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资料室)文献资源共享研究*

2014-03-14梁南燕刘素清唐迎谢兆刚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资料室分馆

□梁南燕 刘素清 唐迎 谢兆刚

1 北大分馆(资料室)①目前北京大学的院系图书馆、资料室、分馆并存,本文把北大图书馆分馆以及目前尚未成为分馆的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统称为北大图书馆分馆(资料室)。资源共享情况

北大图书馆馆际互借处自1998年成立以来,处理了来自校内外读者数十万笔的馆际借书与文献传递请求,为广大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文献保障支持,在国内高校的文献资源共享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共享工作的成功是北大中心馆和分馆(资料室)积极合作的结果。2004年初,北大图书馆开始使用CALIS、CASHL馆际互借系统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文献请求量大幅度增长,对分馆(资料室)的文献需求相应增多,因此中心馆与分馆(资料室)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回顾近十年中心馆馆际互借处与分馆(资料室)的合作,特别是获取文献的业务方面,我们看到:合作颇有成果,但是期间也碰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由于某些因素无法从分馆(资料室)获取所需的文献,从而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和费用去外馆借阅文献。为了解合作的困难,寻求和分馆(资料室)更多的合作,笔者向北大分馆(资料室)发出调查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通过调查结果,笔者总结出目前馆际互借处获取分馆(资料室)文献遇到的主要困难和产生原因,并探讨新的合作模式,以实现北大中心馆和分馆(资料室)之间资源充分共享的目标。

1.1 北大分馆(资料室)与中心馆馆际互借处的合作概况

目前北京大学的文献资源体系由北京大学中心馆、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16个人文社科分馆、7个理工类分馆、6个附属医院分馆、5个其他院系图书馆(资料室)[1]以及昌平存储馆、第二存储馆组成。其中,和北大中心馆馆际互借处有业务往来的馆(资料室)有30个,获取文献的形式如下:

(1)通过馆际互借系统提交请求、传递文献,将文献直接发送给读者。目前中心馆和北大医学部之间的文献传递采用这种方式。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申请、获取文献,再把文献传递给读者。目前和中古史分馆之间的合作采用这种方式。

(3)馆际互借员前往分馆(资料室)借阅、复印文献(期刊论文或者图书的部分章节),再扫描成电子版传递给读者。目前和北大本部的18个分馆、7个资料室采用这种方式。

(4)通过邮件、中心馆系统预约功能获取期刊、图书,再扫描成电子版(期刊论文或者图书的部分章节)提供给读者,或者借阅图书给读者。目前昌平存储馆、第二存储馆的文献采用这种获取方式。

这四种获取方式的产生基于现有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地理位置以及人员配合等各种因素,各有特点与利弊。目前中心馆和附属医院分馆、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尚未合作,由于地理位置问题,下一步考虑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合作。

1.2 分馆(资料室)提供文献的情况

北大中心馆通过校本部的27个分馆(资料室)传递文献,为了解这些传递请求的学科情况,笔者把27个分馆(资料室)进行文理科分类,其中文科分馆(资料室)有19个,理科分馆(资料室)有8个。2005-2012年,馆际互借处发向北大本部各分馆(资料室)的请求量如下表1:

表1 2005-2012年分馆(资料室)的文献请求量①2010年因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业务合并,这一年的分馆(资料室)服务情况统计缺失。

?

由表1可见,读者对文科类分馆(资料室)的文献需求比较大,文理科分馆(资料室)的文献请求量比率约为4∶1。

在文科分馆(资料室)的文献传递中,外国语学院图书馆②外国语学院分馆传递的文献主要来自英语系、东语系、西语系、俄语系资料室的文献。的请求量最大,其次为哲学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2005-2012年文科分馆(资料室)的文献请求量

理科分馆(资料室)中以心理学系③心理学系资料室自2010年起归入北大中心馆,该资料室被取消。的文献请求量最高,其次是物理学院分馆④物理学院分馆因搬家2010年起绝大部分文献无法提供。,2005-2012年理科分馆的文献请求量如图2所示。

