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平菇间作套种技术

2014-03-16张文学,宋其军,王成业

乡村科技 2014年19期
关键词:杂菌玉米芯塑料薄膜

小麦、平菇间作套种技术

采用麦、棉(椒)套种栽培模式时,套种前小麦田内的预留行空地闲置,若在其中加套适宜低温季节生长的平菇,不仅节约耕地,而且出完菇的菌糠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就地混入耕作层,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

一、小麦栽培

选择适宜当地栽培、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小麦品种,选择土地平整、灌排方便的肥沃壤土地块栽培。施足基肥,深耕整平后撒施农药杀灭地下害虫。小麦力争足墒播种、一播全苗,生长期可按常规管理。

二、培养料的准备及发菌

1.平菇的品种选择。平菇宜选用生物效率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不退化、不老化的中低温型品种,如天达300、581、3699等。

2.培养料配方。适于栽培平菇的培养料较多,如棉子壳、玉米芯(秸)、花生壳(秧)等,要求新鲜、无霉变,使用前暴晒2~3天杀菌。用玉米芯(秸)和豆秸作培养料时需先进行粉碎,然后将其放入1%~3%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软化,再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常用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100%,外加石灰1%;②玉米芯90%,麦麸10%,外加石灰1%;③豆秸90%、麦麸10%,外加石灰1%。上述3种配方均需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加水,料、水比为1.0∶1.2,即含水量约为60%(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珠渗出)。

3.培养料发酵。将已配好的培养料做成宽1.5米、高1.0米、长度不限的堆,然后用直径6厘米左右的木棒在料堆上打通气洞,洞间距30~40厘米(呈三角形点状分布)。在料堆上覆塑料薄膜,以保温并防雨淋入。塑料薄膜上要有微孔或小口,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料堆中好气性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使有害杂菌得到抑制。培养料中心温度要控制在60℃以下,升至60℃以上时要及时翻料。这样一则可避免烧料,二则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料方法:上料下翻,下料上翻,内料外翻,外料内翻,保持料温在50~60℃范围内2~3天。发酵好的培养料中放线菌菌丝分布匀、生长好,培养料颜色正、不变黑,有菌香气味,无酸臭味,手感好、不黏手。培养料从建堆到发酵结束,一般要7~8天,发酵完成后要及时使用。为减少平菇发菌过程中感染杂菌的机会,在接种前1天应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喷雾拌匀培养料。

4.接种。平菇的接种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可采用袋栽或畦栽2种方法。袋栽时,用厚0.04厘米规格为20厘米×4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做料袋。装袋时,料在袋内要“四周实、中间虚”,袋两端用线绳扎紧。接种采用两端和中间3层播种法,用种量为料重的10%~15%。装袋接种后,袋两端要用针扎3~4个小孔,以利于发菌。发菌场地宜选择通风、干燥、清洁、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并用饱和石灰水喷洒杀菌。发菌时料袋采用堆垛方式,堆上加盖遮阴物。发菌期间注意检测料内温度,若料温在28℃以上,则需翻垛并适当降低垛堆高度。还要定期检查菌袋情况,剔除污染菌袋。

三、平菇栽培及管理

翌年1月上中旬,在麦田预留行内开深15厘米、宽25厘米的畦沟。在沟内灌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已长满菌丝的菌袋自中间断开,将截面向下置于畦沟内(脱去塑料袋,单行排列),然后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覆土要填满菌袋间孔隙,然后喷水适量,并用塑料薄膜弓形遮盖。8~10天后即进入出菇期,春节前可采菇上市。

小麦间作套种平菇时,除采用袋栽之外,也可采用菌床栽培法。具体方法:1月上中旬,在麦田预留行内开深15厘米、宽25厘米的畦沟,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填入沟内,共2层料、2层菌种,用菌种封闭料面。一般播种量为料重的10%~15%,料面用种量占60%。播种后用木板轻轻把菌种和培养料压平,料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2厘米厚的细土。发菌阶段要经常检查,若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经30~40天,即可陆续现蕾,此时要去掉塑料薄膜和覆土,支起塑料弓膜。平菇出菇期对氧的需求量大增,一般每天中午要揭膜通风30~60分钟。早春气温不稳定,常遇冷空气刺激,会使小菇蕾萎缩死亡。因此,要勤查弓膜盖紧与否,注意保温。平菇出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当弓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薄膜上无水珠,说明偏干,需喷水加湿,但忌出现明水;当薄膜上有水珠下滴,则表明湿度大于95%,若温度也高于28℃时,应及时通风排湿降温,但忌大风直吹。如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前采菇,同时注意排水,避免畦内积水。

张文学 宋其军 王成业 山东省曹县农业局274400

猜你喜欢

杂菌玉米芯塑料薄膜
冬季给猪搭建屋中屋可防寒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农用塑料薄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农科问答
得闲爱搓玉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