕:2008

谈及青钢往事,一段重要情节不能不提。这一段情节能令人感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欣慰与豁达。

自2002年始,得益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抬头与日后的疯狂,城镇化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咋舌之势,中国钢铁业迎来史上最大春天。从2002年到2010年,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全国钢铁行业的极尽疯狂。原先狭小的城市空间无法满足各地钢厂扩张产能,以2005年首钢搬迁为先声,全国各地钢厂陆续搬迁,以换取更大空间施展拳脚。

2003年,青钢亦谋求搬迁,然而,由于某些因素的阻碍,审批一直未能通过。在这迟滞了的十年时间里,青钢人眼睁睁看着同行从几百万吨级跃升至上千万吨级,自己却原地踏步,驻足不前。

青钢董事长王君庭回忆说:“2003年,全国钢铁行业产能是3亿吨,现在接近10亿吨,也就是全国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伴随着当时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长,钢铁业被带动发展,可那个时候,青钢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还是老样子,原地踏步,无计可施。”没有空间,就没有产能;没有产能,就只能眼看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瓜分蚕食。

戏剧性的一幕,不期而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恐怖来袭,在中国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下,危机也仅被推迟了两年,于2010年将中国经济拖人谷底。钢铁业急转直下,陷入冰封时代。此前以单纯扩张产能为出发点的各大钢厂大借债、大投资、大搬迁,就从天堂愿景掉进了债务深渊。

对于青钢而言,幸运的是阴差阳错地绕过了这个“大坑”,在见证了同行的大起大落以后,谋定而后动,蓄势以待发,占尽后发优势。2012年12月,当迟到了十年的搬迁计划终于获得政府批准,青钢人看着批文,不知是感到幸运、唏嘘还是市场无常?至此,54岁的老青钢,在见证了全行业沉浮之后,才又正式开始通过大搬迁来开启自己的新纪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厂焊丝
德国萨尔锻钢厂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德国萨尔锻钢厂
钢厂硫磺回收装置运行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建设城市绿色钢厂及钢厂搬迁的研讨会”召开
钢厂用后镁碳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及前景分析
立向下自保护堆焊药芯焊丝的研制
150GH与100XT两种耐磨事焊丝性能分析及应用
车架焊接用气体保护焊焊丝的选用
590 MPa 级钢用烧结焊剂和焊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