自2004年起,北大馆际互借处由通过邮件、表单提交提供文献传递服务,逐步转为使用CALIS、CASHL馆际互借系统。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使得北大馆际互借处为本校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来源渠道和更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外校读者共享更多的北大文献资源。经过2004-2005年服务系统之间的磨合与推广后,2006年开始,分馆(资料室)收到的文献请求数量大幅度增长,之后又有所缓解。在这些请求中,由于文献传递规则所限,分馆(资料室)能够提供的文献类型以外文期刊论文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中文期刊和极少量的图书部分章节。从所属学科来说,文科类的文献需求明显多于理科类,由此可见北大分馆(资料室)文科类资源共享建设在北大中心馆的文献保障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2 2005-2012年理科分馆的文献请求量

2 与分馆(资料室)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文献获取费,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采取就近获取和费用就低原则,即先从本校的资源开始查找,再到本地区、国内直至国外,同时考虑从传递费用较低的提供馆获取文献。但是在与分馆(资料室)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和规则限制,有些图书(期刊)无法从分馆(资料室)借出或者复制,而只能付出更多的费用从国内其他图书馆或者国外图书馆获得。为此,笔者将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探求新的合作模式,以就近获取文献,也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和分馆(资料室)的合作存在如下困难:

2.1 分馆(资料室)的共享合作程度不一

目前,馆际互借处从理科类分馆(资料室)获取文献的满足率较高,而从人文社科类分馆(资料室)获取文献的满足率较低,原因包含多方面:比如分馆图书馆员的人手不足,没有多余的精力实现资源共享;又如为了不影响本系学生使用文献而有一些限制借阅的规定。

在共享的文献类型上:一般情况下期刊论文都可获取(考古文博学院分馆的部分期刊无法获取),但是图书共享受到的限制比较大,仅可以复制图书的部分章节。图书借阅方面,部分分馆(资料室)提供短期借阅,比如社会学系、国际关系学院的分馆等。

跟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有14个分馆(资料室)愿意参与馆际互借服务共享,2个愿意部分共享,3个不愿意参与共享,1个无回答。可见愿意提供文献共享的分馆(资料室)占大多数,馆际互借处和他们的合作也比较顺利,对于部分愿意或者不愿意提供文献共享的分馆,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原因和困难,以寻求新的合作。

2.2 中心馆和分馆(资料室)的馆藏目录系统尚未完全整合

目前分馆的文献资源绝大部分通过北大图书馆的图书编目系统自行编目或者委托分馆办公室进行联机编目,同时能通过图书馆馆藏目录系统进行检索、通过借阅系统实现流通,但是仍有一些图书馆(资料室)尚未进行资源整合,比如光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实验教学中心[2]拥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法学院图书馆[3]、化学学院资料室[4]也有自身的特色馆藏,而这些特色馆藏采用自建数据库、网页列表的形式揭示,没有纳入中心馆的馆藏目录系统。这样在检索文献的时候,往往会漏查本校的馆藏,只能把文献请求转发到外馆,提高了文献获取成本。

2.3 分馆(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尚未完全回溯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目前有9个分馆(资料室)的资料全部采用联机编目,有11个分馆(资料室)只是部分编目。尚未编目的文献主要有期刊、图书、部分线装古籍,尤其以小语种文献最为突出。例如,新闻传播学院[5]的少量老书号和院系的专业光盘数据尚未编目,中古史分馆[6]的日文图书和古籍线装书约有五百种四千多册尚未编目,历史学系分馆[7]大约有六万多册文献因尚未回溯而不能提供服务等等。由于未编目的文献无法被检索到,我们只能花费额外费用从外馆获取。

2.4 分馆接待的读者对象不一致

北大分馆(资料室)还没有实现全校读者通借通还,大部分是规定本系读者(有些只限本系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可以借阅文献,非本系师生只能在馆内阅览(有些甚至拒绝非本系师生的阅览)。这种不便利性使得有些文献只能通过馆际互借处从外馆借入,所以目前馆际互借处也已经部分实现代替本校读者从北大其他分馆(资料室)代借文献的功能。此次调查中问到“非本系读者如果要借阅图书,能否通过馆际互借临时借出”,同意临时借出的有13个馆,不同意的有7个馆(主要是人文社科类)。而读者对人文社科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需求比较高,如果他们能在不影响本系读者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的力度,则会让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些文献,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率。

3 实现中心馆与分馆(资料室)资源充分共享的策略

3.1 提高文献资源共享意识

北大的文献资源极其丰富,为了让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合理利用,中心馆和分馆(资料室)需要协调、合作,达成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的一致意识,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规划。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挖掘可进一步共享的文献资源,在条件许可时,扩大文献资源共享的力度和广度,在版权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全方面的资源共享,盘活整个学校的文献资源,发挥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

