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联盟中的文化融合机制

2014-03-14□崔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冲突成员

□崔 萌

1 引言

让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一直是国内外图书馆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移动和泛在的信息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趋于复杂化、动态化、多维性,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情景敏感性[1]。单个图书馆由于自身能力和拥有资源的有限,在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与用户的动态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总是希望能够集合和利用其他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与能力,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以移动图书馆技术为支撑的图书馆联盟仍将是未来图书馆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的理想模式[2]。

然而,图书馆在开展联合服务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服务质量连带风险[3]。联盟内成员馆在管理水平、服务条件、服务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如何保证各馆能始终按照联盟组织者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联盟在开展联合服务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4]。图书馆联盟中的成员馆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成长历史、文化背景、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模式。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往往导致合作伙伴间的误解和冲突,使合作关系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所以,如何避免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风险、构建成员馆文化融合机制,是图书馆联盟组建时就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维持联盟凝聚力、稳定性以及保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开展优质联合服务的前提条件。

2 图书馆联盟中的文化冲突问题分析

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5]。文化冲突是由文化的异质性引起的。图书馆联盟中各成员馆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会导致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分歧,这种差异和分歧是导致文化冲突的根源。具体而言,图书馆联盟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有:①价值观念和管理思想上的文化差异。②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差异。③对待规章制度上的差异。④管理决策方面的差异。⑤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异。图书馆联盟涉及多个独立的成员馆,其决策往往要经过讨论协商才能形成,由于各决策者的立场、背景、处理方式与思考习惯等的不同会造成认识上的差异。如果各方在参加联盟时没有注意到这种文化差异,当文化差异的矛盾激化到影响联盟目标的实现、影响联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时,就会导致冲突和摩擦,影响联盟的运行绩效。

文化冲突会导致联盟的不和谐,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甚至导致联盟失败。首先,任何文化冲突的基础都是利益的冲突,当利益的冲突涉及双方生存发展的基础时,就会使联盟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其次,在文化冲突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成员馆文化往往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馆文化采取压抑、排斥的态度,从而阻碍成员馆文化的发展。再次,冲突发生后,图书馆联盟内部关系会发生变化,出现内耗和分裂倾向,直接危及到整个联盟的利益。然而,文化冲突有时也会带来建设性的后果,即相互吸收或融合,产生新的文化模式。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诱发员工灵感和创造性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另外,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有利于激发组织的变革,革除已有的陈规陋习,使经营模式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和管理者要重视这种文化冲突,积极引导文化差异的良性发展,构建不同文化的融合机制,培育统一的联盟文化。

3 建立统一的图书馆联盟文化

3.1 图书馆联盟文化的重要性

由于图书馆联盟成员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办馆理念乃至行为方式,成员馆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联盟的凝聚力,影响协同效果和联盟的整体稳定。因此,如何处理个体图书馆和联盟的关系,如何发展和维持有效的合作,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詹姆斯·科普认为,倡导联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6]。统一的图书馆联盟文化可以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和矛盾冲突,促成联盟成员馆之间进行良好顺畅的沟通,强化各成员行为的自律性,消减文化冲突的风险,同时也能提高联盟的信任程度。

图书馆联盟文化具有协调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强调成员馆在利益、目标方面的一致性和在联盟内的平等地位,强调从联盟的长远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联盟文化既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一种约束力,只有构建积极、健康、统一的联盟文化,才能保证图书馆联盟的和谐稳定发展。统一的联盟文化将是个体成员馆之间、成员馆与联盟之间的润滑剂,将会促进联盟成员间的理解和沟通,保证图书馆联盟快速发展并维持有效协作。已有的图书馆联盟的成功合作(如GALILEO、Ohio LINK等),都是致力于建立成员馆共同认可并执行的图书馆联盟文化。

建立联盟文化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尽量选择同一系统或地域相近的成员馆,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我国目前建立的图书馆联盟大多属于同一系统内的联盟或区域性的联盟两种形式,这有利于联盟文化的培育。而跨系统之间的联盟,需要通过跨系统的管理培训、沟通交流、利益平衡等措施来努力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使各系统在联盟中相互渗透和交融,最终形成为各成员馆共同接受的文化体系。

3.2 图书馆联盟文化融合机制的构建

根据联盟各方具体情况的不同,成员馆文化的融合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模式:①同化模式,是指在图书馆联盟中,实力较强的成员馆将自己的办馆文化引入联盟中,用以引导联盟的运作和发展,其他成员馆则接受和融合该馆的文化。②整合模式,是指联盟成员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相互妥协,最终形成包容多方文化要素的混合型的文化。③隔离模式,是指各成员馆各自保持自己的文化,彼此相对隔离或独立,缺乏交流,各自为政,这种联盟文化在短期内可能不会造成激烈的冲突,但长此以往则可能会给联盟造成重大损失。

构建图书馆联盟文化的目的是培养各方的信任度,让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联盟成员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并创造出各种文化高度融合的合作。文化融合机制就是这样一套分析联盟成员的文化差异,寻找和强调文化共性,并通过文化沟通、文化培训和人员交流形成联盟共识的机制。笔者借鉴企业联盟的文化机制[7],构建了图书馆联盟文化融合机制,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联盟文化融合机制的作用机理

(1)合作伙伴的文化差异性分析和选择。在联盟筹建时就应设立联盟文化兼容性的标准,选择文化差异较小的图书馆作为合作伙伴,为今后的文化融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伙伴选择时文化差异“较小”的界定,需要根据联盟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联盟组织的目的来确定。

(2)联盟文化目标模式的确立。不同的联盟协议具有不同的条款,但一般都应涉及联盟的精神、宗旨和冲突的解决方式。联盟组织者或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联盟的任务性质和需要,按照协议中的联盟精神,与合作成员馆共同协商确定联盟的目标模式,即共同设立联盟愿景,以指导联盟成员的行为。

(3)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协同的有效方法。文化的沟通交流和融汇可以促进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进而在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培育成员间的认同感和默契感。

(4)文化强化。图书馆联盟应通过对成员馆的文化协调行为的评估和激励来强化联盟文化。对有利于联盟合作的文化协调行为给予相应的激励,用联盟文化引导成员的合作活动,使各成员馆的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发挥联盟的整体作用。

(5)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把不同背景的文化因素融合到联盟文化体系中,更好地维系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合作和互动关系,进而推动联盟的创新。文化创新包括联盟的精神、价值观、组织结构、目标和制度等方面,其结果是联盟成员能力的提升和文化更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联盟的合作能力和对外竞争能力,文化更新是形成相互信任、学习共享、合作协调的联盟文化。最终通过文化的融合形成联盟的外在形象。

4 结语

在移动化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应成为一个以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全方位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联合服务是图书馆联盟的核心任务,也是联盟的根本宗旨和价值所在。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联盟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和文化的重要性,构建了图书馆联盟文化融合机制,对联盟的高效良性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张树良,冷伏海.Web环境下个性化信息的获取和个性化服务的实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77-81

2 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情报资料工作,2012(2):65-69

3 袁静.图书馆联盟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10(5):74-77

4 关志英,王晶晶.我国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以CASHL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4):30-35,41

5 文 化 冲 突.[2013-12-23].http://baike.so.com/doc/6923376.html

6 常红.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探讨.图书馆建设,2005(5):46-48

7 张青山等.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管理机制和防范体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6-108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冲突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