3.2 资源平台的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查找文献主要依赖各种文献检索系统,因此使北大各分馆(资料室)的文献检索系统与中心馆之间实现互通互联,提供统一的检索入口,并进行清楚揭示,便于使用者查找,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目前北大图书馆的未名学术搜索已经整合了中心馆的大部分资源,为本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献检索平台。如果能把全校的资源陆续整合到这个平台上,将会提高检索文献的便利性。实现资源整合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中心馆的联机系统为中心进行系统之间的对接与互通,二是继续进行回溯编目工作。

3.3 合作共享模式多样化

目前北大中心馆与分馆(资料室)的主要合作模式,是馆际互借员前往分馆(资料室)查找、复印文献。据了解,一些分馆(资料室)馆员的专业技能较强,对于其所管辖的文献了如指掌。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分馆馆员参与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这样既利于发挥分馆馆员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准确获取所需文献。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支持,探讨更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比如视情况把与北大医学部、中古史分馆的合作模式推广到其他距离较远的分馆(资料室)。下面从传递的文献类型角度,讨论可行的合作模式。

3.3.1 期刊论文(图书部分章节)复制的合作方式

文献复制传递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可以采用馆际互借员到分馆复印文献或者邮件传递文献的方式。对于有余力参与中心馆馆际互借服务的分馆馆员,可以通过邮件传递文献,甚至直接进入馆际互借系统中处理请求。特别是在相距较远的分馆和中心馆之间采用邮件传递文献的方式,可节省来回取文献的时间。实现这种合作模式的前提是需要在分馆配置文献传递所需的设备。

3.3.2 借书的合作模式

(1)通借通还模式:对于距离比较近的分馆,可实现通借通还功能,让本校读者自己前往借阅浏览。如果暂不能实现通借通还,可开通馆际互借的临时借阅功能,即通过馆际互借临时借出给非本系读者,再由馆际互借处归还到分馆(资料室)。

(2)馆际定期取书方式:对于主分馆之间距离比较远同时请求量比较多的,可以采用定期取书的方式。获取昌平存储馆的文献就采用这种方式,在读者提交申请后(有填写请求单、邮件申请或者系统预约三种提交方式),图书馆一周两次把相应文献从昌平存储馆取回到中心馆,供读者借阅。这种方式对读者来说非常便利,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目前和北医的合作是读者自行前往借书,还书由中心馆统一操作,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限制。下一步可以考虑进行馆际定期取书,或者借助BALIS平台提供北医和中心馆之间所有可外借图书的相互流通。

(3)物流方式:对于主分馆距离比较远,而该分馆的借阅量又极少的情况,可以通过提交申请借助物流快递获取图书。比如北大本部的读者,如果借阅附属医院分馆或者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分馆的图书,可以考虑借助快递的方式。物流快递有一定的费用,如果其费用低于读者自己前往分馆借阅的成本,这种传递方式较为可取。

4 总结

合理有效的文献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避免学校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能实现现有文献资源的充分利用。北大分馆(资料室)的文献资源丰富,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些文献,北大中心馆和分馆(资料室)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的合作范围,实现资源共建、服务共享,这样不仅能够为北大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也为有需要的校外读者提供资源共享。

1 院系分馆.[2014-3-15].http://www.lib.pku.edu.cn/portal/fg/yuanxifenguan#其他院系资料室

2 光华管理学院资料中心.[2013-6-20].http://www.gsm.pku.edu.cn/appmanager/portal/library?_nfpb=true&_st=&_pageLabel=P807364881340104770575

3 法学院图书馆书刊检索系统.[2013-6-20].http://222.29.99.40:8080/opac/

4 化学学院资料室.[2013-6-20].http://www.chem.pku.edu.cn/library/

5 新闻传播学院分馆.[2013-6-20].http://sjc.pku.edu.cn/LIB/LIB.aspx#a

6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分馆.[2013-6-20].http://www.zggds.pku.edu.cn/

7 历史学系图书分馆.[2013-6-20].http://www.hist.pku.edu.cn/lib/lib_index.asp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资料室分馆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影响我国馆际互借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馆际互借在ALEPH中的应用实践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